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在复杂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4例较为复杂的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均采用GDC系统栓塞。所选病例均为外科手术困难的。结果 采用GDC系统,4例复杂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操作顺利,达到临床治愈目的。如采用其他栓塞材料将会有很大困难,甚至不能完成。结论 目前GDC是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较好的栓塞材料,其具有柔 、可控性好的特点;在外科手术困难、较为复杂的脑动脉瘤病例的介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在复杂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4例较为复杂的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均采用GDC系统栓塞。所选病例均为外科手术困难的。结果采用GDC系统,4例复杂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操作顺利,达到临床治愈目的。如采用其他栓塞材料将会有很大困难,甚至不能完成。结论目前GDC是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较好的栓塞材料,其具有柔软、可控性好的特点;在外科手术困难、较为复杂的脑动脉瘤病例的介入治疗中GDC应为首选;但其价格较昂贵。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神经外科栓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0年 1 1月~ 2 0 0 1年 1月共对 51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 ,男 33例 ,女 1 8例 ,年龄 6~ 64岁 ;3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中 ,脑动静脉畸形 (AVM )1 2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 8例 ,椎动静脉瘘 (V-AVF) 1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 7例 ,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 )动脉瘤样扩张 (VGAD) 6例 ,脊髓血管疾病 1 7例 ,其中脊髓血管AVM 8例 ,硬脊膜动静脉瘘 (SDAVF) 9例。2 血管内栓塞术后的一般观察术后均应观察病人的神经功能 ,包括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 ,有无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和误栓塞…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初步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采用 2 2 G或 2 0 G spinal细针穿刺 ,对 7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 ,利用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 ,每次注入 5 0~ 70 U,凝血酶总用量不超过 5 0 0 U,直至血栓形成。术后注意监测患者全身状况和远段动脉搏动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经一次栓塞即获得成功 ,凝血酶用量 110~ 4 5 0 U,血栓形成时间 1.5~ 2 .5 min,1例患者术后 30 min发生急性过敏反应 ,经抗过敏治疗后恢复。所有患者无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张敏 《现代护理》2000,6(7):74-75
GDC(电解铂金弹簧圈 )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动脉瘤最好的材料 ,它是将一段极软的铂金圈焊接在一根不锈钢的推进器上 ,操作者可随意将弹簧圈放至动脉瘤内适当位置 ,然后通以直流电 ,使焊接处熔化 ,弹簧圈留在动脉瘤内。用这种技术可使动脉瘤更完全地被栓塞 ,使动脉瘤不易破裂 ,其疗效令人满意。自 1998年以来我院DSA室配合脑外科开展了 6例脑动脉瘤GDC栓塞术 ,现结合实际操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46~ 6 5岁 ,平均 5 7.8岁 ,DSA造影示前交通动脉瘤 2例 ,基底动脉瘤及颈内动脉交叉区巨大动脉瘤各 1例。动脉瘤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在脑血管痉挛期(4~14d)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3月~8月栓塞治疗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45~78岁。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所有病人均在4~14d内采用DCS/MATRIX材料进行栓塞。结果:100%栓塞11例.70%~90%栓塞2例,50%栓塞1例;其中有6例病人发现有脑血管痉挛。结论:在脑血管痉挛期,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也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ELISA测定 6 2例糖尿病伴有或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的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 (GAD)抗体 ,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 2例糖尿病患者均按 1997年ADA诊断标准及分型确诊。根据发病年龄、病史、治疗反应及C肽试验等分为 1型糖尿病组 30例 ,其中儿童型糖尿病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 ,年龄 5~ 2 0岁 ,平均年龄 14.5岁 ,均于 2 0岁前发病 ,病程 15天~ 3年 ,每例均有 2~ 4次以上酮症酸中毒史 ,血清葡萄糖≥18.6mmol/L ,依赖胰岛素治疗 ,血清空腹C肽≤ 0 .4n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支架辅助组(19例)和球囊辅助组(7例).对于体/颈比<2而>1的动脉瘤,选择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对于体/颈比<1或瘤颈过于宽大的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瘤颈重塑技术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预后良好率和复发率.结果 支架辅助组19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次全栓塞7例;球囊辅助组7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4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所有病例手术均成功,无动脉瘤破裂出血.2组患者均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支架辅助组0分16例,1分2例,2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4.2%;球囊辅助组0分6例,1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85.7%.术后6个月支架辅助组13例患者复查DSA,11例影像学稳定,2例次全栓塞转为完全栓塞,载瘤动脉均通畅,支架未见移位;球囊辅助组5例患者复查DSA,4例影像学稳定,1例有瘤颈残留.2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支架和球囊辅助瘤颈重塑结合弹簧圈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 (aneurysm ,AN)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AN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AN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趋向于急性期手术或栓塞治疗AN。急性期由于病情危重 ,加之动脉瘤部位不同 ,部分不适于急症开颅手术。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采用电解解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11例AN ,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5例 ,女6例 ;年龄 34~ 5 4岁 ,平均 5 3 3岁。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症入院。