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庆大霉素目前仍是主要的致聋抗生素,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毛细胞线粒体功能失常学说、细胞凋亡等,并发现一些与耳聋相关的基因。聚DL-天冬氨酸(PAA)、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营养因子3(NT3)、高压氧等对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中医药丹参、天鼓冲剂、复聪片、耳聋左慈丸等也可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制造一种由病毒DNA序列和非病毒载体结构共同组成的复合型载体,也许是未来基因治疗载体得到完善、基因治疗得到突破性进展的着手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观察豚鼠同时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与庆大霉素(GM)及单独注射GM等几组动物后,耳蜗听功能、扫描电镜所见及耳蜗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GM+DMSO组动物AP阈值较GM组明显降低,AP(N_1)潜伏期GM组较GM+DMSO组显著延长,耳蜗扫描电镜显示GM+DMSO组毛细胞受损程度较GM组明显为轻。耳蜗中MDA检测表明,GM组耳蜗中MDA含量较GM+DMSO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自由基引起耳蜗LPO可能是GM耳毒性机制之一;DMSO可减轻GM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3.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耳道-中耳鼓室途径直接用药到内耳不是新的概念。1990年开展的经鼓室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使鼓室用药治疗内耳疾病技术在近年快速发展。鼓室用药有优于胃肠外或静脉给药的优点:靶向性好、用药量少而局部药物浓度高。除鼓室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耳鸣外,目前鼓室使用的药物主要为庆大霉素和类固醇激素,将来抗氧化剂、耳保护药物(全身用耳毒性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联合鼓室用药)、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载体(治疗代谢或遗传疾病或后天缺陷)等也有望广泛用于内耳疾病治疗,因此,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聋(哑)人致聋原因的调查分析洪凤美,于丽娟近期对慈溪市农村地区101例聋(哑)人致聋原因及聋(哑)防治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结果为: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哑)占8.92%;耳毒性药物致聋占69.7%,其中庆大霉素致聋占耳毒性药物致聋的72.8%,听力损...  相似文献   

5.
耳蜗基因治疗已成为人们积极探索的耳聋治疗方法之一,病毒载体的应用使耳蜗基因治疗取得了进展e腺坦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作为新兴的基因治疗载体在耳蜗基因治疗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AAV载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AAV载体各血清型对耳蜗内各种细胞的转导率,AAV载体的安全性以及AAV载体转导目的基因在耳蜗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FK506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效果。方法 通过分别检测庆大霉素损伤组与庆大霉素加不同剂量FK506(1mg、2mg)保护组实验动物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的变化,并结合耳蜗铺片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方法观察动物耳蜗形态学变化,观察FK506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结果 实验动物的听觉生理检查显示FK506能够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FK506保护组动物听阈明显低于庆大霉素损伤组(P<0.01),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越明显;同时形态结果显示FK506保护组外毛细胞缺失明显少于庆大霉素损伤组(P<0.01)。结论 FK506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耳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爆震后豚鼠耳蜗毛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表达,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的治疗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结果发现正常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有散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阳性反应位于听毛,呈节段性分布。爆震后24小时EGFR阳性反应分布于内毛细胞胞浆。爆震后72小时内毛细胞听毛和外毛细胞皮板呈阳性反应。震后1周内毛细胞阳性反应明显增多,部分外毛细胞听毛呈阳性反应。EGFR阳性反应至2周有所减少。震后1个月内、外毛细胞听毛均呈EGFR阳性反应。EGF及DXM对爆震性聋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二者合用可使豚鼠听力明显恢复。结果提示,毛细胞损伤修复可能与EGF有关。  相似文献   

8.
听毛细胞表皮板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卡那霉素耳中毒豚鼠的听毛细胞表皮板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联合观察,从显微和亚显微水平评判毛细胞表皮板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并探讨了毛细胞表皮板深染现象。认为,光镜下呈硝酸银深染的细胞可视为病变细胞,少数细胞表皮板穿孔可致明显的毛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家族性与交叉易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家族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患者的家族进行调查及分析,发现几种氨基糖甙类药物之间存在家族性和交叉易感性,即在有家族性耳毒性药物致聋的家族成员中,应用任何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都比一般人容易发生耳中毒;即使用量不大,也易引起严重后果,特别是年幼者。此种家族性与交叉易感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提示临床医生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有母系家族耳聋史者应禁用氨基糖甙类全部抗生素,以预防子代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转移生长因子(TGF-a)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是刺激上皮增生的多脏,通过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生物学效应,引起DNA合成和细胞分裂。TGF-a最初是正常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可逆转换能力,最近在人作恶性肿瘤组织中肯定其存在;EGF在人的外分泌腺小肠和肾的paneth氏细胞,被认为是胃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标志。对15例术前经放疗62-66Gy的喉鳞癌组织作了免疫组化分析,检测TGF一以和EGF,根据分化状况分为差、中等和良好三等,结果发现15例癌肿TGF-a免疫反应阳性,12例EGF阳性,EGF3例阴性者瘤细胞为中等分化,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中毒情况下,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和血管纹边缘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豚鼠随机分为GM组、联合用药组、TMP组及对照组,用药十天后处死,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及血管纹边缘细胞超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纹边缘细胞表面形态。结果:透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联合用药组外毛细胞及血管纹边缘细胞超微及表面结构破坏不均明显轻于庆大霉素组,特别是其中的线粒体结构破坏与数目减少更显著轻于庆大霉素组。结论:川芎嗪具有保护庆大霉素耳中毒耳蜗外毛细胞和血管纹结构的作用,从而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  相似文献   

