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探讨其增强DC/HCC融合细胞疫苗诱导抗肝癌免疫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皮下建立小鼠肝癌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1)环磷酰胺联合疫苗组[环磷酰胺(CTX)+ VAC];(2)疫苗组(VAC);(3)单纯环磷酰胺组(CTX);(4)对照组.各组治疗后,取外周血测定CD8+及CD4+淋巴细胞比例,同时取肿瘤组织及脾脏组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坏死和CD8+细胞及Treg+细胞的浸润,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与其他各组比较,CTX+ VAC组外周血CD4+及CD8+细胞比例增高[ CTX+ VAC:17.50%、14.69%;VAC:16.17%、13.07%;CTX:12.17%、11.59%;对照组:12.24%、11.16%];肿瘤组织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脾脏组织中Foxp3+细胞浸润减少,CD8+细胞浸润增高,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 通过CTX抑制荷瘤小鼠微环境及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可以明显增强DC/HCC融合疫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染肝癌总RNA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染肝癌细胞总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抑制肝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培养6 d成小鼠骨髓来源不成熟DC(iDC),质脂体转染肝癌细胞系Hepa1-6 RNA入iDC,用LPS刺激后成为Hepal-6 RNA/DC疫苗,对照组为iDC组、LPS/DC组Saline组,以每只2×10~6个细胞腹腔注射免疫小鼠每周1次共3次,然后接种5×10~5 Hepal-6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特异性CTL活性的测定以及抗体阻断实验。结果实验组Hepal-6 RNA/DC组肿瘤在第8周为(8.5±3.6)mm,而iDC组、LPS/ DC组、Saline对照组分别为(36.6±3.6)、(31.3±4.7)、(32.2±4.0)mm,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脾细胞对Hepal-6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而对肺癌LLC细胞无杀伤活性。所诱导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包括CD~(8+)、CD~(4+)T淋巴细胞。结论肝癌细胞的总RNA转染的DC肿瘤疫苗能诱导CD~(8+)、CD~(4+)T细胞免疫,是较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肝癌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C)融合瘤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对融合疫苗影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特点进行研究。(1)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获取DC;(2)DC与SGC7901细胞经聚乙二醇诱导融合,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疫苗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特征及细胞表型的DC;(2)DC与SGC7901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癌细胞周期比例:G_0/G_1间期(76.77±4.38)%,S期(16.50±2.90)%,G_2/M期(6.73±1.59)%;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种植瘤组织细胞增殖指数为23.34±3.51,与对照组(65.73±4.43)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细胞疫苗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可产生显著影响,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是融合细胞疫苗发挥更强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48h快速培养获得的成熟树突细胞与肝癌细胞系HCCLM3构建融合细胞疫苗。方法 用CD14正选磁珠从外周血中分离出CD14^+细胞,加入含有GM—CSF和IL-4的树突细胞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和PGE2,继续培养24h获得树突细胞并检测免疫分子CD80、CD86、CD83和HLA-DR的表达。用50%聚乙二醇+10%二甲基亚砜融合HCCLM3与所获树突细胞构建融合细胞并检测其免疫分子的表达。自体T细胞增殖实验按照刺激细胞不同分为融合细胞组(RH)、树突细胞组(DC)、HCCLM3组(H)及树突细胞与HC—CLM3混合组(HH)。结果 48h培养获得成熟树突细胞的CD80、CD86、CD83和HLA—DR表达率可达94.43%、99.71%、62.78%和99.34%,它与HCCLM3构建的融合细胞同样表达此类免疫分子,并且对自体T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更强(P〈0.05)。结论 用48h快速培养获得的树突细胞可以成功构建能有效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反应的融合细胞,该方法优点显著。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负载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HCC)模型的实验,探讨其临床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大鼠HCC细胞株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刺激Wistar大鼠骨髓衍化的DC,按不同途径(静脉、腹腔、癌内注射)、低中高不同剂量(10^6、10^7、10^8)静脉流利多次治疗CBRH-7919接种的大鼠HCC模型,并设予治疗组、细胞因子加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作对照,用X^2检验比较其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比较和组获得长期生存(生存大于100d)的大鼠数,细胞因子加CBRH-7919细胞匀浆粗提物治疗组、腹腔治疗组及高剂量静脉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中低剂量静脉治疗组、预治疗组内癌内注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P<0.001、P<0.001和P<0.01;预治疗组成癌率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中、低剂量负载癌抗原DC经静脉和癌内多次注射,对大鼠HCC有一定的疗