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初步明确水稻白叶枯病黄叶型症状的发生与病原菌的致病力以及水稻品种的感病性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凡致病力强的菌株(Ⅳ、Ⅴ群)侵染感病的品种,一般都容易发生黄叶型症状,而致病力中和弱的菌株(Ⅲ、Ⅱ、Ⅰ群)浸染感病的品种,或致病力强的菌株浸染抗病的品种,都不会发生黄叶型症状。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个简捷、准确、可行的白叶枯抗性测定的方法,是生产所急需。近年利用离体叶片段法筛选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药剂方面,有过报道。本文的目的则是探索离体叶片段法测定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 试验用的菌株是1982年从珠江三角洲采集并鉴定的各菌群的代表菌株。供试品种选自国内、日本和IRRI常用的鉴别品种。 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无纹紫背苔(Plagiochasma intermedium)叶片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内生菌z12。方法根据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对内生细菌z12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研究了它对14种供试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经分析鉴定该菌属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抑菌实验表明,内生细菌z12对7种供试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抑制作用较强。研究了z12菌株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原菌(Corticium sasakii)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菌株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区经常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迄今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考虑到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田的独特生态条件,我们在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田有病原菌存在的地方,筛选有拮抗作用和防病效果的放线菌,1978~1980年我们先后从水稻白叶枯病田采集土样244个,从水稻田采集土样78个。从水稻白叶枯病田土中分离出有拮抗作用和防病效果的菌株比未发病的稻田土分出的高一倍以上(发病田土初筛和苗筛所得有效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 25.5%和19.1%,稻田土所分得的有效菌株分别为12.6%和8.7%)。从真菌中筛出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柞蚕蛹诱导含抗菌肽的免疫血淋巴,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pv (?))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中国白叶枯病菌Ⅳ群强致病力菌株(RX77)的抑菌圈直径达12mm。电镜观察抗菌肽作用于白叶枯病菌能使其细胞膜破坏,内容物渗出而致死亡。处理10~30min即有效果。将抗菌肽与白叶枯病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水稻秧苗及孕穗期的叶子上,20天后调查病斑平均长度,经方差分析认为抗菌肽对病菌致病力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由~(60)Co-γ辐照诱导的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培育而成的辐竹_2及辐竹_2选两个品种的遗传方式,证明该两个品种的抗性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根据超亲遗传现象,判明供试抗源的基因分布为非集中分布型。对辐照突变体筛选的有关问题及突变体的利用途径开展了讨论。并对这类多基因遗传的突变体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作出较为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泌尿系统微生物进行鉴定,分析鉴定结果。方法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8例,进行细菌培养和微生物检验,分析病原菌结果。结果 110株培养菌株中,56株(50.9%)革兰阴性菌,代表菌株为大肠埃希菌;25株(22.7%)革兰阳性菌,代表菌株粪肠球菌、鸟肠球菌;15株(13.6%)假丝酵母菌,代表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对于阿莫西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有高度敏感性,鸟肠球菌对于舒巴坦、头孢他啶高度敏感,白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克霉唑、多霉菌素具有高度敏感性。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结果最为显著。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为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病原菌,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菌株耐药性发生,提高药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连续3年用单花注滴法接种,考察了穗轴发病时间、病小穗数和穗轴病节片数3个抗性指标。结果表明,病小穗数这一指标能较明确地划分出高抗、中抗、感病3种类型,且稳定性最好。以病小穗数作为主要的抗病性鉴定指标,再参考穗轴病节片数,对小麦品种抗病性的评价及育种材料抗病性的鉴定较为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9.
