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芍药甘草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芍药甘草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 ,外观 ,粘连为评价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 :工艺条件为 :PEG60 0 0 :药物 1 .0∶ 1 .0 ,药料温度 95℃ ,冷却剂的温度 2 0~ 2 5℃ ,冷却柱长95 cm。结论 :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 ,所制滴丸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方益肝灵片进行剂型改进,确定复方益肝灵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外观、表面光滑度、水飞蓟宾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为PEG6000:药物=3.0:1.0,药液温度90℃,滴距4cm,冷却柱长90cm,冷却液温度15℃。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麻杏石甘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群  邓清平 《中草药》1996,27(3):150-152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麻杏石甘滴丸成型的较优工艺条件: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1.2,滴制温度95±1℃,滴速9滴/min,冷却剂温度6±1℃。  相似文献   

4.
镇咳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镇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工艺条件为镇咳提取物:PEG4000(1:2.5),药液温度为(80±2)℃,冷却液温度为0~10%,滴距为8cm。结论:该工艺合理,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复方红景天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滴制情况、平均丸重为评价指标,对基质种类、药粉与基质的配比、冷却剂、滴头内,外径、冷却液温度进行筛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滴丸的丸重差异和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对料液温度、滴速和滴距进行筛选。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0,滴口内,外径2.5/3.5mm,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采用梯度冷却方式(15℃-20℃),药液温度95℃,滴速50~60滴/min,滴距8cm。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抗病毒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圆整度、硬度、耐热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抗病毒滴丸的成型工艺的较优成型条件.结果:确定工艺为挥发油包合物与基质(PEG4000:PEG6000=1∶2)混匀,再加入浸膏粉,浸膏基质比为1∶1.5,混合均匀,甲基硅油作为冷却液,冷却液温度为20℃,用石油醚(30~60℃)洗除粘附在丸上的剩余的甲基硅油.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六味清咽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滴制过程所需冷却剂和滴丸成型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冷却剂用二甲基硅油;最佳滴制条件为: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1.5,滴制温度为80℃,滴头口径为1/2mm(内/外径mm)。结论: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滴丸,其外观呈微黄,味微苦,表面光滑,大小一致,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蒿蓝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影响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HPIC法测定滴丸中表告伊春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5,药液温度85%,滴速50滴/min,滴距6cm;表告伊春在0.1824-1.82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6%,RSD为1.27%(n=9)。结论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可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9.
通心舒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试验选择通心舒滴丸最佳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变异系数及外观质量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药物清膏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C4000与PEG6000的比例)、滴速、药液温度以正交试验法实验,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清膏:基质=1:2.5,PFG4000:PFG6000=1:1,滴速为45滴/min,药液温度为85℃进行滴制,为最佳成型工艺。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滴丸外观质量好、溶散度较好,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西黄滴丸成型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西黄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为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滴距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西黄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PEG8000-PEG10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1.5),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100,药液温度75℃,冷却剂温度采用梯度冷却方式(上部温度30℃,下部温度0~5℃),滴速20~25滴/min,滴距4 cm。结论: 优选的西黄滴丸成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西黄滴丸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厚朴花滴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厚朴花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滴丸基质与配比,以滴丸硬度、固整度、粘连、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对滴制温度、滴距、冷凝液温度、冷却柱柱长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选取的基质为PEG4000,基质与主药的配比为4∶1最佳工艺为滴制温度95℃,滴距15cm,冷凝液温度20℃,冷却柱柱长110cm.结论:通过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厚朴花滴丸,成品率高,各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滴丸剂项下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复方益肝灵片进行剂型改进,确定复方益肝灵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外观、表面光滑度、水飞蓟宾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工艺条件为PEG6000:药物=3.0:1.0,药液温度90℃,滴距4cm,冷却柱长90cm,冷却液温度15℃.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3.
肿节风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诸葛周  戴德雄  朱莹 《中草药》2011,42(9):1759-1760
目的研究肿节风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对肿节风滴丸制备过程的考察,以丸质量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药物与基质质量比、PEG 4000与PEG 6000质量比、药物与水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肿节风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药物-PEG 4000-PEG 6000-水(1∶1.7∶0.3∶0.3),熔融温度80℃,滴制温度85℃,冷却剂为甲基硅油,冷却剂温度1~5℃。结论通过实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肿节风滴丸表面光滑,大小一致,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各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影响清脑降压滴丸成型的因素,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清脑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滴制温度为75℃、冷却液温度为10℃.结论优选的清脑降压滴丸成型工艺简便易行,成品得率高,丸质量差异、崩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通滞苏润江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冷却温度、滴头口径、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1∶1.5,滴头内/外径2.5/3.0 mm,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10℃,药液温度90℃,滴速40滴/min,滴距6 cm。结论:优选的通滞苏润江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立天舒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和耐冻耐热性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基质的选择,冷却剂的选择,药物与基质的配比;采用正交试验,以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滴速和滴距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和综合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天舒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浸膏与基质的比例为1:3,药液滴制温度为75℃;优选的滴制条件为滴距8cm,滴速4050滴·min-1,冷却剂温度为5℃50滴·min-1,冷却剂温度为5℃15℃。结论本法确定的天舒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根痛平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根痛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对根痛平滴丸制备过程的试验,以丸质量变异系数和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药物与基质质量比、PEG4000与PEG6000质量比、药物与水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根痛平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考察了影响滴丸成型的其他因素。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PEG4000-PEG6000(1.5∶2.0∶0.5),熔融温度为70℃,滴制温度为85℃,冷却剂为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冷却剂温度为1~5℃。结论通过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制备的根痛平滴丸表面光滑,大小一致,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各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8.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滴丸的成型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EG6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药液温度为90℃,冷却液的温度为6℃,药物∶基质=1∶3,滴距为7 cm.结论 该方法确定的穿心莲内酯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木糖醇和淀粉组成的新基质制备丹红双参滴丸并优选成型工艺,确立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木糖醇和淀粉为载体材料,熔融法制备丹红双参滴丸。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新基质材料、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剂、滴距对滴丸成型的影响;以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药物与基质配比、滴速、滴制温度、冷凝温度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木糖醇与淀粉按5∶1组成新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滴制温度为85℃,滴距为7 cm,滴速为5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凝温度为0℃。结论:工艺优化后制备的新基质丹红双参滴丸成型性好,重现性好。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苏春梅  杨红  梁翠茵 《北京中医》2009,(10):811-812
目的建立并优选苦参碱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滴丸制备过程,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以熔融液的保温温度、滴制速度、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苦参碱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讨论影响滴丸成型、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4、药液温度90~95℃、滴制速度60滴·min^-1,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的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此实验的制备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苦参碱等滴丸产品的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