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树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33-34,36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新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资料,其中新发房颤患者53例(AF组),未发生房颤者291例(NAF组),AF组按新发AF持续时间分为AF1组23例(心肌梗死24h内发生AF者),AF2组30例(心肌梗死24h后发生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CK—MB峰值、心功能(Killp分级)、死亡率以及NAF组和AFl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情况等因素的对比。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P〈0.01),AF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高于NAF组(P〈0.01),AF组CK—MB峰值、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NAF组(P〈0.01),AF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NAF组高(P〈0.05),AF1组下壁AMI发生率高于NAF组和AF2组(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高于AF1组(P〈0.05)。结论高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梗死面积及多支血管病变是AMI并新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相关,AMI并新发AF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应给予早期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通过对28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其QRS<100ms时,极易诱发室颤而死亡;提出了在治疗中应首选电击复律,其次是应用心律平或胺碘酮,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异搏定。  相似文献   

3.
丁莹  汪旭 《中国新医药》2004,3(3):101-101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急性心梗合并心房纤颤的23例患者与不合并心房纤颠的130例患者作比较,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合并心房纤颠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房纤颤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颠预后较差,应尽早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已成为当前少数亟待攻克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 ,即使溶栓时代 AF也是心梗(AMI)常见的并发症。有关 AMI并 AF的问题已有许多报道 ,但仍存在许多争议。近年来 ,随着新技术 (如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应用 ,提高了人们对 AMI并 AF的认识。现将我们收集到 AMI伴 AF及不伴 AF各 5 0例病人作一分析 ,旨在探讨冠脉病变的特点。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心脏病监护病房 1998年 10月至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AMI伴 AF及不伴 AF发生的患者各 5 0例。其中并发 AF者 (排除 AMI前有 AF者 ) 5 0例…  相似文献   

5.
孙利民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110-111
心房纤颤(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现将我单位2002-2005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36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王晋军,刘卓敏,杨超慧,史世平,黄明光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李新亚山西省109医院苏燕萍心房纤颤(下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为了解近年来房颤病因,本文就我所收治住院病人中房颤进行分析。1临床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之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24~96h,观察心房纤颤转复、心室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心房纤颤12h、24h、48h转复率分别为45.1%、79.6%、93.4%。用药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而停药。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心房纤维颤动(AF)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心房纤维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AF虽不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但AF后心功能受损,诱发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2~2005年5月住院的236例心房纤颤患者分成两组,60岁以上为老年组158例,60岁以下为对照组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和对照组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各为10.8%、8.2%、81.0%和47.4%、37.2%、15.4%;老年组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41.8%,高血压病占31.0%,对照组中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占34.6%;伴心功能不全的病例在老年组中为57.6%,显著高于对照组24.4%。随诊6~12月,老年患者脑梗塞事件发生率为20.9%,高于对照组7.7%。两组病例抗凝治疗率分别为老年组65.8%,对照组25.6%。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房纤颤患者以永久性房颤发生率高,伴有心功能不全及脑梗塞的病例也明显增加,抗凝治疗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王红 《河北医药》2005,27(8):586-58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之以0.6~1.0mg/min静脉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用药后30min、1h、2h、6h、24h心室率分别为(107±9)次/min、(94±8)次/min、(89±9)次/min、(82±10)次/min、(73±10)次/min,较用药前(131±12)次/min明显下降。其中23例患者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6.6%,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冠脉病变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 67例AMI并发房颤患者(房颤组)通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Holter检查、心电监护、心肌酶谱检测、心功能分级、冠脉造影检测,结果与67例非房颤组比较.结果 房颤组多支冠脉病变、严重合并症、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而LVEF低于非房颤组,P〈0.05.结论 AMI并房颤患者多支冠脉病变,严重合并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高,LVEF减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张雅婷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92-209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肌梗死部位、脑梗死部位及确诊脑梗死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意识障碍、低血压、脑梗死确诊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心前壁和脑干梗死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早期确诊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及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持续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OC分析确定房颤持续时间对预后影响的时间点。在298例AMI并发AF的患者中,对比心房颤动持续时间AF<7小时130例与AF≥7小时168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持续时间AF≥7小时患者特点是高龄、严重的心衰。且住院期间心衰、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及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AF<7小时患者(P<0.05)。结论AF持续时间≥7小时可能是AMI并发A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3例AMI并AF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血压、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F转复率2h内为42.4%(14/33),24h内为66.7%(22/33),48h内为84.9%(28/33),72h内为87.9%(29/33).用药24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2例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量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A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慢性肺心病合并AMI的28例(A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单纯肺心病28例(B组)作对照.结果两组胸闷、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而肺心病合并AMI的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心律失常、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结论对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完善AMI的检查,以便早期识别慢性肺心病合并A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AMI并AF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结果AF转复率2h内为39.3%(11/28),24h内为64.3%(18/28),48h内为85.7%(24/28),72h内为92.9%(26/28)。用药24h后心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A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快速房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推注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及Q-T间期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用药后0.25、1、2、24h的心室率分别是(136.2±19.4)、(119.4±15.9)、(101.5±14.1)、(82.7±20.8)次·min-1,较用药前心室率(140.3±17.5)次·min-1明显下降(P〈0.01);44例(占73.3%)转复窦性心律;血压、啦T间期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长R-R间期,经停药后恢复正常;1例用药期间发生静脉炎。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快速房颤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再通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研究共分4组:血管再通联合IABP治疗组与非血管再通非IABP治疗组、单血管再通及单IABP治疗组,每组各12例.观察应用IABP及不同方式下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其疗效和30 d病死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再通联合IABP与非血管再通非IABP、单血管再通或单IABP治疗相比可明显提高心脏指数[分别为2.42、1.62、1.92、2.01 L/(min·m2)],降低多巴酚丁胺剂量(分别为1.53、17.62、6.01、5.51 g),无器官支持天数(分别为3.9、18.1、10.3、9.0 d)、住院时间(分别为10.1、25.2、15.1、14.6 d)及住ICU时间,明显减低30 d病死率(分别为16.7、66.7、50.0、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管再通联合IABP治疗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器官支持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病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ortality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and different ways of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Method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recanalization joint IABP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non recanalization and non IABP treatment,single recanalization or single IABP treatment,each group of 12 patients,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efficacy and 30-day mortality of application within IABP and different ways of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e shock.Results Reeanalization joint IABP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non rlecanalization and non IABP treatment,single recanalization or single IABP treatment,that earl be obviously improve cardiac index[unit:L/(min·m2):2.42,1.62,1.92,2.01],reduce vascular active drug dose(unit:g:1.53,17.62,6.01,5.51),shorten organ support time(unit:d:3.9,18.1,10.3,9.0),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unit:d:10.1,25.2,15.1,14.6)and the ICU hospitalization days(unit:d:6.3,17.7,9.2,9.0),obviously decreased 30-day mortality (unit:%:16.7,66.7,50.0,41.7),The difference exis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or P<0.01).Conclusion Recanalization joint IABP treatment Can improve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reduce organ support days,hospital stay an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9.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52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早期血糖情况分A组(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72mmol/L)、B组(中度升高,72~111mmol/L)、C组(重度升高,>111mmol/L),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采用Wagner法计算心电图QRS积分。对各组梗死范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增加、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凶险。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较敏感、简便、直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