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患者,男性,28岁。主诉:要求镶牙。现病史:自述先天性缺牙,9年前有过修复史。检查:上颌除和前牙区两颗锥形牙外,其余牙缺失;两颗锥形牙相距6mm,无松动,临床牙冠长约7mm。下颌全部牙缺失。为恒牙,向近中倾斜,无松动,面有浅龋。上颌两侧后弓区牙槽嵴低平,前牙区牙槽嵴顶呈刃状,软组织较厚,唇系带附丽于牙槽嵴顶。下颌牙槽嵴低平,软组织多。正面观,患者毛发稀疏,面黄肌瘦,面下1/3较短;侧面观,下颌前伸,面中1/3凹陷,上唇较短,反面型。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除外,上颌牙全部缺失。患者先天缺牙,9年前在当地县医院及个体牙科诊所两次进行修复,均因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标准牙槽嵴(S),其次按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吸收至S的1/4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右侧磨牙区吸收(Rm),右侧后牙区吸收(Rpm),右侧牙槽骨吸收(Rapm)及左侧前牙区和右侧牙槽骨吸收(LaRapm)的黏膜模型.在S条件下义齿左右两侧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及第二磨牙区M2等6个部位分别设定位于牙槽嵴顶及其颊侧的2个加载位置,共计12个加载点,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结果:M1加载时各牙槽嵴条件下的义齿最大位移较P和M2加载时的小.各部位加载时LaRapm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都较其他牙槽嵴条件下的大.左侧M2加载时的Rapm较Rm和Rpm的大,P加载及右侧M2加载时的Rm、Rpm、Rapm相近,且都大于S.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3岁 ,因下前牙未萌出就诊。患者出生至今无佝偻病及其他传染病史 ,无长期服药史 ,无拔牙史及外伤史。患者亲属中未曾发现类似疾病及其它遗传性疾病。其母妊娠期间未接受过放射线检查 ,但曾服用过抗感冒药物。检查 :营养中等 ,发育良好 ,毛发、皮肤均正常 ,面部对称无畸形 ,系统检查未发现其它明显畸形。口腔检查 :乳牙列 ,5 2、6 2、6 4、71、72、81、82缺失 ,71、72、81、82处牙槽嵴低而窄。 5 1、5 3、6 1、6 3排列稀疏 ,其间有约 3mm的间隙。曲面断层片显示 5 2、6 2、71、72、81、82缺失 ,6 3根尖远中可见一形似 6 4的阻射影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18岁。 5年前因无后牙来诊。父代诉自幼缺牙 ,无拔牙史。无家族史 ,全身发育良好 ,智力正常。下颌明显前突 ,面部呈凹形 ,后牙缺失 ,牙槽嵴平坦。 11、12、13、2 2、2 3呈小圆锥畸形 ,排列稀疏不齐。 31、32、33、41、42、43形态正常。切端咬于 11、12、13、2 2、2 3唇面龈 1/ 3,为重度反牙合。 34、44远中舌向扭转 6 0° ,X线曲面断层片显示 15、16、17、18、2 1、2 5、2 6、2 7、2 8、35、36、37、45、46、47、48无恒牙胚。处理方法 :上前牙经牙齿美容 ,恢复正常形态 ,效果满意。用活动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矫治反牙合后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2 1岁 ,以上颌前牙拥挤、咬合关系不良就诊。曾患有先天性唇裂 ,2岁时在当地口腔医院行唇裂修复术。专科检查 :上唇左侧可见“Z”字形疤痕 ,腭部发育正常 ,牙槽突连续 ,2 1和 2 2间欠丰满。上颌前牙拥挤、深覆盖 ,13、12、11、2 1、2 3发育正常 ,2 2形态正常 ,但较 12小。左侧 4个前磨牙 ,呈双牙列排列 ,3个磨牙 ;右侧 5个前磨牙 ,4个磨牙 ,呈三排牙列。下颌 14个牙齿 ,无第三磨牙 ,形态和排列基本正常。为独生女 ,其父母未出现多生牙现象 ,无遗传病和家族病史。目前认为多生牙的发生可能是因为牙齿发育过程中形成过多的牙蕾 ,也可…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 1995年对前牙牙槽嵴萎缩患者 ,通过种植前羟基磷灰石重建牙槽嵴后再种植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选用四川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生产的颗粒型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 (HA )及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HACI)。一般齿槽外科器械 ,法国进口种植机及配套钻具。2 .病例选择 :46例 6 3颗前牙 ,其中男 2 6例 ,女 2 0例 ;上前牙 44颗 ,下前牙 19颗。所有病例均常规取模 ,测量牙合龈、近远中及颊舌向距离 ,常规摄牙片 ,并在模型上试排牙 ,了解要取得前牙理想修复效果牙槽嵴应具备的条件。 6 3颗前牙均有中度萎缩 ,参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牙槽嵴扩张技术在上颌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9例牙槽嵴骨量不足的上颌牙种植采用骨扩张器Condenser进行牙槽嵴扩张。根椐不同的缺牙位置,植入与天然牙根直径相当的种植体,以满足患者功能与美学的需要。结果 在49例患者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缺牙区,植入了86枚种植体。