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桂枝汤作为众方之冠,擅长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和解肌发汗,在治疗气血失和、营卫失调的汗证方面有独特疗效。结合妇人围绝经期素多肝郁、肾精亏损、气血阴阳失衡、营卫失调等基本生理特点,通过从桂枝汤组方特色、止汗降温机制和临床运用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临床上可推广运用桂枝汤结合"补益、调营、疏肝、敛汗"法治疗妇人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汗出,以期拓宽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妇女经断前后,肾阴阳俱虚,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是其机体阴阳失衡的表现。烘热汗出为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症状,营卫不和为其病机特点。桂枝汤作为调和营卫法的代表方,应用范围广泛,不单用治伤寒,亦可用于治疗各种汗证。针对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烘热汗出之营卫不和的病机特点,提出以调和营卫为法,采用桂枝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烘热汗出,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属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王子瑜教授中医临床经验丰富,自拟更年妇康方治疗PMS肝肾阴虚证,可明显改善患者潮热汗出、少寐多梦、情绪烦躁等临床症状,是治疗PMS肝肾阴虚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4.
介绍汪受传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体属稚阳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汗证以虚证为多,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是小儿汗证的主要病机。当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大法。临证常用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黄穗平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营卫失调、元气不敛为虚证型手足汗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临证运用健脾补中法,辅以调和营卫、益肺敛元治疗虚证型手足汗症,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甘璐 《西部中医药》2007,20(7):23-24
桂枝汤为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之总方,原为《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所设,但桂枝汤不仅可用于外感表虚证,还可以用于内伤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经辨证随方加减可以治疗诸如汗证、痹证、痿证、鼻鼽等多种内伤杂病,其辨证要点关键是营卫失和,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7.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黄汗立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篇>云:"黄汗之为病,……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对此,笔者以知柏地黄汤治疗1例,获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正>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閤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大多数汗证是由肺卫失调、阴虚火旺、阳气衰微、湿热薰蒸、正邪交争所引起。治以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滋阴清热、清化湿热、固摄敛汗诸法为多用。但汗证也有因淤血引起或因瘀血使汗证难愈者,正如王清任所称“血淤也令人  相似文献   

9.
结合案例5则,探讨运用经方辨治汗证的临床经验。认为汗证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是一种病理性出汗。主要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毛孔开阖不利所致,营卫不和为其核心病机,临证多以桂枝汤为主方,合用柴胡剂、白虎剂等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花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27-428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笔者临证收治1例汗证,经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102篇期刊文献中围绝经期综合征(PPS)的分型,通过百分位数计算结果,取累积频率为25百分位数以上的证型作为PPS的主要证型;取各证型累积频率为75百分位数以上的症状、体征作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体征;归纳出PPS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郁证、心脾两虚证。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舌边有齿痕、舌淡、舌胖嫩、形寒肢冷;肾阴虚证为:头晕、舌质红、耳鸣、烘热汗出、腰膝酸软;肾阴阳两虚证为: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心肾不交证为:心悸、怔忡、失眠;肝郁证为:胸胁作胀或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胸闷、善太息、脉弦;心脾两虚证为:心悸、舌淡、纳少、失眠。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候"之一的"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等状;咎其因不是经气运行不畅,局部缺乏濡养,就是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枢经推拿》[1]一书中认为:肝属阴阖,足厥阴肝经为三阴之里,阖经是疾病传变的最内、最严重层,对于亚健康调治而言,应当立即干预;肾属少阴,足少阴肾经为三阴经之枢,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的关键,通过枢经推拿,能有效调理肝肾阴虚证等多种亚健康证候。  相似文献   

13.
探讨属于郁证范畴自汗、盗汗的病脉证治。自汗病机除表卫不固、肺脾气虚外,亦可由郁证引起,举凡惊恐、嗔怒、胆怯、忧思、抑郁皆可致使心神失守而发为自汗。盗汗病机除阴虚火旺、心血不足外,亦可由郁证引起,举凡喜怒惊恐、忧思过度等皆可致七情耗伤阴血而发为盗汗。剖析并论证阴虚火旺、心血不足盗汗的常见证治本身就可以是郁证的证治范畴。在临床上,自汗、盗汗有可能是披着汗证外衣的"披衣郁证",伴随广泛而多样的临床表现,呈现出隐性郁证和(或)广义郁证的形态特征。治疗郁证性自汗、盗汗应从郁论治,包括疏肝理气解郁、滋阴清热泻火、益气补血养心、镇静安神定志以及交通心肾、补肝养心、疏肝健脾、健脾补心等多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证实,郁证性自汗、盗汗因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多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5.
苏行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4):616-618,I0001
目的:分析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肾病科2011年9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活检患者病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FSGS与MCG在15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年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龄段多见。IgAN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FSGS、MN、GML、MCG、MsPGN。中医证型中脾肾气虚为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后期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FSGS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IgA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M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MCG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较多;MsPGN患者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占多数;GML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后四者在疾病进展中也出现明显的血瘀与湿热证。  相似文献   

16.
从对阴火实质的分析认识来探讨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的病机,就阴火的涵义、存在形式及其与气虚发热的关系分析阐述其发病机理,认为气虚发热只是阴火证的一种表现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代偿性发热,可以称之为功能性发热;二是因气虚而导致的推动无力,代谢产物堆积,郁而化热、化火而发热。再结合东垣对阴火理论的论述,认为其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也就是气虚发热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阳气郁而不得泄,转变为病理之火,继而出现火热病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中医药合理规范地治疗RITP提供思路。方法对75例RITP患者临床证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的发生频率,并对发生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或体征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是RITP主要的证候类型,其代表症状为神疲乏力、气短、皮下紫斑、面唇紫黯、经血色黑有血块,代表舌脉为舌质黯淡、苔白,脉细弱或细涩;阴虚为其次的证候类型,代表症状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代表舌脉为舌红少津、脉细数。结论气虚血瘀是RITP最主要中医证型,益气活血法为RITP最基本的中医治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学》脏阴虚证与腑阴虚证除各自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外,阴虚的主要症状有明显差异。较之心、肺、肝、肾四脏的阴虚证表现,胃腑阴虚证没有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等全身虚热内扰的表现。分析探讨存在差异的机制,可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