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去秋来,转眼又到了秋燥症多发的季节.秋燥症是指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缺乏水分,人体吸入干燥空气后所致的一种秋日病.表现为口鼻干燥,或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现代医学认为:秋燥多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秋季防病治病,最重要是御"燥"和滋润,下面介绍几款汤水伴您好度秋.  相似文献   

2.
秋季天高气爽,雨水较少,空气中水分减少,空气干燥,秋季,中医称“秋主燥”,机体适应性差,容易口干鼻燥、皮肤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秋燥”现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对秋燥症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秋季防病莫大意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1.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  相似文献   

4.
正酷热的夏天即将结束,迎来了云淡天高的秋季。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后,天气由热变凉,秋风送爽,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即使偶尔降雨,也不能缓解秋天干燥的气候。随着秋季气温、空气湿度的下降,有些人会出现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咽喉干痒、皮肤干燥甚至便秘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秋燥原因应知晓祖国医学认为,秋季是燥气主令。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则是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初起邪在肺卫,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表证,并有  相似文献   

5.
秋季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体会产生由于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秋燥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  相似文献   

6.
《长寿》2006,(8)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1.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  相似文献   

7.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因此,秋燥时节须防伤肺。其方法除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起居、顺应气候外,还可适当运用食补调理身体。 秋季进补宜先调理脾胃。在经历了酷热夏季后,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贸然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  相似文献   

8.
常远 《药物与人》2011,(10):68-69
秋季雨水较少,空气干燥,不少适应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口干鼻燥、皮肤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而这时正是黄澄澄、水灵灵的鲜梨下树上市的季节。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燥”患者食用。  相似文献   

9.
秋季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于是人体产生了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秋燥临床表现主要为口渴咽干、音哑干咳、皮肤枯燥等症状。如果秋燥伤及胃肠,则病人有心热烦渴,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等现象。一般健康人  相似文献   

10.
处暑,是暑热逐渐减少,天气渐渐凉爽的意思,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将接近尾声。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过高过低都会感觉不舒适。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疾病(即“秋燥症”)。  相似文献   

11.
杨军红 《家庭育儿》2013,(10):76-79
秋季。是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秋天的到来也预示着妈妈对宝宝的照顾进入了另一个攻坚时期,防“秋燥”。秋风一起,气候逐渐凉爽,空气日渐干燥。宝宝免疫系统差,容易出现鼻腔干燥、喉部发痒、干咳,或者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火”时,如果不注意降火,宝宝会很容易得病。因而宝宝在饮食方面,需要多吃抗燥食物。在秋季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都将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哦!  相似文献   

12.
秋天,秋高气爽,很多人会感到干燥不适,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少汗、鼻咽燥涩、干咳无痰或少痰等症状,这便是常说的“秋燥”症。秋燥是在秋季感受到时令燥气之邪,以肺系症状表现为重点的外感疾病。 燥为秋令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逢久晴未雨,气候干燥,这时,人就易受燥  相似文献   

13.
陈金伟 《家庭健康》2009,(11):49-49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秋燥。秋燥损伤心肺。或致心脾不足、肝肾阴虚、肾阴不足和病后虚弱等,均可导致失眠.原有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反复感冒者尤甚。对付秋季失眠。可以采用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14.
张凤敏 《保健医苑》2007,(11):51-51
<正>秋冬季节雨水较少,空气干燥,中医称"秋主燥",机体适应性差,容易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秋燥"现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对秋燥症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药膳防秋燥     
立秋以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在这个季节里。人体的津液易伤,可出现一系列干燥的症状,如口干舌燥,鼻腔有干燥感,嘴唇干裂出血,干咳,咽喉干痛,便秘等,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秋燥症患者采用食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秋燥"多吃梨秋季雨水少,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肤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各种秋燥病症。梨性寒,味甘,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滋阴清热、润肺生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19)
<正>秋天往往空气干燥,人们常感觉皮肤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而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易从口鼻侵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产生各种病症,其中,秋燥在身体这7个部位的反应最明显,也最该预防。燥在肺: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此时最容易造成肺的损伤。解决方法:百合大枣粥  相似文献   

18.
秋高气爽话燥症文/安瑞金秋时节.神清气爽。世每一到秋季,很多人就会感到卜燥不适,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少汗,鼻咽燥涩,干咳无痰或少痰等症状,这便是长说的“秋燥症”。秋燥是在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主的外感疾病。燥为秋今主气,其气清肃,...  相似文献   

19.
秋实 《现代养生》2014,(18):28-29
2014年8月7日22时2分将迎来今年的"立秋"节气。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应随之有所改变。秋季如何养生?梨、甘蔗、牛奶、茭白、银耳等等秋季食品,该怎样为自己和家人选择?中新网生活频道特地为大家支招。防秋燥:以小清新食品滋润为主,少食辛辣秋季空气湿度小,气候干燥,整个秋季都应注重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中医认为,秋主收藏,西风凋凉,是养肺护肺的季节,多吃白色系食物,不宜辛热,如姜蒜等香辛料,以防秋燥。人  相似文献   

20.
■秋燥一到秋天,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由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每年自秋分至立冬,天气少雨,气压高,空气干燥,为燥气当令之时。此时外界的燥气容易耗伤人体的阴津,使人出现一派“燥”象。感受秋燥,易患热性感冒;再多食辛辣食品,便会出现喉痒、呛咳等咽喉炎的现象。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此时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加重,平素胃热而阴津不足的人,这时容易发生大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