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翼点或额颞入路急诊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伴脑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动脉瘤成功夹闭19例,行瘤壁包裹加固术1例,切除动脉瘤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16例,致残5例。结论采用经翼点或额颞入路,对伴有血肿的患者急诊手术可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共发现MCAA 75个,位于M1段10个,M2分叉处61个,远端4个.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66例,伴有血肿23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6例,Ⅰ级6例,Ⅱ级28例,Ⅲ级18例,Ⅳ级9例,V级5例.所有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或包裹术,术中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8例,夹闭加包裹4例.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62例(86%),重残4例(6%),植物状态2例(3%),死亡4例(5%).无复发或再出血的患者.结论 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是治疗MCAA的关键.术中应尽量避免对穿支血管的损伤,防止术后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6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3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25例行瘤颈夹闭术,8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良好24例(72.7%),中度残疾5例(15.2%),重度残疾2例(6.1%),死亡2例(6.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病人要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人发病3d内及2周后手术,Ⅳ~V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前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及提供预案,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血管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标准翼点入路、纵裂入路和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前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疾病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39例,经纵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5例。结果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经翼点入路手术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9例,经纵裂入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5例,联合入路的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入路及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有效且预后良好。根据不同的动脉瘤瘤体指向,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均行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43例,加做包裹2例。结果治愈或良好39例,致残4例,死亡2例。存活病人随访6个月~1年,均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充分,配合临时阻断、脑保护、控制性低血压等技术,可收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大脑后动脉第2段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对本院1990年以来治疗的11例大脑后动脉第2段(P2段)动脉瘤的临床和手术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1例患者中,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颞下入路、4例经翼点入路.5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形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5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另l例行血管内弹簧栓栓塞术.结果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8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包括5例动脉瘤夹闭者以及3例动脉瘤孤立者,另外2例动脉瘤孤立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出现暂时性轻偏瘫和同向性偏盲.l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恢复良好.结论 P2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有形成巨大动脉瘤的倾向.手术以经翼点入路和颞下入路显露为主,对必需行动脉瘤孤立者可行载瘤动脉重建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颈夹闭或包裹术(其中8例应用内镜辅助)。结果本组48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10例。术后45例治愈出院,4例有不同程度的偏瘫,3例死亡。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预见性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及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应急措施;应用内镜辅助可更确切的夹闭动脉瘤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方法:后循环动脉瘤22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10.3%,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6例,脉络膜后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18例经显微手术,主要经翼点入路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结果:动脉瘤夹闭加切除10例,孤立加切除6例,包裹2例,血管内治疗2例,2例未治。18例优良,2例轻残,无手术死亡。结论:后循环动脉瘤大多瘤体较大,瘤内多含血栓。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远端、大脑后动脉P1-2段动脉瘤显露优良,颞下入路用于夹闭大脑后动脉P2-3段动脉瘤,显露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动脉瘤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翼点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的临床资料.结果 夹闭动脉瘤19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3例,予以控制性低血压、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及快速吸除积血,重新显露术野后夹闭;脑血管痉挛4例,给予罂粟碱溶液充分冲洗脑池后,脑血管痉挛缓解.术后2例出现脑积水,经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术后痊愈15例,轻残3例,重残1例.结论 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术中显露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经翼点人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4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42例(84.O%),中度残疾2例(4.0%),重度残疾2例(4.0%),死亡4例(8.0%).结论 对于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例应尽早手术,Ⅳ-Ⅴ级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额下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经额下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优缺点,并与经翼点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相比较。方法采用一侧或双侧额骨小骨窗开颅,经额下入路对12例14个大脑前循环动脉瘤实行显微手术,夹闭12个,包裹2个,其中3例在内镜协助下夹闭动脉瘤。结果12例均无死亡,得到随访的9例(随访时间1-6个月),都健康生存。结论经额下锁孔入路夹闭大脑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切口小,损伤轻,节省手术时间,术后可保持容貌完整,是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87例颅内动脉瘤均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夹闭,30例在出血后3d内手术,其余在2周内手术。结果 术后DSA造影复查70例,动脉瘤完全消失66例,瘤颈部分残留4例。