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比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与超声术前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及继发于慢性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价值。方法 纳入113例术前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和颈部超声检查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包括95例PHPT及18例慢性肾病SHPT;以术后病理为标准,分析各影像学方法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共于95例PHPT中诊断108处病灶,其中90处显像阳性、18处阴性;于18例慢性肾病后SHPT中诊断46处病灶,其中44处显像阳性、2处阴性。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和超声定位诊断PHPT的准确率分别为87.96%(95/108)、92.59%(100/108)和79.63%(86/108),定位诊断慢性肾病后SHPT准确率分别为58.70%(27/46)、86.96%(40/46)和71.74%(33/46),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超声诊断PHPT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慢性肾病后SHPT,SPECT/CT显像诊断准确性率显著高于双时相平面显像(P=0.004)而与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双时相平面显像与超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及超声术前定位诊断HPT准确率较高。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PHPT效能优于慢性肾病后SPHT;推荐对慢性肾病后SHPT优先行SPECT/CT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的收集53例初诊为高危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骨显像(WBS)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所有患者病灶的WBS、SPECT/CT图像进行定性分析,计算WBS、SPEC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准确率。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20例患者共85个病灶确诊为骨转移;以患者为单位,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WBS(27/46,58.70%;χ2=11.05,P=0.001),SPEC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18/20),高于WBS;以病灶为单位SPECT/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84%(136/139),高于WBS,SPEC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100%(85/85),高于WBS。结论 常规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早期发现、准确诊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ECT/CT对平面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72例全身骨显像诊断疑难病灶的SPECT/CT检查结果,分析SPECT/CT诊断增益与病灶部位、摄取程度、CT特征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2例中,骨显像共发现140处诊断不确定病灶,65.00%(91/140)病灶经SPECT/CT显像后可以明确诊断。SPECT/CT对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增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35)。经SPECT/CT融合显像后,脊柱病灶获得诊断增益率明显高于骨盆病灶(χ2=8.81,P=0.003)。SPECT/CT对不同摄取程度病灶的诊断增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43)。CT呈溶骨为主及具有良性特征的病灶经SPECT/CT显像获得的诊断增益高于成骨为主及混合性病灶。结论 SPECT/CT对诊断全身骨显像疑难病灶具有明确增益作用,病灶部位及CT特征是判断能否通过SPECT/CT融合显像获得明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剂量SPECT/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增益价值。方法 收集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别行99TcmO4-平面显像和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者诊断效能。结果 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1.90%、53.33%、63.41%和0.64;均高于99mTcO4-平面显像的19.05%、45.00%、31.70%和0.32(P均<0.05)。结论 低剂量SPECT/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优于99TcmO4-平面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在99mTc-MIBI核素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方法 于患者静脉注射99mTc-MIBI 370~740 MBq后行颈胸部的即刻和40 min延迟的双时相静态平面采集;注药后20 min行同部位的SPECT/CT采集,评价常规SPECT显像断层采集提供信息是否明显优于平面采集,SPECT/CT显像提供信息是否明显优于平面采集和常规SPECT显像断层采集,并对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平面采集加SPECT与平面采集加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病变符合率为86.96%,多结节腺体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1.30%.SPECT/CT显像使1例阴性诊断改为阳性,并为3例患者提供更确切的腺体定位.SPECT/CT在2例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定位诊断中显示出较为显著的优势.各血生化指标与显像结果 无相关性.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在异位PHPT定位诊断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价值。方法 收集术前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疑似PHPT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PHPT的灵敏度。结果 40例中,38例经病理确诊为PHPT,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灵敏度为89.47%(34/38),99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灵敏度为94.74%(3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灶大小及不同甲状旁腺素水平PHPT,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与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PHPT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ECT/CT术前准确定位慢性肾病(CK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病灶的价值。方法 52例甲状旁腺切除术sHPT患者均于术前2周内接受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延迟相SPEC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99Tcm-MIBI平面显像、SPECT、CT和SPECT/CT术前检出甲状旁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52例共检出172个甲状旁腺病灶,其中甲状旁腺瘤(PM)13个、腺瘤样增生(AH)26个、甲状旁腺增生(PH)133个。99Tcm-MIBI平面显像、SPECT、CT、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55.81%(96/172)、70.35%(121/172)、79.65%(137/172)和81.40%(140/172),特异度分别为92.05%(81/88)、90.91%(80/88)、76.14%(67/88)和93.18%(82/88),准确率分别为68.08%(177/260)、77.31%(201/260)、78.46%(204/260)和85.38%(222/260)。SPECT/CT的灵敏度明显高于SPECT(χ2=17.053,P<0.001)及99Tcm-MIBI平面显像(χ2=44.000,P<0.001),特异度明显高于CT(χ2=10.316,P=0.001),准确率高于CT(χ2=13.136,P<0.001)、SPECT(χ2=14.815,P<0.001)和99Tcm-MIBI平面显像(χ2=39.706,P<0.001)。结论 SPECT/CT术前定位诊断sHPT患者甲状旁腺病灶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一99Tcm-MIBI平面显像、SPECT或CT。  相似文献   

8.
