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小鼠海马区notch信号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复制闭合性脑外伤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外伤组,于伤后4h、1d、3d分别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伤后各时间点notch1、hes1mRNA的表达。结果 (1)notch1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4h开始升高,1d时达到高峰,较对照组升高约6倍,3d时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高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倍。(2)hes1 mRNA在伤后4h无明显变化,1d时达到高峰,较对照组升高3倍,3d时回落到正常水平。结论脑外伤后notch1和hes1 mRNA明显增高,提示notch信号被激活,可能与伤后NSCs增殖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与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II类分子I-Ab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HMGB1对脾脏免疫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与MODS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致伤后3、8、12 h及1、2、3、5和10~12 d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检测小鼠脾脏HMGBl和I-A"表达水平及脾脏免疫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正常小鼠脾脏中仅有少量HMGB1 mRNA表达;在MODS病程中呈双峰升高,表现为伤后1~2 d HMGBl mRNA表达量达高峰(P<0.01),随后表达下调,伤后5 d明显减少,但在10~12 d时表达再次升高(P<0.05);HMGB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伤后8 h脾脏单核细胞I-Ab与HMGB1蛋白表达同时升高(P<0.01),随后两者在病程中呈反相变化.脾脏免疫细胞凋亡率在伤后呈双峰升高,与HMGB1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MODS小鼠脾脏HMGB1表达上调与淋巴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影响脾脏抗原呈递细胞对MHC-II类分子的表达,由此削弱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影响MODS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大鼠脑内bFGF mRNA和TNF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外伤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探讨脑外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内源性机制。方法 自由落体法制作脑外伤大鼠模型,用Northernblot和吸光度扫描分析bFGF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TNF蛋白表达。结果 脑外伤大鼠脑内bFGFmRNA和TNF蛋白的表达在12~2 4h开始增高,3d时达到高峰,7d时逐渐减弱。结论 脑外伤后,随着大鼠脑内损伤因子TNF蛋白表达的增强,保护因子bFGFmRNA的表达也相应增强,二者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脑外伤后神经功能损伤与修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中药及中药有效部分对骨质疏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的报道较多,但涉及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信号途径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杜仲诱导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每孔1×10^3个细胞,24h后更换诱导培养基(含体积分数为7.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加1/1000浓度的杜仲醇提取物)。阴性对照组仍为正常培养基培养。诱导8h,1d,3d和7d时采用RT-qPCR法测定Wnt信号途径巾Fzd和LRP受体系列、β-catenin、核内Wnt调控靶基因系列及Wnt抑制因予(WIF1)等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诱导3d后Fzd2表达升高11.86倍,Fzd3升高达到2倍;诱导7d后,Fzd2表达升高5.12倍,Fzd3恢复到正常水平:β-catenin在诉导3d时表达升高达2倍:WIF1在诱导3d和7d后表达显著下降。结果提示Wnt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杜仲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烧伤小鼠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烧伤小鼠24h内肝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时相变化特点。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背部Ⅲ度15%-20%烧伤。分别于伤后2、4、6、12、24h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用Westernblotting、RF-PCR蛋白质和mRNA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 烧伤小鼠血清皮质酮浓度2-4h达到高峰,24h仍未恢复正常;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蛋白质水平4-6h降至最低;而mRNA水平仅仅在伤后2h有短暂降低。结论 烧伤应激引起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其受体在蛋白质及mRNA水平均可降低,但蛋白的降低不仅仅发生在mRNA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4 8只新生 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组 ,各分为 4个时点 (HIBD后 3h、12h、2 4h和 3d)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VEGFmRNA在HIBD后海马组织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结果 VEGF各异构体中以VEGF16 4基因表达为主。VEGFmRNA在对照组即有表达 ,HIBD组较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HIBD组内各时点表达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F =30 185 ,P<0 0 5 ) ,3h时表达开始升高 ,12h后表达进一步增加 ,2 4h达高峰 ,3d时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HIBD后VEGF表达增加 ,提示VEGF可能在HIBD后的自身保护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细胞外调节激酶通路在凋亡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观察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1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28)和模型组(n=42),每组又分为伤后10min,30min,3h,6h,24h,48h和72h7个时相点,对照组每个时相点4只大鼠,模型组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按照Mamarou方法建立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在不同时相点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颅脑损伤后皮质细胞外调节激酶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及凋亡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7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模型组大鼠皮质p-细胞外调节激酶1/2蛋白在伤后10min时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逐渐增强,伤后6h达高峰,24h仍有大量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伤后48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②模型组大鼠皮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mRNA杂交阳性信号表达在伤后3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72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皮质伤后3h偶见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6h开始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8h达高峰。④p-细胞外调节激酶1/2蛋白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mRNA及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均主要分布于损伤中心区及其周围,在分布区域上呈现很大的相似性。结论:脑损伤时p-细胞外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呈一种过度激活状态,而且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mRNA及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在分布区域上呈现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大鼠脑损伤后细胞外调节激酶通路的过度激活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建立了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模型,环孢菌素A(CsA)联合霉酚酸酯(MMF)预防aGVHD,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上小鼠脾脏中IL-2、INF-γ、IL-4及IL—10的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仅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小鼠的脾脏中各因子的mRNA表达较预处理前略有升高。未做aGVHD预防给药的小鼠(第2组)IL-2、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急剧升高,分别在21天、14天达峰值,之后显著下降,35天时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接受GVHD预防给药的小鼠(第3组)IL-2、IFN-γ的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第2组相似,但峰值明显低于第2组。第2组和第3组小鼠IL-4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移植后14天达峰值,但第3组的峰值较第2组为高,且在此后的下降中较第2组缓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逐渐升高,在14天达到一个高峰,21天时下降,之后再次升高直至35天。结论:H-2单倍相合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后脾脏内IL-2、IFN-γ、IL-4及IL—10均呈上调表达,应用CsA和MMF则可下调IL-2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从而降低了a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创伤模型,随机分成止常对照组12只,创伤休克组30只,创伤休克地塞米松组30只,地塞米松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动态观察伤后0.5、2、4、6、8 h大鼠肝组织HSP70、肝脏病理、肝功能、TNF-α、IL-6等变化.HSP70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HSP70伤后2h较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6 h达到高峰,伤后8 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TNF-α、IL-6伤后逐渐升高,并于伤后6 h达到高峰,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伤后4 h肝窦内淤血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B伤后4 h开始增高,8 h达到峰值.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后,HSP70在伤后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较创伤休克组明显增强,峰值仍然在伤后6 h.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肝脏大体淤血、肿胀明显减轻;光镜下伤后4 h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ALT、TB明显下降.结论 地塞米松可增强HSP70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可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脏的继发性损害,表明地塞米松对创伤休克后肝脏的保护作用与HSP70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雄性大鼠缺氧后头颈部真皮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置于缺氧舱中,每天缺氧处理4 h ,分别缺氧处理1、5、10、15、20、30 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面部真皮雌激素受体(ER)α、βmRNA表达。结果缺氧处理后,ERβmRNA的表达则表现为缺氧后1天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d后ERβ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10 d后 ERβmRNA表达有所回落;15、20 d后ERβmRNA表达再次升高,其中20 d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缺氧30 d 后ERβmRNA表达再次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缺氧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大鼠面部真皮ERβ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