术前患者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平均为3~5·1 mm,术后牙槽嵴宽度平均增加3·3~5·4 mm;术前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平均为6~ 10 mm,术后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2~7 mm;种植体均获得初始稳定性;术后6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了紧密的骨性结合骨,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进行2期修复。结论 ERE技术适用于上颌牙槽骨扩张,可达到功能与美学的要求,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0例无牙颌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无牙颌患者牙槽嵴的条件。方法 对我院普通门诊中收集的90例(男47例、女43例)无牙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50岁以下牙槽嵴条件高:中:低=l:l:0;51-60岁牙槽嵴条件高:中:低=l:1.2:0.2;61-70岁牙槽嵴条件高:中:低=l:3.4:0.8;7l-80岁牙槽嵴条件高:中:低=l:2.3:09;8l-90岁牙槽嵴条件高:中:低=l:1.3:0.3.上下牙槽嵴条件均差者均为牙周病病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牙颌患者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以6l-70岁年龄段就诊的无牙颌患者最多,其次为7l-80岁。牙槽嵴条件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以牙槽嵴条件中等者最多,其次为牙槽嵴条件较好者。此外。上下颌牙槽嵴条件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牙槽嵴条件明显差于上颌;性别与牙槽嵴条件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患者牙槽嵴条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要求修复的无牙颌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年龄段,其中牙槽嵴条件中等者占大多数,牙槽嵴条件下颌明显差于上颌。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槽嵴条件逐步变差。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9岁,因下颌前牙稀疏求治。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面部对称无畸形,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正常。33至43牙列稀疏,31、41缺失,其余上下颌恒牙均已萌出,且位置正常。X线牙片显示下颌缺牙区牙槽骨内无埋藏恒牙。经询问,患者无拔牙史和外伤史,无长期服药史。患者述其母亲下颌恒前牙也稀疏。约见患者父母,其母亲下颌恒前牙缺失情况与患者相同,亦为先天性缺失,其父亲无此情况。患者母亲述其妊娠期间无感染史及服药史,患者婴幼儿时期无传染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史,家族中其他成员有无先天性下颌恒前牙缺失情况不详。患者母女两代均有先天性下颌恒前牙缺失现象,可能为遗传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8岁. 主诉:要求镶牙. 现病史:自述先天性缺牙,9年前有过修复史. 检查:上颌除7和前牙区两颗锥形牙外,其余牙缺失;两颗锥形牙相距6mm,无松动,临床牙冠长约7mm.下颌全部牙缺失.7为恒牙,向近中倾斜,无松动,(牙合)面有浅龋.上颌两侧后弓区牙槽嵴低平,前牙区牙槽嵴顶呈刃状,软组织较厚,唇系带附丽于牙槽嵴顶.下颌牙槽嵴低平,软组织多.正面观,患者毛发稀疏,面黄肌瘦,面下1/3较短;侧面观,下颌前伸,面中1/3凹陷,上唇较短,反(牙合)面型.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除7外,上颌牙全部缺失.患者先天缺牙,9年前在当地县医院及个体牙科诊所两次进行修复,均因固位差,咀嚼食物差,不美观而抛弃,平时用牙槽牙龈咀嚼食物,只能吃些软食.此次患者来我院口腔科就诊,要求重新镶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无牙颌患者牙槽嵴粘膜疼痛阈的分布、影响规律以及与全口义齿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口腔粘膜压力测痛仪和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对 45名无牙颌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 :无牙颌患者同颌左右侧牙槽嵴粘膜测试点的疼痛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牙槽嵴粘膜疼痛阈上颌大于下颌 (P <0 .0 5 ) ,牙槽嵴顶大于颊腭 (舌 )侧 (P <0 .0 5 ) ,颊侧大于腭 (舌 )侧 (P <0 .0 5 )。全口义齿满意度构成因素中的固位稳定、咀嚼、舒适得分与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呈正相关。全口义齿满意度高的组较满意度低的组上下颌牙槽嵴顶、颊侧和腭 (舌 )侧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值均高 (P <0 .0 5 )。结论 :戴义齿前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值高的患者对新义齿容易适应  相似文献   

13.