效,并能有效地抵抗HCC细胞的再接种,提示负载癌抗原的DC治疗HCC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肝细胞癌( hcc)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居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发生hcc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或间接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方法,实现了与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的互补,随着树突细胞体外扩增和疫苗制备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已逐渐成为hbv慢性感染相关性hcc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树突细胞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在hbv慢性感染相关性肝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谭烨|尤楠|郑璐|黄小兵|王梁|吴柯|邓昌林|李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3):333-340
目的:探讨Tg737基因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肝癌HepG2和MHCC97-H细胞分别用脂质体法转染pcDNA3.1-Tg737质粒(Tg737过表达组)或pcDNA3.1空载体(空载体组),或单纯脂质体孵育(脂质体组),以各自未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48h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Hoechst33342染料法检测细胞核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cyclinA、Bax、Bcl-2表达。结果:与各自的空白对照组比较,Tg737过表达组HepG2和MHCC97-H细胞的S期细胞数量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细胞核均出现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同时伴随cyclinA、Bax的表达上调和Bcl-2的下调(均P0.05);空载体组、脂质体组HepG2和MHCC97-H细胞镜下未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变化,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g737基因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Tg737参与调节cyclinA、Bax、Bcl-2有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重建人肝癌PBL-SCID嵌合模型来观察m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mRNA DC)在体内的抑瘤效应并探讨机制。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腹腔注射法建立Hu-PBL-SCID鼠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mRNA DC疫苗、抗CD4^+、CD8^++mRNA DC、未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每周1次,共两次,然后接种2×10^6HepG-2cells,观察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肿瘤体积以及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ELISA法可检测到鼠血清中人IgG水平,Hu-PBL-SCID嵌合模型重建成功,各组小鼠间成瘤率无明显差异,但mRNA DC组成瘤潜伏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2周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抗CD4^+、CD8^++mRNA DC组、DC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对HepG-2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而对胃癌SGC-7901细胞则无杀伤活性。结论m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内能诱导产生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体肿瘤疫苗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预防和治疗肝癌的效果及抗癌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固定的小鼠Hepal-6细胞为抗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缓释微球为免疫激活剂、辅以免疫辅助剂TiterMax Gold的肝癌疫苗皮内接种C57BL/6J小鼠,观察肿瘤疫苗预防和治疗肝癌的效果。结果对照组15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及GM—CSF微球的肿瘤疫苗,80%小鼠获得保护。再加入免疫辅助剂TiterMax Gold的肿瘤疫苗,则87%小鼠获得保护。将Hepal6细胞接种于左躯干皮下。肿瘤长至直径5mm时,皮内接种肿瘤疫苗2次。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继续生长。疫苗组在第2次接种后7~10d,肿瘤生长受到抑制,随后明显缩小。60%小鼠的肿瘤完全消失。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接种疫苗的小鼠脾细胞的杀瘤活性可被抗-CD3^+、抗-CD8^+、抗-MHC-Ⅰ单克隆抗体所阻断,但不被抗-CD4^+、抗-MHC-Ⅱ单克隆抗体所阻断。结论自体肿瘤疫苗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的效果。其抗瘤机制是诱导内源性抗原特异性CTL反应,由典型的MHC—Ⅰ限制的CD8^+T细胞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F-1α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调控肝癌细胞系HepG2中HIF-1α的表达,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酶切和DNA测序证实Tet-on基因表达系统反应质粒PTRE-HIF-1α构建成功.获得了受强力霉素调控、稳定表达HIF-1α的肝癌细胞.随着强力霉素浓度增加,hiF-1α基因表达增加,HIF-1α在体外明显增加HepG2细胞增殖活性;G0/G1期细胞指数减少,细胞增殖指数增多.RT-PCR检测结果表明,随着HIF-1α基因表达增加,Cyclin A mRNA表达增加(P<0.001),Cyclin D1和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IF-1α基因在体外可以通过HIF-1α表达水平的增加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活性,通过CyclinA表达增加缩短了肝癌细胞增殖周期. 相似文献
11.
