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与有关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15名对照者,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的抵抗素浓度,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结果糖尿病组抵抗素含量平均为(23.06±9.3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抵抗素与BMI呈正相关(P<0.01),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呈正相关(P<0.01),与体脂分布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P<0.01),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无相关关系(P>0.05)。并经逐步多元回归得出回归方程:抵抗素=-15.869+0.339×GAUC+0.790×BMI。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抵抗素,抵抗素与GAUC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中老年人,分别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抵抗素与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687,p〈0.05,r=0.824,p〈0.05),而抵抗素与其余各项血脂耗标、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抵抗素水平可能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和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计算腰围、臀围、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性、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胰岛素、血压呈正相关.在正常对照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性、胰岛B细胞功能相关.而且血清抵抗素水平在糖尿病肥胖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与肥胖相关,血清抵抗素可能是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收治的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两组,合并心律失常的为观察组,共78例,未合并心律失常的为对照组,共232例。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以了解导致其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25.2%,其中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病率最高。观察组的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年龄、BMI指数、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冠心病病程、LDL-C、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对比可得,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可得,年龄、BMI指数、疾病种类、高血压、糖尿病病程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量、高血压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等均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程造成的自主神经系统、血管及心肌细胞受损,使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脂代谢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糖、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中老年人,分别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抵抗素与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687,P〈0.05,r=0.824,P〈0.05),而抵抗素与其余各项血脂指标、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抵抗素水平可能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中老年人,分别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抵抗素与甘油三脂、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关系(r=0.687,p<0.05,r=0.849,p<0.05),而抵抗素与其余各项血脂指标、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抵抗素水平可能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血浆中空腹抵抗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 20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浆抵抗素和真胰岛素的水平,同时观测血糖、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而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相比,血浆抵抗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空腹血糖、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1),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0.05),但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真胰岛素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抵抗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示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8.
抵抗素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认2型糖尿病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其发病机制甚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为特征。抵抗素是2001年才从鼠类脂肪组织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信号分子。大量实验证实肥胖小鼠的抵抗素能引起胰岛素抵抗,因此认为它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联系。近年来,在肥胖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群的研究中也发现有抵抗素的高表达,但由于研究对象及方法的不同,才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近几年抵抗素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用文迪雅治疗后血浆抵抗素的变化.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观察组给予文迪雅治疗3个月;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或加服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用酶免法测定血浆抵抗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抵抗素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抵抗素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浆抵抗素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也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文迪雅治疗后血浆抵抗素的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索敏感指数显著上升;血浆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锻炼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个人基本资料问卷、相关知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锻炼行为量表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职人员锻炼行为明显低于非在职人员(P〈0.01);患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效能均与锻炼行为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其可解释锻炼行为72.4%的变畀量。结论:护理人员应致力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锻炼行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1.
血清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目的:为探讨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8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CV)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nMCV)44例,并选37例健康人做对照。采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并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尿酸和血脂水平;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①2型糖尿病组血清抵抗素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中nMCV组比较,抵抗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组中大血管病变组血清抵抗素浓度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采用相关分析发现,糖尿病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年龄、病程、SBP、DBP正相关(P〈0.01),与TG正相关(P〈0.05);与Apo—A1负相关(P〈0.01),与BMI、HOMAIR等不相关。以抵抗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形逐步回归分析,Apo—A1、DBP、TG、年龄、FFNS、LDL—C进入回归方程。①在T2DM组,有无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Y,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抵抗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血清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不相关,但在2型糖尿病中与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DM—MA)和正常蛋白尿组(DM-NA),将其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DM-MA)Homa-IR(4.25±1.60)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DM-NA)(3.51±1.34)(P〈0.05),与DM-NA组比较,DM-MA组FINS、HbA1c、TG显著升高(P〈0.05);以UAER为应变量、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在P〈0.05水平有Homa-IR、HbA1c和TG进入模型,Homa-IR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IR可能与MAU的形成有关,IR是MA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结果:患者PSQI总分平均为(11.27±4.69)分,其结果因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数目、心脑血管疾病及抑郁、焦虑的心理因素存在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长、睡眠效率低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需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将189例2-DM患者分为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97例)和2-DM无大血管病变组(92例),2组间无性别及年龄差异(P>0.05),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微血管病变发生的情况。结果: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尿素氮(BUN)水平、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均高于2-DM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其肾小球滤过率(GFR)则低于2-DM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UA、GFR、C-IMT。结论: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与UA升高、GFR下降、C-IMT增厚有关,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幼平  徐焱成  张颖 《临床荟萃》2003,18(9):481-484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stase-1B,PTP—1B)基因387位编码子Pro-Leu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湖北地区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38例正常对照者PTP—1B基因387位编码子酶切位点进行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TP—1B基因均以PP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0.94和0.96;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7和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PTP—1B基因P387L变异与体重指数(BMI)有关,但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变量不相关。结论 未发现PTP—1B基因387位Pro-Leu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体重指数、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清尿酸、血黏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有关。结论:为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除常见的危险因素外,亦应注重控制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