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23例(6.6%)患者中,15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6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2例行乳突再根治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21例干耳,22例眩晕消失,术后平均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胆脂瘤中耳炎常并发迷路瘘管,术前尚无可靠确诊方法,颡骨高分辨CT对较大瘘管检出率高,最后确诊靠手术探查;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彻底清除病变,修补瘘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经手术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一期清除瘘管处胆脂瘤及肉芽,Ⅰ型、Ⅱ型瘘管取双层颞肌筋膜覆盖封闭瘘口,Ⅲ型瘘管行半规管阻塞术。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发生率为8.2%(38/464),术中发现瘘管全部位于水平半规管,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干耳,眩晕未再发作,干耳后平均骨导听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迷路瘘管的确诊有赖于手术中发现证实;只要术中精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修补瘘管,一期彻底清除瘘管处病变可以同时有效地保存耳蜗功能;对于病变广泛的Ⅲ型瘘管,半规管阻塞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中耳炎并迷路瘘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89例(89耳)的手术资料,其中伴乳突切除的开放鼓室成形术77耳,其中Ⅰ期重建中耳传音结构65耳,改良乳突根治术12耳。结果术后听力提高50耳,其中气骨导差缩小<20dB28耳,21~40dB22耳,骨导改善11耳;听力下降32耳,全聋11耳中,术后全聋4耳,骨导下降8耳。术后有眩晕发作的34耳,术后随访眩晕均消失或改善。胆脂瘤母质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清除后有蓝线状或清亮淋巴液漏出。结论中耳乳突手术中应高度重视迷路瘘管存在的可能性,清除瘘口胆脂瘤母质应在手术最后阶段进行。冠状位CT显示水平半规管瘘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1耳)患者随访术后听力情况。结果21例(21耳)术后随访纯音测听3个月~5年,12例平均骨导阈值(0.5、1、2,N4kHz)与术前差别小于5dBHL,较术前听力提高者3例,较术前下降者5例,1例于术后3个月成功植入人工耳蜗。21例患者中1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其手术前后骨气导各频率间(0.5、1、2、4~118kHz)听力阈值未见明显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骨导听力阈值无明显变化,有条件者仍可行鼓室成形术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呜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性12例(37.5%)。对于小于2mm的骨性半规管瘘,在彻底清除病变后予肌筋膜覆盖。对瘘管大于2mm者,如迷路瘘管处病变难以清除,予保留一薄层胆脂瘤基质,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如能彻底清除病变者,予带筋膜的耳屏软骨片封闭瘘管,外面再覆盖-层肌筋膜。对瘘管破坏严重者。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行半规管阻塞术。2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Ⅰ期行鼓室成形术,14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胆脂瘤型28耳,骨疡型8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30耳(83.4%),上半规管3耳(8.4%),两者同时有瘘管1耳(2.7%),鼓岬部瘘管2耳f5.5%);面神经骨管破坏致神经裸露16例,3例位于垂直段,7例位于水平段,同时合并有面神经水平段或锥曲段骨管部分缺损6例。30例患者于术后1~12天内(平均3.5天)眩晕缓解。2例行半规管填塞者,术后16天眩晕逐渐缓解。术后纯音测听平均骨导阈值(0.5kHz、1kHz、2kHz和4kHz),12耳与术前相同,较术前下降10~20dB者16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者8耳。随访3月~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前庭症状存在与否,瘘管试验是否为阳性,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等都不是术前确诊迷路瘘管的可靠指标,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听力状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6.
儿童胆脂瘤中耳炎术式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胆脂瘤中耳炎手术的术式选择和治疗结果。方法:对25例儿童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式、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行改良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术(开放式手术),1例行耳道完壁式乳突切开伴鼓室成形术(关闭式手术),6例行乳突根治术。结果:24例患者为一期干耳,所有患者均无胆脂瘤复发。术后气导平均听力改善7例,无改变7例,下降11例。结论:儿童胆脂瘤的病变较成人广泛,侵袭性强。手术应力求彻底清除病灶,在此基础上争取保留或改善听力。因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通常多采用开放式技术。术后听力改变与术式无关,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1999年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45 0例的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行乳突根治术。结果 :45 0例中并发迷路瘘管 2 0例 (4 .4% ) ,18例 (90 % )有主观听力下降 ,13例 (6 5 % )有眩晕史。 9例 (4 5 % )瘘管试验阳性。患耳全聋 2例 ,患耳纯音测听骨导平均听阈≤ 30 d B 11例 ,31~ 5 0 d B 3例 ,≥ 5 1d B 4例。瘘管试验阳性患者患耳听力较瘘管试验阴性者差 (P <0 .0 1)。 CT检查的 9例中 ,2例发现迷路瘘管。术中发现 18例 (90 % )为胆脂瘤性中耳炎 ,2例 (10 % )为骨疡型中耳炎 ,瘘管均发生在外半规管。结论 :迷路瘘管术前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 ,最可靠的方法是在手术中探查。对迷路瘘管区的处理应视瘘管的大小、部位、病变性质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例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前均无中耳炎病史,鼓膜完整,表现为耳后乳突区皮肤红肿破溃伴有瘘道,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X线及CT检查示中耳乳突炎。均在全麻下行耳后切口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耳后瘘管梭形切除修补及耳甲腔成形术。术中发现胆脂瘤病变主要发生在乳突、鼓窦和鼓室,乳突、筛区和外耳道后壁部分骨质破坏;上鼓室胆脂瘤肉芽3例,面神经垂直段暴露2例,砧骨长突破坏缺失2例,听小骨缺失仅残留镫骨底板1例,乙状窦骨板破坏1例,鼓窦天盖骨质破坏1例。术后所有病例耳后切口I期愈合,瘘管无复发,无面瘫或脑脊液漏。术后听力改善3例(30%),无变化2例(20%),下降5例(50%)。