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继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忽视和误诊,通常因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例患者为青少年,无血管基础疾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突发感染性动脉瘤,经及时发现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发生于妊娠期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的心肌病.病理改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相似,常有附壁血栓.本例患者在围生期心肌病基础上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同时并发心室血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室颤,经及时抢救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53岁 ,因“发热 2个月 ,加重 1周余”入院。入院前 2个月出现午后低热 ,体温 3 7.5°C左右 ,伴有盗汗及双小腿肌肉胀痛 ,于外院查血常规 :白细胞 4 .7× 1 0 9/L、红细胞 3 .78× 1 0 12 /L、血小板 4 6× 1 0 9/L。肝肾功能、腹部B超、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 ,腹部CT片示脾肿大。入院前1 0d出现持续高热 (最高达 4 2°C) ,伴畏寒、寒战、乏力、纳差和腰酸。起病以来 ,体重下降近 1 0kg。有高血压史 ,长期吸烟和饮酒史。入院体检 :体温 3 7.4°C ,神清 ,精神可 ,轻度贫血貌 ,皮肤无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  相似文献   

4.
5.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1 岁,彝族,体力劳动者.患者入院前10 h无明显诱因畏寒、发热、出汗、头晕不适,伴躯干及四肢酸痛,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院外口服阿莫西林治疗后病情无改善,遂于 2019-08-05 就诊.门诊测血压61/46 mmHg(1 mmHg=0. 133 kPa) ...  相似文献   

6.
白杨  周强 《临床内科杂志》2022,39(4):274-275
患者,女,16岁.因反复发热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 ℃,下午较重,口服消炎药后缓解,间隔3天后再次发热,发热1天后可缓解,伴髋关节、膝关节疼痛,疼痛与发热无关,疼痛时双手活动受限,其他关节无不适症状,活动时胸闷、心慌,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间断头痛、发热6个月,加重2周”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搏动性,以枕骨后部为著,伴发热,多于午后出现,体温最高可达39.5℃,发热时有畏寒、寒颤和双下肢肌肉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有所好转。但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均于当地医院经“输液”治疗后好转。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发热,  相似文献   

8.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赘生物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感染、假性动脉瘤形成甚至破裂是该病的主要危害之一,文献报道约占20%~50%不等~[1-4]。其中左心系统菌栓脱落常累及头颅血管,外周动脉受累较为罕见,国内外仅有数例个案报道~[5-7]。本文报告1例IE合并尺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间断发热4个月于2016年8月4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因"起搏器植入并更换16年,起搏器囊袋感染5年"于2011年6月20日入院。1995年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无寒战、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2003年患者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2006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切口处出现肿胀,伴黄色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起搏器电池耗竭,再次行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 ,13岁。因发热 6d ,加重 1d在当地镇医院予“青霉素 32 0万单位 ,每日 2次 ,静脉滴注”等治疗无效 ,转来我院。起病前 2周内有野外草地接触史。体检 :体温40°C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34次 /min ,血压 6 0 / 45mmHg。意识模糊 ,肢端湿冷 ,全身散在瘀点、瘀斑 ,距左腕关节内侧 10cm处有一直径 5mm焦痂 ,周边稍隆起 ,无红肿及渗液。左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触及多个约花生米大的淋巴结 ,质中 ,可活动。双侧瞳孔等圆等大 ,直径约 2mm ,对光反射减弱。颈软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心音低钝 ,心率 12 0次 /min ,律…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6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致病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E的临床资料.结果:草绿色链球菌占3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6%.器质性心脏病59例占88.1%,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2例(37.2%),包括人工瓣膜2例,先天性心脏病25例(42.3%).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83.5%)56例,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病原微生物的变化,IE的临床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培养有助于IE的诊断;基础心脏病是IE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间断发热4个月余于2015年8月入院。4个月前患者血透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咳嗽、咳白痰,予以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后体温下降,但仍波动于37.0℃~37.6℃。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提示主动脉瓣赘生物生成可能,3次血培养均示杰氏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主动脉瓣穿破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1年来收住院经超声检查或手术、尸检证实有主动脉瓣穿破的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中有15例发生急性左心衰,13例主动脉瓣区有新出现的返流性杂音,12例血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7例;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均发现有主动脉瓣赘生物和新出现的主动脉瓣下舒张期返流频谱;内科治愈3例,好转2例,手术治愈2例,死亡9例,其中6例死于难以控制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对主动脉瓣损害严重的病例,应及早行手术换瓣治疗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 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细菌性栓塞为其常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合病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颅内动脉瘤。该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完全好转。  相似文献   

15.
2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30.2%)有所下降,而先天性心脏病比例(34.9%)相对升高,无基础心脏病比例(16.7%)比以往报道明显增加.发热(占87.9%)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其次是贫血(61.9%)及脏器栓塞(21.9%).血培养阳性率为57.7%,其中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32.4%)和表皮葡萄球菌(15.5%).134例(62.3%)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17例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有8例死亡,占47.1%.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6%,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较明显变化,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死亡率高,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莉  张敬文 《心功能杂志》1997,9(4):264-264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和各项辅助检查的进一步完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确诊率和治愈率大为提高。同时,其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致病菌的菌种和临床特点有了某些改变,容易造成误诊、漏诊。而早期确诊和治疗,尤其是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为此,我们总结了本院1994年初至1997年底明确诊断的30例IE患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多见于中青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在过去的 10多年中 ,IE的流行病学已有所改变 ,老年人IE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 2例老年IE ,以探讨老年IE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选择 本组 10 3例病例 ,来自本院 1979年 5月至 1999年 5月之间住院病人。诊断标准见 :由陈国伟、郑家锷主编 ,1995年出版的《现代心脏内科学》。老年组 2 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60~ 72岁 ,平均 ( 65 4± 5 6)岁 ;非老年组 81例。其中男 65例 ,女 2 2例 ,年龄11~ 5 9岁 ,平均 ( 3 6 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比分析了38例并发血管栓塞的IE和149例未并发血管栓塞的IE患者。结果 IE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为20.3%。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发热常见(92.1%)、血培养阳性率高(76.3%)、绿脓杆菌感染相对多见(10.5%)、赘生物直径较长及预后差。结论 IE并发血管栓塞者与无栓塞比较,在临床表现、血培养、赘生物大小等方面有所不同,并发栓塞是IE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三个医院近五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明确并发症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显著而严重并发症者18例(47.3%),大多数发生2~5种并发症,有明显逐级演发的倾向。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①诊断延误;②抗菌素治疗不充分。各种并发症又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的特征。就如何阻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演变问题提出五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