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检测肺结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中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胸部摄片技术对肺结节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DR检查时发现的肺结节患者再进行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检查,由两位影像医生对每一患者的普通DR图像与DES图像分别作对比分析,评价两者对肺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DES比普通DR图像检出更多的小结节,且DES图像对结节病变的显示更清楚,有利于定性评价。结论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胸廓骨组织影的遮挡影响,获得单纯的软组织图像,是对DR诊断肺部结节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胸部CT扫描中迭代去金属伪影算法(IMAR)减少金属伪影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仿真胸部体模(仿真体模组),在T5椎体两侧各植入1枚椎弓根螺钉。以130 kV管电压和自动毫安秒(care dose 4D)技术,在植入螺钉前后行胸部CT扫描。对无金属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对有金属螺钉的图像分别采用FBP算法和IMAR重建,选取螺钉邻近层面的主动脉、肺、椎旁软组织为ROI,测量噪声值和CT值,并计算CT值相对于无金属植入物图像CT值的偏移程度(ΔHU)。另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接受胸部CT检查、且扫描范围内有椎弓根螺钉植入物的患者(病例组),扫描条件、图像重建方式参数同体模扫描,测量金属伪影邻近脊椎骨组织及背部软组织CT值,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两种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植入螺钉后,仿真体模组主动脉、肺、椎旁软组织IMAR重建图像的噪声值低于FBP重建图像(P均<0.05),IMAR重建的ΔHU明显小于FBP重建图像(P均<0.01)。病例组FBP重建和IMAR重建方式的脊椎骨组织CT值和背部软组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FBP重建和IMAR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R算法可明显减少条状伪影,并可校正受影响的组织CT值,使之更接近于无金属情况下的真实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VMI)联合去除植入物金属伪影(O-MAR)用于减少置换髋关节假体金属伪影的价值。方法 收集20例接受髋关节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基于重建CT数据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PI)、加入O-MAR的PI(MAR图)、70~200 keV VMI及其与O-MAR融合图(VMI-MAR图);计算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指数(AI)及臀大肌和膀胱噪声值(SD),并针对伪影严重程度及假体周围组织清晰度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图像AI、SD和主观评分差异,评估VMI联合O-MAR去除金属伪影的价值。结果 VMI及VMI-MAR图中,多数AI及SD随能级升高而下降,且能级越高越趋于平稳;VMI中,部分AI及SD随能级升高而先降低后升高;AI和SD均于190 keV VMI-MAR图中最低,VMI-MAR图主观评分最高。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VMI联合O-MAR有助于去除髋关节假体金属伪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重建(DLR)联合Smart去金属伪影(MAR)算法对颈部CT图像中口腔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口腔内存在金属植入物患者的颈部CT资料,其中19例存在颈部病变且受金属伪影干扰;分别以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重建百分比为50%)联合Smart MAR(IR+S组)、DLR-H(重建强度为高水平)联合Smart MAR(DH+S组)、DLR-M(重建强度为中水平)联合Smart MAR(DM+S组)、DLR-H(DH组)及DLR-M(DM组)重建静脉期图像,通过计算各组病变/舌部软组织噪声(SD1)、头夹肌噪声(SD2)及伪影指数(AI)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估;以Likert量表对图像整体及显示病灶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各组主、客观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 5组图像SD1、SD2及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D1及AI在DH+S组、DM+S组、IR+S组、DH组及DM组依次升高(P均<0.05);SD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CT扫描参数对迭代去金属伪影(IMAR)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及不同辐射剂量的管电压和管电流组合条件对植入及未植入金属螺钉的仿真胸部体模行CT扫描。分别以迭代重建和IMAR算法重建图像,采用四分法主观评价IMAR图像质量,测量及计算金属螺钉邻近肺实质和椎旁软组织CT值、噪声(CT值的标准差,SD)及CT值偏差(ΔHU),比较各方法采集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相同管电流量条件下,IMAR图像中金属伪影随管电压增加而减少,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及椎旁软组织SD(r=-0.91、-0.99)和ΔHU(r=-0.85、-0.97)均与管电压呈高度负相关(P均<0.01)。相同管电压条件下,管电流量增加后,IMAR图像中金属伪影无明显变化,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实质SD及椎旁软组织ΔHU与管电流量低度相关(r=0.20、0.29,P均<0.01),肺实质ΔHU及椎旁软组织SD与管电流量呈中等负相关(r=-0.59、-0.56,P均<0.01)。不同辐射剂量管电压和管电流组合条件下,IMA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辐射剂量下采用高管电压、低管电流量扫描图像中金属伪影少于中、高辐射剂量。结论 管电压是影响IMAR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IMAR去除金属伪影时,增加管电压对于改善图像质量效果更佳;在增加管电压的同时减少管电流量可减轻金属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过调整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减少足部双能量CT(DECT)痛风石成像指甲伪影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例痛风患者进行足部DECT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调整后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对图像进行重建,应用自动体积计算软件测量痛风石体积及指甲伪影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存在痛风石及指甲伪影。采用标准参数检测到66个痛风石,63个指甲伪影。调整参数后共检测到66个痛风石,31个指甲伪影。调整参数后痛风石体积[0.07(0.03~0.12)cm3]与标准参数下[0.07(0.03~0.16)c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P=0.84),指甲伪影体积[(0.02±0.02)cm3]较标准参数下[(0.07±0.06)cm3]明显减小(t=4.56,P<0.01)。结论 通过调整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可以明显减少DECT痛风石成像中的指甲伪影,且不影响痛风石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影响CT检出肺结节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结节的检出和诊断一直是肺部疾病检诊的难点之一.对肺癌的筛查,从胸部透视发展到CT,通过胸部影像方法的对比研究发现CT是肺结节最好的检查工具.影响CT检出肺结节的因素很多,本文把这些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即扫描方式相关因素,扫描参数相关因素,非扫描参数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结合去金属伪影算法(MRA)在儿童漏斗胸胸廓内支架固定术后成像中的价值。方法A组:20例漏斗胸胸廓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儿,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参数:80~140 kV,200 mA,ASIR-V:50%,最佳单能量加MAR重组,以10 keV为间隔重组40~140 keV图像。