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发生于妊娠期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的心肌病.病理改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相似,常有附壁血栓.本例患者在围生期心肌病基础上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同时并发心室血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室颤,经及时抢救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53岁 ,因“发热 2个月 ,加重 1周余”入院。入院前 2个月出现午后低热 ,体温 3 7.5°C左右 ,伴有盗汗及双小腿肌肉胀痛 ,于外院查血常规 :白细胞 4 .7× 1 0 9/L、红细胞 3 .78× 1 0 12 /L、血小板 4 6× 1 0 9/L。肝肾功能、腹部B超、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 ,腹部CT片示脾肿大。入院前1 0d出现持续高热 (最高达 4 2°C) ,伴畏寒、寒战、乏力、纳差和腰酸。起病以来 ,体重下降近 1 0kg。有高血压史 ,长期吸烟和饮酒史。入院体检 :体温 3 7.4°C ,神清 ,精神可 ,轻度贫血貌 ,皮肤无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 相似文献
4.
5.
6.
患者,女,16岁.因反复发热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 ℃,下午较重,口服消炎药后缓解,间隔3天后再次发热,发热1天后可缓解,伴髋关节、膝关节疼痛,疼痛与发热无关,疼痛时双手活动受限,其他关节无不适症状,活动时胸闷、心慌,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8.
9.
10.
患儿男 ,13岁。因发热 6d ,加重 1d在当地镇医院予“青霉素 32 0万单位 ,每日 2次 ,静脉滴注”等治疗无效 ,转来我院。起病前 2周内有野外草地接触史。体检 :体温40°C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34次 /min ,血压 6 0 / 45mmHg。意识模糊 ,肢端湿冷 ,全身散在瘀点、瘀斑 ,距左腕关节内侧 10cm处有一直径 5mm焦痂 ,周边稍隆起 ,无红肿及渗液。左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触及多个约花生米大的淋巴结 ,质中 ,可活动。双侧瞳孔等圆等大 ,直径约 2mm ,对光反射减弱。颈软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心音低钝 ,心率 12 0次 /min ,律…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6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致病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E的临床资料.结果:草绿色链球菌占3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6%.器质性心脏病59例占88.1%,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2例(37.2%),包括人工瓣膜2例,先天性心脏病25例(42.3%).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83.5%)56例,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IE的临床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培养有助于IE的诊断;基础心脏病是IE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2.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主动脉瓣穿破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1年来收住院经超声检查或手术、尸检证实有主动脉瓣穿破的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中有15例发生急性左心衰,13例主动脉瓣区有新出现的返流性杂音,12例血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7例;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均发现有主动脉瓣赘生物和新出现的主动脉瓣下舒张期返流频谱;内科治愈3例,好转2例,手术治愈2例,死亡9例,其中6例死于难以控制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对主动脉瓣损害严重的病例,应及早行手术换瓣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6):600-602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 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细菌性栓塞为其常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合病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颅内动脉瘤。该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完全好转。 相似文献
15.
2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30.2%)有所下降,而先天性心脏病比例(34.9%)相对升高,无基础心脏病比例(16.7%)比以往报道明显增加.发热(占87.9%)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其次是贫血(61.9%)及脏器栓塞(21.9%).血培养阳性率为57.7%,其中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32.4%)和表皮葡萄球菌(15.5%).134例(62.3%)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17例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有8例死亡,占47.1%.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6%,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较明显变化,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死亡率高,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和各项辅助检查的进一步完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确诊率和治愈率大为提高。同时,其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致病菌的菌种和临床特点有了某些改变,容易造成误诊、漏诊。而早期确诊和治疗,尤其是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为此,我们总结了本院1994年初至1997年底明确诊断的30例IE患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多见于中青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在过去的 10多年中 ,IE的流行病学已有所改变 ,老年人IE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 2例老年IE ,以探讨老年IE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选择 本组 10 3例病例 ,来自本院 1979年 5月至 1999年 5月之间住院病人。诊断标准见 :由陈国伟、郑家锷主编 ,1995年出版的《现代心脏内科学》。老年组 2 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60~ 72岁 ,平均 ( 65 4± 5 6)岁 ;非老年组 81例。其中男 65例 ,女 2 2例 ,年龄11~ 5 9岁 ,平均 ( 3 6 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比分析了38例并发血管栓塞的IE和149例未并发血管栓塞的IE患者。结果 IE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为20.3%。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发热常见(92.1%)、血培养阳性率高(76.3%)、绿脓杆菌感染相对多见(10.5%)、赘生物直径较长及预后差。结论 IE并发血管栓塞者与无栓塞比较,在临床表现、血培养、赘生物大小等方面有所不同,并发栓塞是IE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