近 10年来 ,我科对 3 5 6例缺牙需要义齿修复的患者 ,进行了牙槽嵴修整改良术。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 1990年起 ,共对 3 5 6例牙槽骨骨尖、锐利骨嵴及倒凹的患者 ,进行了改良牙槽嵴修整术。性别与年龄 :男 2 0 7例 ,女14 9例 ;发病年龄 45~ 78岁 ,平均年龄 5 6岁 ,其中 5 0岁以上者占 80 %左右 ,发病部位 (见表 1)以上下尖牙区及前磨牙区居多。表 1 发病部位分布牙位 2 112 5 43 3 45 76672 112 5 43 3 45 7667例数 64 92 5 13 473 421.2 方法1.2 .1 局部浸润麻醉 (距术区 1cm左右 )或阻滞麻醉。1.2 .2 将废弃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侧唇腭裂患者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颅面部的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方法:样本包括39例12~15岁的单侧完全或不完全唇腭裂患者,均在2-3岁前行唇腭裂修复术;另外选取40例12~15岁前牙反(牙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反(牙合)组患者均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两组之间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比较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的上下颌骨的发育均较前牙反(牙合)患者小,同时唇腭裂患者的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较陡,相比安氏Ⅲ类组有高角型错(牙合)的趋势;而唇腭裂组患者的上前牙较为直立,下切牙的位置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组患者的上下颌骨发育较安氏Ⅲ类患者小,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向下向后旋转。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18岁 ,学生。因多个恒牙未萌出就诊。患者出生至今无佝偻病及其它传染病史 ,无长期服药史。无拔牙或外伤史。患者亲属中未曾发现类似疾病及其它遗传性疾病。其母妊娠期间未接受过放射线检查 ,但曾服用过抗感冒药物。检查 :营养中等 ,发育稍差。毛发、皮肤均正常。面部对称无畸形 ,系统检查未发现其它明显畸形。口腔检查 :中性牙合 ,混合牙列。 5 2、5 3、6 3、85滞留 ,其中 85Ⅱ度松动。已萌出的恒牙有 :11、16、17、2 1、2 7、31、32、33、34、36、37、41、42、43、46、47,除 16为一锥形牙外 ,其余形态均正常。缺牙处牙槽嵴低而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别比较自体前牙及后牙移植于经种植手术器械处理人工牙槽窝和已有牙槽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颌前牙缺失26例,残根3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32例,残根、残冠38例。使用超声骨刀去骨拔出自体埋伏牙、异位牙和下颌第三磨牙,植入使用口腔种植器械规范预备好的牙槽窝内;使用直丝弓托槽及个性化弓形圆钢丝固定4周。前牙2周行根管治疗,后牙植入前完成根管治疗。结果:前牙除人工牙槽窝分组1例因松动拔除外,其余随访2年,均稳固且功能正常;后牙除已有牙槽窝分组1例松动脱落外,其余随访2年,均稳固且功能正常。结论:自体前牙及后牙移植于已有牙槽窝和人工牙槽窝均能获得良好稳固性和咀嚼功能,但在远期效果方面,自体下颌前牙移植于已有牙槽窝优于人工牙槽窝;自体下颌后牙移植于人工牙槽窝优于已有牙槽窝。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7岁,因下前牙区无痛性包块3月余入院。查体:左右面部对称,开口度正常,口内下颌切牙区舌侧牙槽嵴处有一约2.0 cm×2.0 cm×1.0 cm大小的质中包块,与下颌骨内侧面粘连,光滑,下颌区前牙无松动。牙片示:下颌前牙和尖牙区牙槽骨无破坏,牙根无吸收,根尖区无暗影。下颌骨正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槽嵴保存术对不同牙槽嵴骨缺损患者延迟种植效果的影响。方法:94例行下颌单颗后牙拔除术患者,根据牙拔除术前牙槽嵴骨缺损量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1),行拔牙术后再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分别随机分为保存术组和对照组,保存术组对牙槽窝采取牙槽嵴保存术,对照组对牙槽窝不做处理。结果: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术后6个月保存术组患者宽度减少量和高度减少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中保存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GRL较拔牙前增加,而PD和AL则较拔牙前减少;轻度组种植体直径4.1 mm和4.8 mm分别占26.4%和73.6%,而中重度组则分别为46.3%和53.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轻度组种植体长度分布与中重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7,P=0.000)。结论: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减少拔牙术后植骨区牙槽嵴骨量损失,有利于延迟种植操作的开展,尤其对患牙拔除前牙槽嵴骨缺损量>5 mm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来,笔者采用后牙舌尖咬合对7名无牙颌疑难病例进行义齿修复,取得了较满意的较果。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采用上颌舌尖咬合总义齿修复无牙颌患者7人,其中下颌牙槽骨严重吸收萎缩的4人,下颌呈刃状牙槽嵴的1人,有可移动牙槽嵴组织的2人。患者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1岁。有可移动牙槽嵴组织的2人有总义齿修复史,其余人均未做过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20.
松软牙槽嵴无牙颌的全口义齿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松软牙槽嵴无牙颌的全口义齿修复要点.方法 选择松软牙槽嵴无牙颌患者31例.修复前询问患者义齿使用习惯,检查口腔及旧义齿情况,进行必要的修复前手术,择期重新修复.在修复后6个月、1年、2年后复查,根据病历记录检查患者口腔和义齿情况是否有改变.结果 义齿修复后的2年中,牙槽嵴的松软范围没有明显扩大,义齿使用效果良好.结论 伴有松软牙槽嵴的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该注重印模的准确性、前牙与牙槽嵴顶的位置、前牙的覆(牙合)与覆盖,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义齿并定期复查,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