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刘坤友 《广西医学》2012,34(11):1556+1563
目的观察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选用壮药苦丁茶、金果榄、救必应、金线风、水田七、小飞扬草、鱼腥草,用煎煮法提取其效成分,使用K-B法测定这7种壮药提取物在体外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苦丁茶、水田七、救必应、小飞扬草4种壮药在浓度0.5 g/ml时有抑菌作用,其他3味壮药无抑菌作用;在浓度1.0 g/ml时7种壮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苦丁茶、小飞扬草两味中药抑菌作用特别明显。结论 7种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丁茶、小飞扬草抑菌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种中草药对鱼塘中2种有害菌和2种益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滤纸片法),选取贯众、麻黄、穿心莲、夏枯草4味中药分别制成浓度为1g/mL的中药煎剂,设置不同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0%)做抑菌试验。结果:4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都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对照组与浓度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大肠杆菌对贯众有较强的敏感性(D〉19mm),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贯众、麻黄、夏枯草都有较强的敏感性(D〉19mm)。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对4种中草药不敏感。贯众、麻黄、穿心莲、夏枯草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0%、50%、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6.25%、25%、3.125%。结论:4种中草药对2种有害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2种益生菌对4种中草药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11种中草药对8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黄连、黄芩、半边莲、蒲公英、穿心莲、野菊花、连翘、艾叶、夏枯草、五味子、金银花等11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8种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制备11种中药提取物,采用试管对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受试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与结论11种中药对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的效果最好,它对8种受试菌的M IC均介于7.8mg/m l-31.2mg/m l之间,黄芩、夏枯草、五味子次之。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广州地区流感嗜血杆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草药对广州地区流感嗜血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对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6种中草药水煎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黄连水煎剂对流感嗜血杆菌MIC50为1g/L,MIC90为2g/L。结论:中药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中药体外抑菌实验的初筛方法,并利用该方法从24味目前已知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中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初筛实验,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筛选出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从24味中药中共筛选出黄连、连翘、紫花地丁3味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其余药物在体外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黄连对菌株9322和菌株9513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0 625 g/ml,连翘对菌株9322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g/ml、对菌株9513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 625 g/ml,紫花地丁对菌株9322和菌株9513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0 625 g/ml。结论纸片扩散法实验作为中药体外抑菌的初筛实验,可从大量的中药中筛选出对该菌体外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药。且操作简便、结果简单明了、重复性强,可作为中药筛选的平台。黄连、连翘、紫花地丁等中药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选用五倍子、白芷、金钗石斛、丁香、川芎、当归6种中药,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使用平板打孔法和二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五倍子和丁香的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0 625 g·L~(-1)、0.781 25g·L~(-1),金叉石斛的醇提取物也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g·L~(-1),而其他3种药物抑菌作用相对较弱。结论:6味中药对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的作用最强,其次是丁香和金叉石斛,其他3种抑菌效果弱。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芩的血清抑菌活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中药黄芩及其含药血清的抑菌活性效果.方法 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黄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125mg/ml、15.62mg/ml、1.83mg/ml、3.66mg/ml、15.62mg/ml.其抑菌活性为中敏.而其含药血清抑菌活性为中低敏.结论 中药黄芩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种质黄芩的体外抑菌作用,为黄芩优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K-B 纸片扩散法观察100%黄芩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不同种质的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绿脓杆菌及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则较弱。承德黄芩、莒县黄芩、河北高杆黄芩的抑菌作用较好。结论 不同种质的黄芩抑菌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边瑞香的抑菌实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金边瑞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肖氏沙门菌(旧称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琼脂扩散法.结果:不同浓度的金边瑞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肖氏沙门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0.25g/ml~1g/ml的药液均有明显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5~20mm.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无抑菌作用.结论:金边瑞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肖氏沙门菌、福氏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参、土槿皮、黄柏、百部、黄连、虎杖、黄芩、大黄、藿香、五倍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念珠菌的效果。方法参照1997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同一种中药水煎剂及不同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不同的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各不相同,中药混合液对5种标准菌株的MIC最低,均≤0.031 25g/ml。结论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复方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苦参、土槿皮、黄柏、百部、黄连、虎杖、黄芩、大黄、藿香、五倍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念珠菌的效果.方法 参照1997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同一种中药水煎剂及不同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不同的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各不相同,中药混合液对5种标准菌株的MIC最低,均≤0.031 25 g/ml.结论 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复方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   

12.
