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率颇高。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法针药并举治疗IBS,从"五神脏"辨整体,从"补其不足"调阴阳,从"形气相关"行补泻,以督任二脉为针刺关键,求达阴平阳秘,固本补虚,安和五脏。其临床辨证、选穴、遣方,值得总结、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病例资料学习,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程红亮主任医师关于颈性眩晕的“调和气血、温阳通络”治疗大法和“辨证、辨经、辨位、辨病”的学术思想、独特的取穴思路以及“针、灸、药合用”的临床经验。结合验案说明,程师治疗本病时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提出“辨证论治、首重气血”“辨经论治、通调督任”“辨位论治、突出‘筋骨肉’”“结合辨病、四法合一”学术思想,善于“针、灸、药”三者合用,并配合百会穴压灸,常疗效甚佳。程师诊治颈性眩晕思路独特、方法多样而简便廉效,常达到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行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点穴并艾灸除黑苔有奇效250011山东中医学院附院王永泉,任玉琴病见黑苔,均属里证。当然.临床尚有寒、热、虚、实之辨。一般情况下随病情之愈复,其苔象亦趋正常。但若病久阳虚或平素湿盛者,常见其黑苔难褪,虽治以针药而效果欠佳。此种苔象,色黑或灰,其苔于去...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11):1524-1526
目的:介绍毕宇峰主任医师对于面瘫病的诊治经验。方法:阐述毕老师注重审因辨经、整体观念,在治疗中分期论治。结论:根据每期的变化特点,有的放矢,当针则针,当药即药,或针药并用,多法同施,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认为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有五条途径。即:(一)坚持辨证论治;(二)改进用药方法;(三)知常达变,引伸应用;(四)借鉴现代科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五)数药配用,共同奏效。总之,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六辨其中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明确中医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的概念,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观点为切入点,以名医经验为借鉴,阐明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结果: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是中医临床分析疾病的重要步骤,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基础,是中医的临床基本功。结论: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初步总结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为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同西医西药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吸取中西医药的新知,采用中西医两法治疗,是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得。现结合慢性肾衰(CRF)的治疗讨论如下。1 “三辨”“两结合”1.1 “三辨”包括(1)辨病:即辨中西医之病,而以西医病为主。而辨病,又须辨其病因、病位、病机、病理(含宏观与微观,大体病理解剖与超微、亚微结构,病  相似文献   

8.
桥本甲状腺炎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病程长、临床症状及病机复杂多变,辨治上存在一些难点。"三辨"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在"三辨"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依体预防,辨体施治""衷中参西,辨病议药""脏腑定位,辨证分型",灵活地将辨体预防、辨病分期和辨证分型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选穴用药规律,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PMS提供思路。方法:收集针药结合治疗PMS的文献,建立Excel表并做频次分析,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和药物分别为三阴交、熟地黄;穴位归经使用频率前三位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与药物相关性最高的是三阴交-神门、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茯苓、肾俞-枸杞-熟地黄;聚类分析得出核心穴位与药物有效聚类群9个。结论:针药结合治疗PMS以重点穴为基础,紧扣肾虚为本、冲任失调病因病机再兼顾心肝脾,结合辨病论治,适当加以辅助药穴和辨证药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六辨其中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明确中医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的概念,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观点为切入点,以名医经验为借鉴,阐明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结果: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是中医临床分析疾病的重要步骤,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基础,是中医的临床基本功,深刻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结论: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部分,初步总结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因、辨病位和辨病性,为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运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肠易激综合(IBS)50例,现将临床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沈宝藩教授证治痹症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沈宝藩教授证治痹症临床近50年,创立了治痹通用方,方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防风、苍术、当归、络石藤。临证应用中辨病位、病性、病程,注重针药并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复杂,迁延难愈。郭为汀主任运用辨证、辨病相结合,针药并治、内外合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96-2098
系统介绍了张士舜主任医师如何从三辨理论、重视引经药使用、浊病理论、传统中药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等方面治疗癌症,认为癌毒是其特异性病因,治疗肿瘤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只有三辨结合,在临床上才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筋针疗法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农虞教授基于《灵枢·经筋》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提炼的一种经典针刺方法。筋针将肩痹纳入经筋病范畴,通过辨病筋-选筋穴-筋针法的临床辨治思路,对肩痹病进行诊治。本文详细梳理筋针治疗肩痹的临床辨治思路,以期为针灸治疗筋病提供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永树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其针灸技术精湛,善于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除常见病、多发病外,擅长以独特方法治疗某些按常规治法难以解决的疾病.在学术上重视阴阳藏象学说辨治疾病,其思路是"养阳育阴,通调督任,灸刺并重,针药结合."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症,隶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骨病。本院门诊运用针药并治治疗该病5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者7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达5年。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在辨证论治为主的同时辨经取穴。主穴:3~5胸椎夹脊刺,隔姜温针灸三至五壮。配穴:大抒(双)、后溪(双)、中脉(双)。加减:上肢疼痛麻木加刺肩髑、背部牵痛加刺秉风、风寒湿痹加灸风门、气血瘀阻加针曲池、肝肾亏虚加刺太溪、头昏加刺风池,胸痛加刺内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金匮要略》中涉及针灸和针药结合的条文,总结归纳《金匮要略》中仲景运用针药的临证学术思想特点,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针药辨治体系。从欲行针药,首辨阴阳;针药临辨,脉证合参;针药法变,杂合以治;针灸误治,药灸予之的角度,浅析了相关针药结合之理,期望能够为针灸临床提供些许指导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吕明庄教授从医近五十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独树一帜。提倡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辨经相结合。善用耳穴诊治,研制通阳刮痧板用于临床。长于针灸美容,提倡针灸、针药并用。取穴少而精,在痛症治疗方面总结了一整套方法。文章通过总结其学术思想,便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之。  相似文献   

20.
正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针、药在临床治病方面各占半壁江山。然而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或重于针而轻于药,真正能够做到针药并施的医家不多。《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书中理、法、方、药相贯通,方药用之得当,当效如桴鼓。今笔者不揣愚昧,结合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相关条文,探讨此方与针灸并施治疗颈椎病的思路。1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机理分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4条有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