Hunt-Hess分级Ⅱ级 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为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对46例患有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结果 46例动脉瘤患者中,43例栓塞治疗结果满意,但3例术中栓塞过程顺利,术后均出现了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情况,经医治无效死亡。随访25例患者术后6~8个月DSA复查,见瘤体栓塞良好、未见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结果 20例动脉瘤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其中16例窄颈动脉瘤患者给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19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0例。无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6例动脉瘤随访3~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0分10例,1分9例,2分1例。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收集了近两年 1 0 1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结果 ,并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在 1 0 1例心律失常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53例。病程在 1月以内至 1年以上。年龄 3~ 62岁。主要症状有胸痛、胸闷、心慌。 1 0 1例心律失常患者做ECG检查均 2次以上 ,未查出心律失常者 4 3例 ,占 4 1 6% ;有心律失常者 58例 ,占 57 4 %。DCG监测有心律失常 1种 55例 ,2种 37例 ,3种和 3种以上 9例。详细情况见表 1。表 1 ECG与DCG检查结果比较类型DCGECG各类早搏 70 38室性和室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到2009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5例。结果6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3例死亡。治疗中动脉瘤破裂2例:1例为宽颈动脉瘤,术中瘤颈破裂,栓塞失败,患者死亡;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合并右眼动脉动脉瘤,术前分级为Ⅳ级,术中前交通动脉瘤成功栓塞,右眼动脉动脉瘤未能处理,术中破裂,患者死亡。合并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8例,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Ⅳ级,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3例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脑梗死,原因是弹簧圈部分脱出。4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脑梗死,原因是载瘤动脉血栓形成。以上病例均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全性瘫,经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其中4例在导丝或导管保护动脉瘤颈情况下行栓塞治疗;1例术中导丝刺破动脉瘤,继续快速填塞至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栓塞后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行A1-A2段支架后置入。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11例,>90%栓塞8例,<90%栓塞4例。支架后置入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所有患者临床随访6~24个月,未见再出血。1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复查,动脉瘤未见复发,其中3例>90%栓塞、2例<90%栓塞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细致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2009年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6例,应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8例,其中100%栓塞17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术中并发症3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24例术后2~46个月随访,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共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开颅直接夹闭手术之外的另一有效治疗手段。我科于 1999- 0 1~ 2 0 0 2 - 0 2应用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6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6例。年龄 2 4~ 6 4岁 ,平均 4 4岁。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或 MRI检查 ,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 13例为第一次出血 ,3例曾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治疗时间 :发病 3d以内治疗 12例 ,发病后 4~ 15 d治疗 4例。按 Hunt及Hess分级 : 级 5例 , 级 8例 , 级 3例。脑血管造影 :发现动脉瘤部位 :后交通动脉瘤 7例 ,大脑中动脉瘤 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弹簧圈--Matrix可脱弹簧圈(Matrix detachable coils,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Matri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22个动脉瘤),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2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17个行单纯Matrix栓塞,5个采用支架瘤颈成形术结合Matrix栓塞).100%致密填塞15个(68%),95%填塞4个(18%),90%填塞3个(14%).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例弹簧圈尾端脱入毗邻的血管,1例载瘤动脉闭塞.10例患者术后4~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随访,均无动脉瘤复发及明显载瘤动脉狭窄,8个动脉瘤体积缩小.18例均进行临床随访(1~12个月),2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Matri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预防动脉瘤复发并可减轻占位效应,但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2002年4月~2005年3月,我院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经及时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28~69岁,平均48岁。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椎动脉瘤4例。临床表现:2例为动眼神经麻痹,其余均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轻偏瘫,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颅内动脉瘤。4例行急症栓塞,其余均择期行动脉瘤栓塞术,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脑血管痉挛3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碘过敏反应1例。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采用22Gspinal细针穿刺,对4例经加压治疗失败的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利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每次注入50~70U,凝血酶总用量<500U,直至血栓形成.术后注意监测远段动脉搏动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经一次栓塞即获得成功,凝血酶用量110~135 U,血栓形成时间1.5~2.5 min,术后无动脉栓塞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