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理行为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解决心脏瓣膜病所致的心功能改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多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为成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危险性大,医疗费用高,瓣膜置换术后还要终生服用抗凝血药物,同时担心瓣膜本身的功能状况,所以,这类病人手术前后易产生忧虑,惶惶不安,甚至出现心理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心脏瓣膜(包括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的炎症引起的结构毁损、纤维化、粘连、缩短及瓣膜粘液瘤样变性,缺血性坏死,钙质沉着或先天发育畸形等所致的心脏瓣膜病病变。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病因;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是心脏瓣膜病的首要病因。目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手术能使患者早期解除病痛,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瓣膜的纤维化与钙化等破坏性病变,使多数患者需行瓣膜置换术。本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5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跟踪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瓣膜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因重症心脏瓣膜病变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8例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视三尖瓣病变情况和左心房大小行三尖瓣成形术和左心房折叠术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同时行搭桥术。结果 因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有8例早期死亡,其中因左心室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4例,心律失常死亡3例,左心室后壁破裂死亡1例。因冠状动脉病变,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无早期死亡。2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术后6个月和20个月因瓣周漏而再次行瓣膜置换术。术后生存的患者112例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Ⅲ级。结论 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是治疗重症瓣膜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瓣膜病占首位。风湿性瓣膜病指由于风湿炎症因素使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如瓣叶、腱索及乳头肌)发生增厚、钙化、粘连、纤维化及缩短等病理改变,造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其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狭窄,同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瓣膜病变、左房血栓等。在排除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老年退行性变等病因外,当有二尖瓣狭窄,风湿性瓣膜病的诊断基本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正>风湿性心脏病(RHD),是因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导致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风心病发病率占我国心脏外科的40%~50%,成年人患病率约为2.65‰,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的RHD患者,新增患者可超过50万~([1-3])。我国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原因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冠心病导致~([4])。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风心病最主要且有效治疗手段,由于我国瓣膜置换术的  相似文献   

7.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恢复瓣膜启闭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患所致的心脏瓣膜病变。本院心胸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开展此类手术11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病变是心脏瓣膜病中最严重的病变组合类型之一,病因多为风湿性心脏病和瓣膜退行性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三瓣膜病变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多瓣膜病变患者常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差,故手术及围术期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9.
瓣膜病是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重症瓣膜病患者常常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损伤。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重症心脏瓣膜病由于瓣膜病变的存在与发展,心脏处于高度超负荷、超耗能和心肌细胞大批衰竭、死亡状态,有些变化属于不可逆状态,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瓣膜畸形和乳头肌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 ,均需施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我院自 1965年~ 1998年 ,对 2 2 39例瓣膜病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其中机械瓣 1645例 ,生物瓣 5 94例。有单瓣膜置换术、多瓣膜置换术、Bentall术等。医学科学的发展使这些病人的心脏换上了新的“阀门”。他们告别病痛 ,走出困境 ,这是个成功的开端。对这些患者术后长期的后续治疗及随访工作中 ,尚有不少课题有待探讨 ,如 :心理安抚、心功能保护、抗凝药应用、育龄妇女生育、瓣膜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内膜炎(IE)是发于心内膜和俄心脏瓣膜的炎症病变,好发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及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仅用内科药物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80%,而及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可降至9%~14%。2002年1月-200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对50例IE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就其术前、术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内科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具有较高发病率[1]。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方式治疗中晚期风湿性心脏病,效果确切。但研究发现,在切除患者自身病变的瓣膜,换上人工制造的瓣膜同时,极易引发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损伤,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相关研究表明,机体炎症反应参与了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整个过程[3]。因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性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多发于20~40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1]。欧洲心脏瓣膜病以退行性病变为主,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中可高达12%以上[2]。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7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痊愈出院75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换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心房颤动(Af)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或多瓣膜病变。它可使心排血堆减少约30%,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促成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危害极大。绝大多数病人在瓣膜置换术后Af仍不能解除,影响术后心功能的进一步改善。Cox迷宫Ⅲ型手术同期换瓣治疗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Af最理想的方法,但瓣膜置换同步进行迷宫手术操作复杂,范围大,体外循环时间长,手术风险大。我院于2004年4月-2005年1月采用改良CoxⅢ型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病人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第三军医大学护校钟华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对于慢性严重瓣膜疾患伴有中等重度的心衰患者(Ⅲ级),目前最好而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行瓣膜置换术。瓣膜置换术就是用生物瓣或金属瓣,置换纤维化或已失去功能...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内膜炎(IE)是发于心内膜和/或心脏瓣膜的炎症病变,好发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及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仅用内科药物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80%,而及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可降至9%~14%[1].2002年1月~200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对50例IE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就其术前、术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97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痊愈出院94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换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共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3例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3例均为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患者年龄29-35岁,2例初产妇,1例经产妇,  相似文献   

20.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医院张秀萍1基本概念1.1概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炎停止后,从发炎、损害、愈合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心脏病变,特别是瓣膜病变,表现为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女略多于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