SPECT及CT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胸部CT及二者联合对首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肺癌患者首诊时的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资料,比较各自及两者联合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 SPECT确诊骨转移38例,CT确诊3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确诊44例,显著减少了不确定病例数。经综合分析,共确诊172处转移病灶,128处(128/172,74.42%)位于CT扫描范围内,44处(44/172,25.58%)位于CT扫描范围外;CT扫描范围内的128处病灶中SPECT显示阳性123处(123/128,96.09%),CT显示阳性106处(106/128,8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PECT全身骨静态显像及胸部CT均为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有效方法,综合分析两种影像检查结果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SPECT/CT骨融合显像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所示单发或少发病灶进行(≤3处/例)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探讨其在骨骼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后,随机选取62例单发或少发骨病灶共107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交换意见后作出诊断。结果 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恶性骨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92%(47/48)、96.61%(57/59)和97.20%(104/107)。结论 99mTc-MDP SPECT/CT骨融合显像可提高骨单发或少发病灶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四肢骨折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骨折端SPECT/CT融合骨显像特征,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并与临床随诊或手术情况对照,计算SPECT/CT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的准确率。结果 68例四肢骨折,X线或CT检查均不能明确判断骨折能否远期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中,52例患者见连续性放射浓聚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提示骨折处于愈合进程中,具有远期愈合可能;经临床随诊证实46例骨折愈合,6例未愈合。16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提示骨折不愈合,且远期愈合的可能性较小;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融合骨显像判断骨折愈合的准确率为91.18%(62/68)。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准确评价四肢骨折远期愈合情况,对指导临床制定骨折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SPECT/CT资料,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对隐匿性骨折进行分类,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4例中,SPECT/CT诊断隐匿性创伤骨折或隐匿性骨内骨折12例,发现病灶58处;疲劳骨折6例,发现病灶8处;衰竭骨折36例,发现病灶72处。结论 SPECT/CT能在明确诊断骨折的基础上作出分类诊断,有助于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扫描(WBS)显示颅骨放射性浓聚的21个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生独立阅片。患者同期接受MRI和/或CT检查,各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周,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约9个月,随访结果主要根据随后的影像学检查(MRI、CT或随后的骨扫描)及临床信息。结果:根据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共10个病灶诊断为恶性病变,11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全部10个恶性病灶及8个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5.71%。1个病灶在SPECT/CT融合显像中诊断为恶性,而同期MRI及随访检查显示良性病变。另有两个病灶在SPECT/CT中难以确定其性质,同期影像及随访检查亦显示为良性。SPECT/CT融合显像在肯定性诊断为良、恶性病灶中诊断颅骨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89%、90.91%、100.00%。结论:SPECT/螺旋CT融合显像对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9Tcm-MIBI SPECT/CT显像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鉴别诊断口腔颌面部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57例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块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并测量血浆D-二聚体,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99Tcm-MIBI SPECT/CT显像与血浆D-二聚体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口腔额面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99Tcm-MIBI SPECT/CT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单独及联合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2.73%(16/22)、82.86%(29/35)、78.95%(45/57),68.18%(15/22)、74.29%(26/35)、71.93%(41/57)及95.45%(21/22)、94.29%(33/35)、94.74%(54/57),联合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准确率高于99Tcm-MIBI SPECT/CT(P均<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D-二聚体检测(P均<0.05)。结论 99Tcm-MIBI SPECT/CT显像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二者单独应用鉴别口腔颌面部病变良恶性的效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肋骨病变的SPECT/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17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肋骨病灶的SPECT/CT结果。方法 对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病变的217例肺癌患者加行肋骨病变SPECT/CT显像,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共发现154个肋骨放射性浓聚灶,其中良性病灶71个,包括肋骨骨折灶55个,肋软骨钙化灶11个,骨质增生灶5个;恶性病灶51个,包括破骨性转移37个,成骨性转移14个;性质待定病灶32个,CT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肋骨髓腔局部稍高密度影,多位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结论 肺癌患者肋骨病灶性质多样,肋骨骨折、肋软骨钙化等良性病变占较大比例,诊断时要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99Tcm-MDP SPECT/CT诊断布鲁氏菌病脊柱炎(BS)的价值。方法 纳入20例BS患者,包括急性期7例、慢性期13例,均接受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显像;观察病变椎体、软骨终板及椎间隙,测量受累椎体及相邻未受累椎体的最大放射性计数,评价SPECT/CT诊断BS的价值。结果 CT检出24个(61.54%,24/39)病变椎体,其中腰椎21个、胸椎3个,主要表现为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边缘呈花边样改变,伴增生、硬化,部分相邻椎间隙狭窄。SPECT及SPECT/CT均检出39个(100%,39/39)受累椎体,其中腰椎25个、胸椎14个,主要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急性期、慢性期BS病灶及相邻未受累椎体的最大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1 339.56±1 384.23、7 746.96±1 087.57及5 179.12±744.3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99Tcm-MDP SPECT/CT可同时显示BS病灶最大放射性计数及骨组织结构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B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放射性浓聚影“热区”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常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时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同时行断层显像、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阅片,作出最终诊断。结果:131例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34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例数的26.0%;94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例数的71.7%;3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占总病例数的2.3%。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不仅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同时也显示脊柱单发病灶的良恶性与病灶的位置、形状密切相关。明显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对脊柱单发放射性“热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足踝99Tcm-MDP SPECT/CT断层骨显像融合图像特征,包括骨显像剂99Tcm-MDP摄取类型、病灶部位以及CT表现。结果 161例中,99Tcm-MDP摄取增高者158例(158/161,98.14%),3例(3/161,1.86%)无99Tcm-MDP摄取增高;155例(155/161,96.27%)CT出现阳性改变,6例(6/161,3.73%)CT表现阴性,其中4例存在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3例99Tcm-MDP摄取阴性患者中,1例CT表现阳性。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多位于距上关节(81/161,50.31%)和距下关节(56/161,34.78%);CT阳性病灶表现多为关节面骨质硬化(107/161,66.46%)和骨质密度增高(76/161,47.20%)。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可有效评估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病变特点,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