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使肺外脏器受累。现将我院2004年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年住院的血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202例(男92例、女110例),其中婴幼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巨细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19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进行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并与51名正常儿童对照比较.[结果]19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11.22%;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51例,阳性率为26.02%;51名对照2种抗体均阴性(P<0.05,或P<0.01).3例患者2种抗体均阳性.6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例急性支气管炎和9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人中,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4%、31.43%、35.71%(P<0.05);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5%、8.57%、35.71%(P>0.05).[结论]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与肺炎支原体抗体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8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均完成肺炎支原体IgM和血常规检测,比较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阳性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根据患儿最终结果明确感染类型,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及WBC的阳性率。结果 5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46例,阳性率为24.91%。146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0~2岁、>5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和WBC检测阳性率不同,临床中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IgM、WBC能快速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7年住院及门诊19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童;半岁以内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意义不大;7~14岁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约50%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春夏季阳性率差别不大,全年秋季阳性率最低,冬季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的病原之一,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8.28%,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3岁以下占15.52%。发热伴咳嗽的患儿占87.07%,平均发热8.42d。早期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病程的进展,83.62%的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MP—IgM阳性率为45.69%,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率53.45%,MP—IgM阳性和或MP快速培养阳性患者共86例,阳性率74.1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58.62%)。胸片以一侧大片状阴影为多见,占72.41%,右侧(59.48%)多于左侧,下叶(70.23%)多于中上叶。42例(36.21%)患儿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大多较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大多数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合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在沈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及其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15岁以下7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的检测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6.6%(2 569/7 023),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36.1(2 536/7 023)%和8.5%(597/7 023);不同性别间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秋季为最高,IgG以冬季为最高;血清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沈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3以上,秋季多发,随着年龄增加,感染率逐渐增加,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重症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日后生活,需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咽拭子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9-01-2018-12-3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300例,并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pneumonia mycoplasma serum antibody,MP-Ab)、SAT检测肺炎支原体RNA;评估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实用价值。结果SAT检测阳性共128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例;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12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91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34例。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真实性(约登指数=0.83)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约登指数=0.46);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时,与临床的一致性(Kappa值=0.84,P<0.001)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Kappa值=0.47,P<0.00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肺泡灌洗检测,灌洗液阳性53例,咽拭子阳性51例,两种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2,P=0.128。结论 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SAT在不同类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检出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在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患儿中的构成特点。 【方法】 收集宝鸡市5家医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ALRI住院小儿7 979例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小儿ALRI患儿血清7种急性病毒抗体IgM总阳性率为32.7%;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IgM 7.6%,柯萨奇病毒抗体IgM 7.2%,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5.5%,埃可病毒抗体IgM 5.1%,副流感病毒抗体IgM 4.1%,腺病毒抗体IgM 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1.2%。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12.6%。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核酸(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结果为:EB病毒DNA 24.4%,肠道病毒(普通型)RNA 10.7%,呼吸道合胞病毒RNA 4.3%,柯萨奇病毒A 16 3.8%;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阳性率为11.7%。 临床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是EBV和MP混合感染。 【结论】 小儿ALRI病原学分布存在人群、地区和季节、年份等的差异性,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宝鸡地区小儿ALRI的重要病原,病毒以EBV为主。应开展多方法、多病原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9.
邢业兰 《工企医刊》2012,25(2):29-3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GIFA试剂盒,对我院曾在201 1年1-12月期间诊治的62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MP - IgM抗体检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6208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标本,其中2396例患儿血清标本MP - 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60%.女性患儿MP - IgM抗体阳性率45.21% (1085/2400)高于男性患儿34.43% (1311/3808).血清MP-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在学龄期(>5岁),为49.25% (753/1529);血清MP -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四季度为41.50%(696/1677).结论 肺炎支原体MP - IgM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学龄期儿童和第四季度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年龄组和高峰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其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原体感染与自身免疫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支原体感染小儿体内自身抗体的变化,探讨支原体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对54例呼吸道感染伴持续发热、频咳的小儿分别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支原体抗体(IgM,IgG),用抗核抗体(DNA)检测卡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并将54例患儿分成两组,其中以支原体抗体阳性组为A组,支原体抗体阴性组为B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抗体阳性者22例(A组),支原体抗体阴性者32例(B组),其中A组有10例,B组有4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阳性.两组自身抗体异常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经卡方检验X2=3.34,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体内可发生自身免疫性反应,抗核抗体阳性率较高,且以年长儿多见.  相似文献   

11.