B组:20例同样治疗的患儿,常规胸部平扫,100 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10,ASIR-V:50%,计算支架两端伪影区与背部肌肉的CT差值(△CT)和CT伪影指数(AI),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两组病例读片并主观评分,评分标准1~5分,并对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A组40~60 keV单能量图像△CT值(711.34±27.23 HU,465.77±36.25 HU,415.50±34.64 HU)较B组(408.33±15.14 HU)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70~140 keV单能量图像△CT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0~140 keV图像的△CT值(41.47±6.21 HU,40.38±4.79 HU,40.37±3.65 HU,42.15±3.22 HU)明显降低,A组40~70 keV单能量图像AI值(274±20.61,169±10.91,104.77±17.61,85.48±10.86)较B组(56.02±6.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0~140 keV单能量图像AI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140 keV图像AI值(16.91±2.55,17.98±2.21,14.56±3.52,16.39±2.34,18.62±3.12)明显降低,A组DLP(90.22±6.31 mGy·cm)和ED(1.52±0.15 mSv)大于B组DLP(36.43±4.20 mGy·cm)和ED(0.62±0.34 mS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40 keV图像均大于4分;40~90 keV图像及B组图像小于4分,读片结论一致性良好。结论能谱扫描模式下的单能量图结合MAR算法可以有效去除漏斗胸胸廓内支架造成的伪影,但辐射剂量高于普通胸部平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单能量成像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应用价值,寻求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 方法 对19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能谱CT GSI扫描。获得能谱扫描数据后,利用能谱技术,每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共11组单能量图像,于每组图像中分别选取伪影最重层面(A)和无或少伪影层面(B)的两幅图像行ROICT值和SD值测定,分别记录为CT1、CT2和SD1、SD2,计算伪影指数(AI)。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值,LSD-t检验比较AI值。 结果 40~140 keV 11组单能量图像中,120 keV单能量图像组,A、B两层面CT值分别为(41.41±9.48)HU和(41.91±7.97)HU(t=-0.21,P>0.05);其他10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140 keV时,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60 keV时,与其他能量组两两比较,A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能谱CT利用能谱成像技术可有效减除金属植入物的伪影,120 keV为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70 keV为伪影减除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0.
临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金属植入手术。由金属植入物产生的金属伪影对利用CT图像进行术后评估与肿瘤诊断造成极大困难,易导致误漏诊。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迭代重建算法基础上改进的校正方法近几十年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对去除金属伪影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 kV,B球管采用140 kV,一次性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数据后处理:①用平扫+80 kV增强数据行传统去骨数字减影(时间减影法);②用80 kV及140 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行直接去骨减影(双能量减影法).保存减影后数据,完成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将MIP及VR图像质量分为4级,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全部病变结果均经手术或介入证实.结果 ①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颅内主干及主要分支,Willis环显示清楚;两种方法总体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24例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4例血管畸形病例均清晰显示异常血管团的形态和范围,动静脉畸形较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③时间减影法CTA患者受到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6.60±0.50)mSv,双能量CTA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2.40±0.50)mSv.结论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正常颅内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双能量减影法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更低.对扫描中不配合患者,双能量减影法去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 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 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膝关节部分韧带(膑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亦可清晰的显示;而较薄的韧带(胫侧副韧带)、横行的韧带(如膑内、外侧支持带)和后方的韧带(如恫斜韧带)显示欠佳.结论 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双能量融合图像显示肝癌病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kV和80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LB1(λ=80HU,ω=400HU)、NLB2(λ=150HU,ω=200HU)和NLB3(λ=80HU,ω=200HU)图像,比较肝动脉期6种混合能量图像和80kV图像的背景噪声、肝内病灶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背景噪声、病灶对比度和CNR在7种图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0.3LB图像比较,0.5LB、0.7LB、80kV、NLB1、NLB2和NLB3图像的病灶对比度及CNR均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NLB1图像显示病灶的CNR最大。结论 0.5LB、0.7LB及NLB技术能明显提高CT对肝癌病灶的显示效果,特别是λ为80HU、ω为400HU时,NLB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低剂量薄层CT在肺癌筛查与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不断增多,在提供丰富影像信息的同时,也使阅片工作量大幅增加,导致放射科医师疲劳和漏检、误判。计算机辅助系统有助于减少肺结节漏检、缓解放射科医师压力,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本文对基于CT的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技术流程及其在肺结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16排低剂量螺旋CT两种重建层厚对肺结节的数目、内部以及周边特征的检出情况.方法 在健康人群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中,对80例疑似或确诊有肺部小结节患者的图像分别进行1.25 mm与2.50 mm层厚重建,共得到160组图像,所检出结节按直径分为≤5 mm组(第1组)、5~10 mm组(第2组)、≥10 mm组(第3组),记录每组图像结节的数目、结节的边界清晰程度、边缘特征(分叶征、毛刺征)、密度(钙化、空洞).结果 两种重建层厚检测肺部结节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第1组结节的边界清晰程度、分叶征、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毛刺征、空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第2组及第3组结节的边缘特征、内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过程中,可采用2.50 mm重建层厚扫描,设定图像噪声与重建层厚1.25 mm噪声相等,以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