已知百日咳杆菌的纤毛与其致病的侵袭力有关,为了探讨纤毛与2型凝集原之间的关系,作者选用了18株从百日咳患儿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以及6株对小鼠具有毒力的实验室菌株,藉特异性单因子血清用玻片凝集法作菌株血清分型,用电子显微镜分别以镀金投影法及负染法脱察百日咳杆菌菌体表面的纤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从新疆虫草(Ophiocordyceps gracilis(Grev.)G.H.Sung,J.M.Sung,Hywel-Jones&Spatafora)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真菌SFYC003。方法经生理生化特征、形态学和ITS序列对比分离鉴定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该菌株的菌体及其发酵液对6株供试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所得菌株属于青霉属真菌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的一个变种,命名为SFYC003,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菌的抑菌活性较强。结论菌株SFYC003具有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7年10月—2018年9月七家成员单位耐药情况,并分析某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根据耐药监测网监测方案,使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根据CLSI 2017年标准判断结果,用WHONET5.6软件及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七家成员单位共分离出病原菌58565株,其中重复菌株占24.12%;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平均检出率为1.20%和5.68%;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检出率为15.13%和47.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为32.34%和81.38%。某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除替加环素的其他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敏感性,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长期和连续性得监测不同地区细菌耐药性有助于了解当地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为临床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健梅  杨兴祥  喻华  乔宁  黄仁刚  江南 《成都医药》2012,(5):363-364,366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1年度某医院临床分离的2 904株葡萄球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在2010年及2011年分别占54.30%及66.85%;2 904株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2011年发现少量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2010年与2011年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性均未见明显增加,复方新诺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MRSA检出率2011年明显高于2010年(P〈0.05)。葡萄球菌耐药性需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健梅  杨兴祥  喻华  乔宁  黄仁刚  江南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63-364, 366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1年度某医院临床分离的2 904株葡萄球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在2010年及2011年分别占54.30%及66.85%;2 904株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2011年发现少量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2010年与2011年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性均未见明显增加,复方新诺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MRSA检出率2011年明显高于2010年(P<0.05).葡萄球菌耐药性需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2007年细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2007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K-B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3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粪肠球菌为最常见菌。各类G^+球菌埘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性。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20%,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9%(2006年)和63.1%(2007年),上升迅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菌株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日趋严重,掌握细菌耐药谱的变化,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2001年成都地区1819株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调查成都市三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排除同一病人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重复菌株,共收集2001年成都市具代表性的三所三甲医院分离的部分临床致病菌1819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难委员会(NCCLS)推荐的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NCCLS2000版标难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819株菌中革兰氏阳性菌454株,占24.96%,革兰氏阴性菌1365株,占75.04%。最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MRSA和MRCNS分别占28.40%和62.27%,末发现经证实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等。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接近50%或在50%以上;阴沟肠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达80%,但对亚胺培南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仍较敏感,但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接近2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砒肟、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25.0%、34.0%、44.6%、72.3%和89.2%;鲍氏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为30%-5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亦为11.8%,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 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也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15个水稻品种的抗性遗传,品种国眉占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G367-4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三桂占1、Suweon294、KAU1727、IR13539-100-2-2-2-3、IR749-5-2-1-1以及IR13240-108-2-2-3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25586-108-1-2-2-2受两对显性基因控制;三黄占2、三叶占1、铁六选;新惠占1、GENG77-4以及IR13427-40-2-3-3都受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因控制,同时对12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苗期的抗菌表现进行了遗传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有明显差异,TN1是极稳定的高感品种TG367-4、25586-108-1-2-2-2以及Mudgo是非常稳定的高抗;一叶占1、三桂占1和铁六这三个抗级品种的抗虫也较稳定;;而抗级品种国眉占、三黄占2、Suweon294和抗品种包选2、辐包矫21的抗虫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对引种国外普遍野稻的32个系统的特征特性在广州自然条件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的性状有较大的差异,但以株型匍匐、穗型直散、谷粒细长、剑叶长窄、中长花药、长芒、色紫、感光性强等的类型居多;在出穗期、株高和感光性方面,多年生型>中间型>一年生型,反映出普通野稻从多年生向一年生进化的趋势。芒长则相反,一年生型>中间型>多年生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控制研究作为例子,进一步讨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设计及应用问题。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有可能将各类因子对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研究,以及对防治害虫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为制订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