12.
顺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但具有耳毒性,在很多应用高剂量顺铂治疗的患者中出现听力损失的症状。在动物实验和人的颞骨研究中也发现,顺铂可导致耳蜗多部位损伤。听力损伤的机制可能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多等的原因激发了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下游的凋亡蛋白因子可望阻止细胞凋亡和听力损失。本文对顺铂耳毒性及XIAP预防顺铂耳毒性损伤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设计实施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预防组在应用庆大霉素的同时口服阿斯匹林2周,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用药前后检测纯音测听3次,对比听力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清庆大霉素水平相当,预防组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3/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4/106)(P=0.013)。试验中阿司匹林没有影响到庆大霉素的血清药物水平和时程。结论同时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损伤,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防护研究已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药物性致聋因素中仍占主要地位。钙黏着蛋白.23、肌球蛋白VIIa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家族等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在内耳毛细胞的吸收累积有关;细胞骨架连接膜蛋白-63、Racl、连接蛋白26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等蛋白可能参与了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机制;热休克蛋白、钙网蛋白、B细胞淋巴瘤-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蛋白可拮抗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本文就蛋白质组在氨基糖苷类药物在内耳毛细胞的吸收累积、耳毒性机制及防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从毛细胞的再生,内耳的解剖特点,神经营养因子作用及其借助于载体在内耳表达状况,基因导入途径等几方面探讨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血浆尿素氮、血浆肌酐、脑干电位、肾脏组织病理和耳蜗铺片观察庆大霉素引起的豚鼠肾功能和听功能改变,以及肾小管和耳蜗毛细胞的病理改变,发现用药期间,在出现耳毒作用之前先出现了肾毒作用,在出现耳毒作用时豚鼠表现为中医肾虚证候.实验证实肾功能的变化是耳中毒的先兆,提示临床上应用庆大霉素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肾功能指标,若发现肾功能损害可以及早停药,可防止中毒性聋的发生;且发现实验结果与中医肾主耳理论相吻合,由此笔者提出庆大霉素中毒性聋中医肾虚假说,并探讨了肾毒性和耳毒性关系与中医肾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咽灵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机制。方法应用氨水和松节油直接作用于日本大耳白兔咽部黏膜制备慢性咽炎病理模型,予以咽灵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血清IL—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模型动物血清IL-1降低,EGF表达升高。结论咽灵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理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庆大霉素在F-344大鼠耳毒性与肾毒性比较郭玉芬李哲生胡牧氨基甙类抗生素(AmAn)中毒机理的研究认为一个主要因素是AmAn与浆膜阴离子-磷脂结合,使溶酶体磷脂酶活性被抑制,引起磷脂沉积病态而致中毒发生,机体中肾脏和内耳最富含磷脂故易发生中毒[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豚鼠庆大霉素(gentamycin,GM)中毒性耳聋早期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及耳廓反射正常的豚鼠16只(31耳)随机分成两组.GM组8只(16耳)每天肌肉注射GM100 mg/kg,连续10天;对照组8只(15耳)肌肉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0天.每组在肌肉注射前、注射第3、7天测试DPOAE,对1、2,4、6 kHz的DPOAE幅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豚鼠在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的第3、7、10天与注射前比较,DPOAE引出率为100%,1、2,4、6 kHz的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GM组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第3天DPOAE的幅值与注射前及对照组比较,4、6 kHz处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第7天,2,4、6 kHz处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第3天即可发现豚鼠DPOAE 4 kHz以上的高频听力损害,第7天发现4 kHz以下的低频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20.
胆脂瘤和外耳道上皮的黑色素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26例后天性胆脂瘤标本中的黑色素细胞,查见8例(30.8%)胆脂瘤有黑色素细胞。用同法研究2例胎儿及1例死婴的外耳及中耳,见外耳道和鼓膜的表皮有黑色素细胞,而中耳粘膜则无。因此认为,那些无黑色素细胞的胆脂瘤上皮可来源于中耳粘膜的鳞状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