普伐他汀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在体内外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和侵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Pr)作用于培养的HepG2细胞,用噻唑蓝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建立HepG2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浓度为5 g/L的Pr,每只每日10 ml/kg体重。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切取肿瘤称重,检测血中AFP水平。肿瘤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D1和FⅧRA的表达。结果 Pr作用96 h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Pr也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型肝癌的生长,Pr组和对照组瘤重分别是(0.246±0.129)g和(0.376±0.102)g(P< 0.05),抑瘤率34.6%。两组的AF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1.465)μg/L比(4.206± 1.204)μg/L,P<0.05]。Cydin D1在肿瘤间质的成纤维细胞表达,Pr组的积分吸光度(OPTID)为 219.40±24.00,对照组为451.54±47.97(P<0.05)。两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7.43± 6.83和41.22±6.26(P<0.05)。结论 Pr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和肿瘤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消炎痛(Indomethacin)对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0.1、0.2、0.5 mmol/L消炎痛分别作用于MHCC97L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形态学、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FCM).结果 消炎痛明显抑制MHCC97L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0.1、0.2、0.5 mmol/L消炎痛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升高,克隆形成率依次降低(P均<0.01),镜下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其中,0.5 mmol/L消炎痛组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6%、47.1%、43.4%;集落形成率为(0.00±0.00)%.0.1、0.2、0.5 mmol/L消炎痛处理组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110.1、199.3、-614.2 h,与对照组(58.6 h)比较,0.1、0.2 mmol/L消炎痛处理组细胞倍增时间分别延长了2.17倍和3.40倍,而0.5mmol/L消炎痛处理组第6天的细胞均数[(3.4±0.4)×104个]少于初始细胞数(4×104个)结果细胞倍增时间为负值而无法计算.FCM显示,G1期细胞比例随消炎痛浓度增加而增加,S+G2期细胞比例随消炎痛浓度增加而降低(P均<0.01).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消炎痛可抑制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其作用部分是通过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酰胺剪接因子(SFPQ)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SFPQ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组织及HCC组织中SFPQ的表达丰度差异;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SFPQ表达与HCC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以及与增殖基因PCNA、Ki-67和周期蛋白CCNE1、CDK2的相关性。观察敲低HCC细胞株HepG2及Hep3B中SFPQ的表达后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组织标本分析结果显示,SFPQ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CC组织中SFPQ mRNA表达丰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越高,SFPQ mRNA水平越高,高表达SFPQ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降低,SFPQ mRNA表达与PCNA、Ki-67、CCNE1、CDK2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敲低SFPQ表达后,HepG2及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并出现明显G1期阻滞(均P0.05)。结论:SFPQ在HCC中表达升高,升高的SFPQ可通过调节HCC细胞周期,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加速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嚷唑蓝(MTT)着色细胞计数及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青蒿素在各种浓度显著地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以及细胞活力(P<0.05).青蒿素导致所有实验细胞株的肿瘤细胞死亡,但是敏感性有所变化,在加入全转铁蛋白后,青蒿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选择性毒性作用明显增强(P<0.01).结论 青蒿素联合全转铁蛋白能有效地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对人肝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体外环境下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0.1、0.01、1×10-3、1×10-4、1×10-5、1×10~mmol/L,均为终浓度)的地塞米松(Dex)在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H7402和Hep G2细胞,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再以Bel7402细胞为对象,分别加入1×10-4 mmol/L的Dex(Dex组)、1×10-4mmol/L的Ru486(Ru486组)、Dex和Ru486(浓度均为1×10-4mmol/L,Dex+Ru486组),并设加人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计算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的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Bel7402细胞的P21蛋白的表达;报告基因法检测Dex和Ru486对Bel7402细胞的核因子κB(NF-κB)启动子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Dex对3种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Dex组Bel740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其细胞内的P21蛋白表达上调,NF-κB启动子的激活受到抑制,而加入Ru486后(Dex+Ru486组),Dex的这些作用被逆转.结论 Dex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上/G1,期,其机制可能包括上调P21蛋白的表达和抑制NF-κB的表达,这种作用由糖皮质激素胞内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因子失调是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既往研究表明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 (GPSM2)在肺癌中起抑癌作用,而在乳腺癌和胰腺癌中发挥癌基因作用.然而,GPSM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GPSM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影响.方法:用qRT-PCR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 blot检测经TSA处理后肝癌细胞的乙酰化水平;运用流式细胞计数(FCM)分析TSA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TSA处理BEL-7402细胞16 h后细胞乙酰化水平到达最高峰;用TSA处理BEL-7402细胞16 h后,肝癌细胞G0/G1细胞从43.39%升高到53.82%,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细胞从26.62%降到20.85%,G2/M细胞从27.86%降到22.07%,细胞凋亡由0.93%降到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A能够阻滞HCC细胞周期C1~S期进程,抑制细胞生长,而对HCC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手术切除的HCC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DC6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CDC6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HCC组织中CDC6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癌旁组织,q RT-PCR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6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CDC6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CDC6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C6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HR=1.089,95%CI=0.986~1.186,P=0.033)及总生存率(HR=2.441,95%CI=1.128~3.652,P=0.012)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CDC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C6可能参与HCC发生及进展,并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