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周老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今年73岁,患糖尿病有20多年了,平El生活很有规律,非常注意饮食结构与养生之道。但近来视力下降得非常快,经常莫名其妙地撞到墙或者其他障碍物,有时候本想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却落空摔在地上。在老伴的催促下,周老去医院检查了身体。  相似文献   

2.
年逾古稀的著名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垂询过大学者周谷城,周老夫子仅以一句话作答:“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  相似文献   

3.
栗子 《自我保健》2013,(2):35-35
作家王蒙的养生之道是“不养生”。这是他曾请教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的养生之道后受的启发。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牛之道就是‘不养生’。”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应讲究养生之道。所谓养生秘诀,其实无“秘”可言:只要宽心喜过每一天,便能体健养天年,换言之就是:欲享自然寿命,必须顺其自然。这很有些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养生热”也及时跟进。针对“重术轻道、舍本逐末”的养生现象,我认为中华养生之所以称为养生之道,不称养生之术,是有道理的。养生的灵魂在于悟道、明道、遵道。所谓道,就是规律。大道,就是大规律。那么,养生之道在哪里呢,?在于两个字——顺天。顺天也可称为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以永年。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对于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历代名人大家亦有诗文谈及于此。孔子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又说“不怨天,不尤人”,这就是说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凡事要心平气和,惟有气和而且心平,才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庄子说“心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这里说的“清”、“静”二字,强调的也是心平气和之意。管仲说“忧郁生疾,疾困乃死”,孟效也说“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这些见解可谓颇得养生之道,心顺情畅,自然能延缓衰老,增加…  相似文献   

7.
丛蓉 《健康必读》2005,(5):16-18
小平同志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就是“乐观豁达、勤于动脑、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家庭和谐”20个字。  相似文献   

8.
常虹 《家庭保健》2013,(11):34-34
翻译家杨宪益是长寿之人,享年95岁。可从他亲友的记述中,几乎找不出“养生之道”。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爱好烟与酒。  相似文献   

9.
谈到养生之道,许多人认为无非就是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养生之道,那就是细嚼慢咽。然而就是这种简单易行、张口就来的养生之道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0.
“老顽童”变成“老年痴呆” 周老先生今年85岁高龄,患有老年痴呆症有5个年头了.周老先生平时身体硬朗,脾气倔强,不喜欢吃肉、鸡蛋,只吃素食.但在周老80岁老伴去世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老伴去世后周老一直没有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渐渐的子女们发现周老的性格比以前温和了,同时还发现周老的记忆力明显减退,不再愿意出门,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愿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1.
邻居五奶奶今年97岁,却是耳不聋眼不花,屋里屋外拿得起放得下,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寿星”。五奶奶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她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就是“十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养生之道中特别重视唾液的价值,称之为“甘露”、“含浆”、“神水”、“金津玉液”、“玉泉”、“琼浆”等。汉字中的“活”字,就是“舌”字旁边添加三点水而成,表明唾液对生命活力至关重要。中医学认为,唾液是由人体脾华精气上升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健康长寿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其实,只要养生有道,长命百岁也并非“天方夜谭”。在古代,一提起养生,人们往往会想起道家的遨游山林、怡情爽神、顺其自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儒家也有一套比起道家来更为积极的养生之道。孔子关于养生的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孔子认为,养生之道莫大于养德。养德即修德,培养“上”的品德。“仁”就是爱人、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就是“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意思是对人要温和、恭敬、宽容…  相似文献   

14.
德龙 《现代养生》2014,(17):45-45
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焦急,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年朋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研究和实践养生之道是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甚至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现在生活这么好,谁不想健健康康地度过晚年呢?其实,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根本是养心——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健康起来了。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阅读。  相似文献   

15.
《健康大视野》2010,(5):54-55
中医有一套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顺时养生”。《内经灵枢·本神篇》里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四时”,指的就是我们的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已经在逐渐代替冬天,咱们的养生之道也该是时候刷新一下了!  相似文献   

16.
做人与养生同步,“和平老人”张丰胄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达观、开朗、健康,他的并无秘诀的养生之道一定能给读者朋友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人们现在常提到营养.什么是营养?“营“,是寻找的意思;“养“,就是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8.
全国政协委员、当年国民党著名将领文强老先生虽已年过九旬,但仍耳聪目明,背直步轻,思维敏捷,记忆极佳。而且他每天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他的养生之道就是从“无我”做起。  相似文献   

19.
心少自延年     
李国民 《长寿》2005,(8):21-21
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其术之多,其法之广,不胜枚举。笔者认为“人老心少”也可谓是养生之道。“少”相对于“老”而言,乃年少、年轻之意。“心少”,就是要对生活始终保持激情、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心老人更老,心少人不老。  相似文献   

20.
邝枣园 《家庭医生》2012,(24):30-31
孙思邈是初唐著名医学家,也是有名的年逾百岁老医家,有“孙真人”“药王”之称。他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在不同的季节里,应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