结论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多见于儿童,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临床上对鼓膜完整且无中耳炎病史,以耳后瘘管为首诊的病例要高度重视,颞骨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术后听力改变取决于病变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面瘫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面瘫的合理术式。方法 :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周围性面瘫 35例行面神经减压 ,其中 32例行开放式乳突手术 ,3例行闭合式手术。结果 :行开放式乳突手术面神经减压者House BrackmannⅠ~Ⅱ级恢复 2 4例 ,Ⅲ~Ⅴ级恢复 8例 ;行闭合式手术者 ,面神经功能恢复较缓慢 ,2例Ⅱ级恢复 ,1例术后 8个月出现联带运动。结论 :尽早选用开放式乳突手术径路行颞骨内面神经减压 ,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10例中耳乳突病变,包括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范围显微镜下实施完壁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部分同时鼓室成形术,随访术后干耳状况、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等。结果 110例患者中66例中耳胆脂瘤、4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颅内外并发症者7例。手术方式:51例(46.36%)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46例(41.81%)同时行鼓室成形术,59例(53.64%)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后听 力提高>25 dB 37例(33.64%),>15 dB 14例(12.72%);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听力提高>15 dB 5例(4.55%),听力减退4例(3.64%),比较手术前后言语频率区平均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发现开放式和完壁式两组胆脂瘤复发共4例。结论 中耳胆脂瘤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过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63耳有迷路瘘管的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的同时用颞肌筋膜或同种肋软骨片加筋膜一期修复瘘管.结果1718耳慢性中耳炎中并发迷路瘘管63耳,其中胆脂瘤型60耳,在各型中耳炎中发生率最高,骨疡型3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56耳(88.9%),耳蜗2耳,上半规管3耳,外半规管和上半规管同时有瘘管2耳.63耳中术前有眩晕症状的37耳(58.7%),其中瘘管试验阳性13耳(35.1%).有眩晕症状耳平均骨导阈值为40.1dB,无眩晕症状耳为33.2dB.除1耳外,全部病例行瘘管一期修复后,眩晕症状消失.结论用同种异体肋软骨片加筋膜修复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是较理想的方法,对瘘管大、病变重者应行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中耳炎手术1226例,其中54例55耳伴迷路瘘管,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效果。术后随访1~5年,观察病人有无复发及听力、平衡障碍的变化。结果在1226例中耳炎患者中合并迷路瘘管的54例55耳(4.4%),54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根据情况选择筋膜覆盖或者筋膜填塞。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干耳,术腔上皮化(100%);手术后无眩晕发作9例(16.7%),眩晕持续1周以内缓解19例(35.2%),2周以内23例(42.6%),眩晕持续3月3例(5.6%)。有术后半年纯音听阈记录的患者38例,与术前比较听力无变化的18耳(47.4%),较术前提高的有9耳(23.2%),术后随访1~5年胆脂瘤及瘘管均无复发。结论单纯筋膜填塞迷路瘘管的方法,与文献中介绍的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风险小,手术并发症少,对听力无明显干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20例(耳),全部病例行一期修复瘘管,其中行单纯筋膜修复9耳,行自体骨粉加筋膜修复11耳。结果术后随访1-10年,单纯筋膜修复术后转动头部仍有眩晕者2耳,自体骨粉加筋膜修复者术后无眩晕发生。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清除病灶后可以一期修复,用自体骨粉加筋膜修复迷路瘘管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全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SOM )引起全聋或极度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 9932 0 0 0年手术的伴极度聋或全聋的CSOM患者 6 0例 6 2耳 (全聋组 )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不伴耳聋的CSOM患者 6 2耳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全聋或极度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流脓血、听骨链破坏及镫骨足板或板上结构消失 ,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与迷路瘘管有无亦相关 (P <0 .0 5 )。而与病程、并发面瘫及再次中耳乳突手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 :全聋或极度聋的发生与流脓血、胆脂瘤对听骨链侵蚀、镫骨板上结构或足板消失、迷路瘘管等相关。胆脂瘤和中耳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全聋或极度聋  相似文献   

15.
Twenty cases of labyrinthine fistulae have been reviewed. From 1979 to 1987, 234 patients with cholesteatomatous ears were operated on by one surgeon, 20 of these had a labyrinthine fistula (incidence 8.6%). In 75% only the 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 was involved and in 25% the other semicircular canals and/or the cochlea were involved. The fistula test was positive in 50% of the cases. The surgical technique used in all 20 cases was a one-stage closed tympanoplasty, i.e. removal of the cholesteatoma matrix, covering of the fistula with fascia and bone, obliteration of the cavity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atal wall. 76% of the patients achieved a hearing improvement, while 1 patient had anacusis (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in one stage to remove the cholesteatoma matrix from the fistula and still be able to restore useful hearing in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