出院时优74例,良6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Hunt0-Ⅲ级72例中优70例,良2例。Ⅳ-Ⅴ级15例中优4例,良4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CT、MRI可为颅内动脉瘤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确诊主要靠DSA检查,但DSA造影阴性,不能否定动脉瘤存在,应结合CTA三维重建作出正确诊断。翼点入路是前循环动脉瘤最佳入路,显微手术夹闭仍是颅内动脉瘤最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法之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探讨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61例,分析总结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中60个动脉瘤行夹闭术,3个行动脉瘤包裹术.61例患者中50例(81.97%)恢复良好;5例术后出现对侧偏瘫;4例出现癫痫;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38例术后行DSA检查,14例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恢复畅通;术后1~12月进行复查,7例出现精神障碍,8例术侧出现颞肌萎缩,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痊愈;7例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行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5例出现动脉眼神经麻痹症状,6~12个月后均恢复良好;2例因损伤眶上神经出现眼睑下垂;此外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脑梗死.结论 显微直视下切除或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一项有效方法,早期进行动脉瘤夹闭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MCAA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62例,未破裂动脉瘤53例。手术均采用翼点入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评定。结果术后出现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区域的脑梗死8例,脑积水2例,不明原因的脑出血1例。术后复查CT血管成像(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出院时GOS评分示:5分88例,4分15例,3分9例,2分3例;103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其中61例随访2个月~4年,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MCAA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病人预后的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行瘤颈夹闭术10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瘤颈夹闭后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动脉瘤颈完全夹闭107例,动脉瘤包裹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8例.术前脑积水11例,术后改善6例,无明显改善5例.术后GOS评分:4~5分93例,2~3分11例,1分(死亡)4例.84例获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理想方法,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可有效判断夹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破裂大脑中动脉(MCA)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22例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MCA动脉瘤患者的10.6%(22/208)]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或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 通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 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 2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成夹闭, 其中动脉瘤术中破裂5例, 予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后顺利夹闭。术后12~24 h复查CT, 显示脑梗死2例, 脑室轻度扩张1例。术后2~3周复查CT血管成像(CTA), 提示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1例。术后9~12个月随访, 行头颅CT、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可见1例少许残留动脉瘤无明显变化, 其余21例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期间1例出现脑积水, 行脑室-腹腔分流后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 GOS Ⅴ级18例, Ⅳ级2例, Ⅲ级1例, Ⅱ级1例。结论初步研究表明,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MCA M1段非分...  相似文献   

17.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此19例中,6例手术经颞下入路,7例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3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枕下旁正中入路,1例经扩大颞瓣入路。结果9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5例患者动脉瘤成功夹闭后行瘤体切除,5例患者动脉瘤被成功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1例死亡。3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3月~6年,3例行瘤颈夹闭者见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包裹者动脉瘤瘤体增大,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死亡。结论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术中注意对神经及穿支血管的保护,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破裂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 2011年7月经手术夹闭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1例.64排CT血管造影(CTA)或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瘤体直径在3~16 mm之间,位于A2段3个,采用翼点入路;A3段7个,采用经大脑纵裂间入路.结果 1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经显微手术成功夹闭.2例为多发动脉瘤,其中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一期予以夹闭,另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未予治疗.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和其他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按照GOS预后评分,9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 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具备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夹闭DACAA,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93例,个性化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分别采用动脉瘤所在侧的翼点入路(91例)或颞下入路(2例)行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结果 93例动脉瘤均成功手术夹闭。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64例,4分(轻度残疾)22例,3分(重度残疾)5例,2分(植物生存)1例及1分(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应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选择2007-01~2010-12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积极控制脑水肿,防治脑血管痉挛,同时维持水电平衡,防治并发症等处理,全身麻醉下采用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充分显露动脉瘤远近端各级血管,缓慢夹闭瘤颈,清除池内血凝块,反复冲洗至清亮,打开liliequist’S膜。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诊3月~4 a,平均(17.86±4.23)月,良好32例,轻残10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效果满意,手术中需要注意手术时期的选择、手术入路及技巧、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