三种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检测方法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及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的优劣及临床价值。方法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及FQ-PCR平行检测200例临床标本,根据结果作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给予评价。结果三种不同方法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Q-PCR法灵敏度及特异度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诊断价值高于另两种检测方法。结论液体培养法可作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的初筛,但需固体培养进一步确诊,FQ-PCR检测迅速准确,若配合药敏试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大于8岁的临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13例,分为对照组(n=53)与治疗组(n=60),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使用多西环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对照组治愈36例(67.9%),有效11例(20.7%),无效6例(11.3%);治疗组治愈48例(80%),有效10例(16.7%),无效2例(3.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环素在超过8岁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为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采用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王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配套试剂,对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3 765例及要求检查863例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4 628例中培养出解脲支原体(Uu)955例(20.64%),人型支原体(Mh)166例(3.59%);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都有升高,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是84.8%和97.6%;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也较高,而交沙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耐药率较低,其中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仅4.1%和9.6%. [结论]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支原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治疗前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4.
小儿支原体肺炎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瑾 《现代医院》2009,9(2):57-5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占64%。5岁以上儿童多见,共74例,占总病例数74%,5岁以下26例,占26%,年龄最小为10个月,发病年龄有趋小的倾向。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小婴儿常出现喘憋,体征依年龄而异,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变多以小片状阴影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治愈率100%。结论诊断为肺炎的患儿,在持续发热或反复咳嗽而疗效欠佳时,要尽早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以确诊或排除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有早期诊断价值。小儿支原体肺炎各年龄组的X线表现差异较大,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对此病有特效。  相似文献   

15.
蒋在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90-2591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30mg/(kg.d),2次/d;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片,400mg/d,1次/d,治疗时间为7~14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12-1114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珠海丽珠公司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600例求诊者中检出233例解脲脲原体(Uu)、25例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总的感染率为43.0%。药敏结果显示,Uu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1%、3.0%,9.9%、5.2%,52.8%、33.0%,33.5%、15.5%,31.3%;Uu和Mh混合感染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0%,4.0%、16.0%,100.0%、100.0%,100.0%、64.0%,44.0%,60.0%。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是解脲脲原体(Uu),其次为人型支原体(Mh)。解脲脲原体(Uu)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最低,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对美满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对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有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文  叶滨 《现代医院》2011,11(3):58-6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136例MP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持续性咳嗽,喘息,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变化较多。多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可见多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3~5w均治愈,部分严重病例应综合个体化治疗。结论儿童MPP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症状体征多变,无特征性,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系统,红霉素、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严重病例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珍 《现代医院》2007,7(9):61-61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osma pneumonia,MP)是近年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由于婴幼儿MP临床表现与成人差异很大,肺部体征很不典型,最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病程长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临床诊治,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5,(6):14-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球蛋白Ig E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的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MP-Ig M检测阳性率。根据观察组MP-Ig M检测结果分为MP-Ig M阳性组和MP-Ig M阴性组,对比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以及Ig E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75.93%,对照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2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和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P-Ig M阳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538.18±41.63)×106/L,IL-13水平为(253.27±40.36)ng/L,Ig E水平为(327.13±56.91)k U/L,均显著高于MPIg M阴性(均p<0.05)。结论哮喘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有关,临床应加强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并加强肺炎支原体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2008~2010年妇科门诊生殖道炎性反应女性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三年7 020例女性生殖道炎性反应患者中支原体检出率为40.6%,呈逐年上升:2008年(37.4%),2009年(38.4%),2010年(43.8%);三种类型的支原体感染构成比:UU占78.1%、MH占2.7%、UU合并MH占19.2%,以UU感染为主;支原体感染年龄分布:86.0%集中在20~40岁,以20~30岁为主(占56.6%);耐药监测结果表明:UU、MH及UU合并MH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单纯UU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也很高,而MH及UU合并MH对大环内酯类的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都达到90%以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普遍较低,罗红霉素敏感性处于众药的最低水平;2010年与前两年相比,UU的耐药性普遍升高了,以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炎性患者中感染率较高,以UU为主。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在变迁,单纯UU、MH及UU合并MH的耐药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