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一项新的复苏方式,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范围内直至彻底止血。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在此既可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和内环境。限制性液体复苏强调在失血性休克期应尽快查明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并尽快处理,  相似文献   

2.
失血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按照目前惯用的大量快速补液救治失血创伤性休克复苏,临床病死率仍较高.但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充分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提高早期成活率,改善预后,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失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对于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即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液体复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液体复苏,强调即刻大量快速补液,使机体收缩压迅速上升至90mmHg以上,但在大量液体复苏过程中常遇到出血量增多的情况,死亡率较高。本文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中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压性复苏或延迟性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入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直至彻底止血。当患者受伤出血后应尽量缩短至手术止血时间[1],从发生失血性休克到接受手术止血的时间段内,为保证患者组织器官氧供,液体复苏无疑是最重要的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  相似文献   

5.
活动性失血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在出血停止前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在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少对休克机体的不利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血必净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白细胞激活等有关.一些研究也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抗细胞凋亡,改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氧代谢的作用,对休克时的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放血法建立活动性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模型,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时血气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引起疼痛并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症候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可改善组织氧供,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本文将从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述、复苏液种类、对组织器官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将5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0例,快速输入2∶1的平衡液和贺斯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28例,维持MAP在70~9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治愈率.结果 与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1 250±310) ml比(2 950±550) ml],PT明显缩短[(11.3±1.7) s比(16.1±1.3) s],治愈率明显升高(86.7%比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调动机体凝血机制及其他代偿机制,保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A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每组9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A组在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B组在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PBMC中NF-κB活性,并采用RT—PCR检测NF-κBmRNA的表达。【结果】B组在入院后60min和入院后120minPBMC中NF—κB的活性及mRNA的表达都显著低于A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PBMC中NF-κB的活性及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知信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后续制订护理方案、培训提供参考。方法:自行编制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个省13所医院的323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18份。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知信行总量表、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91.89±13.74)分、(17.14±4.54)分、(21.61±2.88)分、(53.14±10.51)分。所在科室有创伤团队评估、实施、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并有对应标准护理常规;工作期间接受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知识培训;参加过学术会议;定期从学术期刊上获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关知识是影响临床护士知信行总分的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对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态度积极,但知识和行为还需进一步提升。管理者应积极开展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限制性液体复苏相关知识培训,并建立创伤团队加强医护合作,及时反馈与调整液体计划,减少液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部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方面存在两个争议问题——是充分限制性液体复苏还是复温低温复苏。临床医生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时 ,是采用快速输液还是限制输液 ?是采用复温还是降温 ?现将这两方面的一些新知识介绍如下。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 ,传统观念和临床措施是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 ,恢复有效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以保证脏器和组织的灌注 ,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然而 ,1 992年以来 ,Copone、Stern和 Bickell等〔13〕经过动物和临床研究观察到 ,在活动性出血控…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限制性液体复苏在39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护理经验,主要措施包括:控制液体速度、选择液体种类、复苏过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70~80 mm Hg等,认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苏组(116例)病死率23·28%(27例),两组总病死率及1~2h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液体复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剩余碱、血乳酸、凝血功能、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剩余碱、血乳酸等指标与常规液体复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及适宜的血压范围.方法 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 制备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体克模型.60只SD(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C组,正常对照组;NF组,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组(大量液体复苏组).备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mmHg时分刺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h后,备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mmHg.监测出血量、输液量、存活时间、存活率、碱缺失、红细胞比客、心、脑、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在出血未控的制的情况下,大量液体复苏组(NS80、NS100组)、出血量和输液量明显大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40、NS60组)(P<0.05).NS60组有9/10只大鼠存活超过72h,NS40组3/10只存活起过72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1只存活超过72h.NS40、NS60组大鼠的心、脑、肾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大量液体复苏组.NS40组心、脑、肾病理学改变较NS60组明昱.结论 在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大鼠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较为适宜的血压范围是MAP保持在55-65mmHg左右(平均60mmHg).  相似文献   

15.
创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达70余万人,其中50%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机体免疫功能与创伤的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效的液体复苏在恢复机体循环血量、维持血压、保障组织和器官的循环关注、延缓休克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及不同类型复苏液在TH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THS后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非限制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不同复苏液在TH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华清  李福龙  陈琛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778-177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影响。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92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n=88例)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血症和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后30min和复苏后1h与复苏前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对照组复苏后30min与复苏前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而复苏后1h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肌酐(Cr)复苏后30min和1h后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苏后30min和1hCr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的Cr值,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除AR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避免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带来的不良反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早期液体复苏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早期正确及时的处理对多发伤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且对于活动性出血的者要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积极术前准备,尽快进行损伤控制手术;而对于非活动性出血者则要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及时纠正隐匿性休克。笔者对2003年11月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变化、复苏液体使用量、血红蛋白浓度(HGB)、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苏液体使用量、HGB水平、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MAP以及PT、APTT、BL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p 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效果显著,可改善重要组织灌注,调动机体的凝血机制,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01~2005-09我院急诊科187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的关系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8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病死率和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实验室指标Hgb、PC及Hct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和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概括和总结。结果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出血未控制前,应掌握最佳时节,尽早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选择合适的液体,采用合适的补液速度并控制补液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同时尽快止血,提高休克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控制出血、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液体复苏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