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凝血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㈣值缩短,血小板(PLT)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的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能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HB)、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是反映凝血系统及纤溶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检测43例肝硬化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探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血浆室温(22.5~25℃)放置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液离体6小时检测上述4项试验结果与立即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罗金花  贺慈 《吉林医学》2022,(3):701-70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肝素治疗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6例,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大剂量肝素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获取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6.
528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玲 《中外医疗》2010,29(15):6-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8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2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T、INR、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脏在正常的凝血、抗凝和纤溶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同时它还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肝病会导致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多种凝血指标的异常[1].因此监测其凝血指标的改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2].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可比较全面地了解肝病时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借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且对预后并发出血及预后有帮助.为此对肝硬化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手术前4项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凝血酶时间 (TT)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2 6 0 8例术前PT、APTT、FIB、TT 4项凝血功能并与Duke法和玻片法测定 180 8例术前出血时间 (BT)与凝血时间 (CT)对比。结果  2 6 0 8例中 ,PT、APTT、FIB和TT延长分别为 1.7%、2 .9%、15 .4%和 15 % ;180 8例中 ,BT和CT延长分别为 0 .38%和 0 .49%。结论 PT、APTT的敏感性较强 ,TT、FIB可作为筛检试验 ,此 4项均较BT和CT法敏感。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2 h组、内毒素6 h组、内毒素+肝素2 h组,内毒素+肝素6 h组5组,每组8只,静脉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毒素2 h组和内毒素6 h组PT及APTT的延长差异显著(P<0.01),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肝素6 h组间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2 h组相比,以及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6 h组相比,PT和APTT延长明显改善(P<0.05);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肝素2 h组相比,PT和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素的早期应用可减缓PT、APTT的延长,改善脓毒症时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不同恶性程度肿瘤患凝血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40例正常对照,20例子宫肌瘤,92例恶性实体肿瘤(肺癌22例,食管癌20例,胃癌,结直肠癌30例,宫颈癌2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各种恶性肿瘤患PT,APTT,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显性差异,Fbg则显增高(P<0.01),子宫肌瘤患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实体肿瘤Fbg含量增高,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与乳腺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对乳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凝血四项的水平,以及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是否远处转移各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浆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和FI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不同病理类型及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凝血四项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TT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TT水平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更好地评估。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观察大鼠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 结果: 亚低温组在6 h内PT、APTT、TT较其他组延长, 6 h后快速复位;而脑损伤组PT、APTT及TT在6 h后呈现降低趋势,随后逐渐升高. 亚低温组FIB值于伤后6 h内呈下降趋势,6 h后回升. 脑损伤组FIB值在6 h内呈升高趋势,6 h后下降. 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可致机体的高凝状态,亚低温是颅脑损伤后高凝状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70例血凝标本PT和APTT的检测结果 。根据PT 和APTT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和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将标本于室温下分别放置 1、2、4、6、8、12、24 h,检测其PT和AP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8 h和4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4 h和2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较正常组检测结果更易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标本放置6 h、APTT标本放置4 h,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对于凝血异常者,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PT和APTT测定均应于标本采集后2 h内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是否参与DIC的发病过程。方法以红细胞体外溶血后所获得的磷脂代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中的脑磷脂,以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为基质血浆,测定凝血时间。结果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DIC患者治疗前的红细胞膜磷脂APTT明显较正常人延长,经针对病因和抗凝治疗后,DIC患者的APTT可恢复至接近正常。结论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可能参与DIC发病过程中高凝状态的形成,以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测定APTT简便易行,可作为DIC治疗过程中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甘草酸铵对凝血系统及对大肠杆菌内毒素介导凝血系统改变的影响至今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选用Wistaf大鼠腹腔三日(1次/日)给药发现,甘草酸铵有促凝血作用和升红细胞比容的作用.甘草酸铵对大肠杆菌内毒素介导的凝血系统改变无对抗作用,且呈部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 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 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国产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兔凝血系统的影响,发现其静脉注射后给定时间内抑制凝血系统.实验所用各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均抑制富含血小板血浆复钙时间;50μg/kg组抑制凝血酶原时间;500μg/kg组和1mg/kg组抑制贫含血小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各剂量组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后对兔红细胞比容给定时间内无显著影响.本文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抑制凝血机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