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康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探寻合理的运动方式。方法:621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21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B组(203例):鼓励患者多做运动,但无运动处方;C组(206例):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不限制日常活动。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各组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等的变化。结果:运动训练前3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各组死亡情况没有显著差别;A组总再次住院例次和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B、C组(P均0.05);A组与运动训练前及B、C组比较静息心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和LVEF显著增加(P0.01);3组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结论:按运动处方进行步行训练方式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治疗效果,选择住院的慢性心衰患23例,分为运动治疗组13人,对照组10人,运动治疗组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治疗7—8周,对照组则不连行运动治疗,综合观察患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发现:运动康复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在心功能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强患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患的生活质量;检测血浆心纳素、内皮素可作为判断运动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步行试验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量的评价.方法将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卡维地洛组(n=29),治疗前后进行步行试验,监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Ⅳ级患者较Ⅱ级患者步行距离明显下降(P<0.01),Ⅲ级与Ⅱ级、Ⅳ级与Ⅲ级患者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6 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行距离与TNF-α、IL-6、NE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6MWT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作为评估CHF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工具,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同时可提供一定的判断CHF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在慢性心衰(CHF)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科78例CHF患者,随机分成6min步行试验(6MW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分钟步行训练,2次/d)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9人。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6周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6MWT组6MWD[(307.6±39.3)m比(503.4±44.4)m]、LVEF[(45.3±17.9)%比(58.7±9.2)%]显著增加,6MWT后恢复期心率[(73.3±2.9)次/min比(65.7±2.1)次/min]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6分钟步行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增强运动耐力,对患者恢复心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增多。虽然药物治疗趋于优化,器械治疗亦得到迅速发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改善,作为心血管疾病最后战场的心力衰竭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心脏运动康复是以改善心脏储备功能、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个体化心脏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5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WHO-FICs构建的个体化心脏康复干预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心肺功能、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26.38±6.07)mm]、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4.22±0.56)mm]、肺动脉收缩压(PASP)[(37.48±3.57)mmHg]均低于对照组[(29.26±4.49)mm、(5.89±0.47)mm、(42.36±3.49)mmHg],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01±0.46)L]、用力肺活量(FVC)[(3.35±0.29)L]、FEV1/FVC[(70.28±7.05)]及运动持续时间(ED)[(39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老年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3、6个月、1年的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2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及1年LVEF和6-MWD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NYH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惰性气体再呼吸法检测运动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距离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意义.方法 检测36例CHF患者(CHF组)LVEF,并行6MWT,于试验前后利用惰性气体再呼吸法检测CO,同时与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6MWT试验距离CHF组(333.00±49.64)m,较对照组(582.56±67.97)m明显减低(P<0.01),NYHA心功能Ⅲ级(314.82±36.27)m,较Ⅱ级(361.57±55.42)m明显减低(P<0.05).CHF组的LVEF为(47.0±0.4)%,较对照组(66.9±5.2)%明显减低(P<0.01);NYHA心功能Ⅲ级为(43.3±10.3)%,较Ⅱ级(52.8±7.6)%明显减低(P<0.01).运动CO增加值CHF组为(5.97±1.89)L/min,较对照组(8.88±0.52)L/min明显减低(P<0.01);NYHA Ⅲ级为(5.31±1.52)L/min,较Ⅱ级(7.01±1.98)L/min明显减低(P<0.01).6MWT距离与运动CO呈正相关(r=0.63,P<0.01),但LVEF和运动CO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惰性气体再呼吸法检测运动心排血量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准确的特点,能与6MWT共同评估CHF患者心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83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1例,常规护理)和运动康复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运动训练)。疗程均为8周,随访12个月。患者心功能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表示,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代谢当量(MET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表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记录12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8周时LVEF、LVEDd、NYHA分级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运动康复组LVEF[(54.7±6.2)%比(65.4±8.7)%]、LVEDd[(49.6±8.3)mm比(40.2±9.3)mm]、NYHA分级[(2.7±0.8)级比(1.9±0.9)级]改善更显著(P〈0.05);6MWD[(122.7±9.2)m比(175.6±8.7)m]和METs[(5.8±1.8)比(8.4±2.4)]也明显增加(P〈0.01),血浆BNP水平[(43.4±9.8)pg/ml比(31.7±8.9)pg/ml]明显降低(P〈0.05);运动康复组康复训练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12个月时,运动康复组MLH-FQ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8.9±7.9)分比(45.65=8.2)分,P〈0.053,因心衰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5%比24.4%,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住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近两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2例,根据血浆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低白蛋白血症组。分析其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住院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者占52.9%,与对照组比较,低白蛋白血症者的平均住院日[(20.3±11.7)d:(29.7±19.2)d,P〈0.05]、D级心衰发生率(29.2%:74.0%。P〈0.01)显著升高,但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情更重,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及风湿性心脏病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尿酸含量。结果:不同病因所致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升高(P<0.01),且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衰患者升高显著(P<0.001)。按心功能分级三组间组组比较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显著(P<0.01)。心衰纠正后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且随心衰加重而升高明显。血清尿酸水平为测定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及评定疗效提供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80例,分为NT-proBNP组(136例,根据测定的血浆NT-proBNP浓度值判断出院),标准治疗组[144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值判断出院],随访一年,观察两组心功能、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随访一年后,与标准治疗组比较,NT-proBNP组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判断出院的再住院率(44.0%比10.3%)及病死率(12.5%比4.41%)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纳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3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并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其与LVEF呈负相关(r=-0.58,P<0.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CHF)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362例老年严重心衰患者入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平均随访(7.2±4.8)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42例(39.2%)病人死亡,QT离散度为(76.3±28.6)ms,存活者220例,QT离散度为(74.8±30.2)ms。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QT离散度对总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0),心源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均无预后价值(P>0.05).结论: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均无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托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老年无症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和福辛普利对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性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美托洛尔组和福辛普利组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评估,测定血浆BNP浓度,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浆BNP浓度美托洛尔组[(116.3±36.5)ng/L∶(72.1±29.8)ng/L]、福辛普利组[(108.8±27.5)ng/L∶(67.9±31.3)ng/L]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LVEF、FS较治疗前亦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年的随访期间美托洛尔组和福辛普利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别为16.7%、6.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血浆BNP浓度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衰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2)美托洛尔和福辛普利治疗能降低老年无症状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改善左室功能,延缓无症状性心衰的进展,且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