5种中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甘草等5种中草药单独或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5种单味药及两两配伍药物的提取液,按倍比稀释法将药物提取液进行稀释,体外测定黄连等5种中草药单独及等比例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黄柏和黄芩单药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MIC分别为6.25 mg/ml、50 mg/ml和100 mg/ml。在配伍药物组中,黄连配伍其它药物的药物组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知母(MIC为6.25 mg/ml)和黄连+黄柏(MIC为12.5 mg/ml)两个药物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黄连、黄芩和黄柏三种中草药具有直接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中尤以黄连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而知母和甘草对白色念珠菌不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两两配伍的中药提取液中以黄连配知母的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3味中草药对淋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了13种中草药体外抗淋球菌的效果。结果显示黄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6.25mg/ml,石榴皮、虎杖的MIC值为12.5mg/ml,黄柏、丁香、五倍子、诃子的MIC值为25mg/ml。结论对淋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的单味药有黄连、石榴皮、虎杖,其次有黄柏、丁香、五倍子、诃子,并以黄连作用为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等中草药对伤寒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4种药物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芩、银花、连翘、青蒿对52株伤寒杆菌的平均MIC(g/ml)分别为0.010,0.053,0.085,0.144,平均MBC值(g/ml)分别为0.029,0.310,0.140,0.350。结论:黄芩、银花、连翘、青蒿对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以黄芩的作用效果最强,与其他3种中草药相比均有显性差异(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草药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临床分离细菌为受试菌,采用微量稀释法,观察黄连、千里光等10种中草药水煎剂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0种中草药水煎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千里光抑菌效果最好,黄连水煎剂对肺炎链球菌MIC范围(1.95—15.65)g/L,MIC50为3.25g/L,MIC90为7.18g/L;千里光水煎剂对肺炎链球菌MIC范围(1.95~15.65)g/L,MIC50为4.74s/L,MIC^90为14.66s/L;其次有黄芩、大黄等。结论黄连、千里光等中药在体外对肺炎链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萌  刘丽萍  郭友逢  李智  莫穗林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01-1303,1308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5~100μg/ml)作用于RPMI8226细胞24h,使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汉黄芩素作用前后细胞内P-Wee1、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汉黄芩素对RPMI8226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IC50为43.71μg/ml;汉黄芩素浓度为50μg/ml时,用药组的G2/M%为(25.4333±2.35433)%,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的(6.8333±1.52753)%;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用药组汉黄芩素浓度≥50μg/ml时,与对照组相比,P-Wee1、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汉黄芩素能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Akt/Wee1途径使肿瘤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从而发挥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蕊  许礼发  叶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08-1010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药的水提取物与醇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黄连、黄芩、连翘、大黄、大蒜、三颗针、金银花、白头翁、苦参、马齿苋加水煎煮以及加乙醇浸泡热回流提取法,所得溶液倍比稀释,测定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连翘、金银花、大黄几乎无抗致病性大肠杆菌活性,其余7种中药显示出不同的抗菌强度,黄连、大蒜、黄芩抗菌活性较好,其中大蒜与黄连乙醇提取物对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MICs均<1.96 mg/ml,白头翁、三颗针、马齿苋、苦参的抗菌活性次之。结论:黄连、大蒜与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可从中药材中开发新一代的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5种病菌,在温度37℃,湿度45%~60%条件下,分别暴露于室内空气及10×10-6g/L、25×10-6g/L、40×10-6g/L NO中24 h。结果:10×10-6g/L、25×10-6g/L、40×10-6g/L NO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25×10-6g/L、40×10-6g/L NO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绿脓杆菌在40×10-6g/L NO中被抑制。结论:①NO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②不同细菌对NO敏感性不同,NO对部分细菌抑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的增殖影响,探讨槲皮素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炎症的潜在可能。方法:常规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及HaCaT细胞系,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后24h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水平,公式计算其抑制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后0,24,48,72h后细胞增殖水平,公式计算其抑制率。结果:槲皮素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400μg/ml和800μg/ml浓度时抑菌效果明显增强,可在24h内达到78%-89%;200,400,800μg/ml浓度的槲皮素对HaCaT细胞生长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适当浓度的槲皮素可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且对HaCaT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有望成为光敏性皮肤疾病替代或联合用药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宁夏大蓟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对4种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大蓟的水、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结果:大蓟水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0 mg/mL;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的MIC均为1.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MIC均为0.5 mg/mL。结论: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大蓟的水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革兰阳性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