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越六味木香胶囊系从蒙古族的验方中演变而来,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平滑机痉挛等消化系统疾病。近2年来,我院消化科采用三越六味木香胶囊治疗胃痛患者200例,并与西药654-2治疗的100例进行比较观察,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300例患者均以胃脘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的炎症或溃疡。其中治疗组200例中,男性133例,女性6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43年;病种:慢性浅表性胃炎95例,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胃溃疡20例,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对照组100例中,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51年;病种: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球炎合并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二年来,我们对益气行滞法治疗胃脘痛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自拟益气行滞汤用于临床,收到满意效果。兹将资料比较完整的84例报告于后,如有不当,敬请斧正。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84例患者中,男41例,女43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3岁;30岁以下24例,31~50岁44例,51岁以上16例;病程最短7日,最长18年;气滞型57例,胃阴虚型16例,胃热型8例,胃寒型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浅表性胃炎35例,十二指肠球炎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炎、球炎10例(其中复合性溃疡合慢性胃炎伴肠化1例),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16例,(其中又伴返流性食管炎4例,贲门炎6例,食管息肉1例)。  相似文献   

3.
喻平瀛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1):515-515
良附温中场系民间验方,笔者运用于临床治疗寒凝胃院痛,常收佳效。自1990年以来,共治疗198例,现将情况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8例,其中男123例,女7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19岁以下38例,ZO~29岁52例,30~39岁46例,40~49岁34例,50岁以上2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2年,其中1年以下73例,l~4年59例,5~9年对例,Ic~14年17例,15年以上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8例,萎缩性胃炎23例,胃溃疡38例,十H指肠球部溃疡2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4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胃溃疡27例,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  相似文献   

4.
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资料共治疗114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治愈好转标准》(总后勤部卫生部1987年编印)中有关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其中男69例,女4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平均40.5岁;病程最位18年,最短1年,平均64年。114例均经纤维胃镇检查确诊·其中合并十二指肠溃疡者(包括十二指肠球炎)3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者17例。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3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均服用加味丹参饮,基本方为:丹参309,檀香109,破仁10g,白术12g,文术15g,元胡15g,苹果10g,甘草6g。肝胃不和者加郁金15g,佛手工七,香附15g;脾胃虚寒者加乌…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加味治疗胃脘痛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我科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胃院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82例临床观察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符合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拟定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院痛的诊断标准,并经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例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者23年,最短者1个月。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一萎缩性胃炎18例。82例中伴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15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院部疼痛或不适…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法治疗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29岁者3例,30~39岁者5例,40~49岁者13例,50~59岁者17例,60岁以上者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8例,2~3年者10例,4~5年者14例,6~10年者9例,10年以上者1例;伴有胆囊炎者5例,胆石症者3例,慢性肝炎者7例;胃镜检查确诊者28例,X线钡餐检查确诊者14例;属慢性浅表性胃炎者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者3例;合并胃溃疡者4例,十二脂肪球炎者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3例,胃…  相似文献   

7.
自1993~1996年,我们用本院自制的三焦化湿合剂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48例,并设西药治疗组3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48例中,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5岁;平均病程为8.6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28例,糜烂性胃炎15例,浅表萎缩性胃炎5例。对照组35例中,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48.3岁;平均病程为7.9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21例,糜烂性胃炎11例,浅表萎缩性胃炎3例。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胃院部胀满疼痛,嘈杂,纳差,暧气,便据或尿短,倦怠乏力,舌苔厚腻或黄腻,脉儒或弦滑。2治疗方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干姜党参汤加减治疗胃脘痛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009年4月笔者,自拟干姜党参汤加减治疗胃脘痛8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5例辨证为脾胃阳虚40例,阳虚兼瘀45例。男46例,女3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1年。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胃溃疡10例,萎缩性胃炎6例。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11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中.男性分别为42例、36例,女性分别为18例、14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0年以上。其中伴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临床诊断及疼痛分级:分别按国家中医药待理局内科病证诊断标准和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修订的急症胃痛诊疗规范诊断。2治疗方法治疗组:药用太子参15g,在答、白术、陈皮、机壳各10g,扁豆12g,山药309.砂仁6g。辨证加减:气滞证加甘松10g,天仙藤6g;虚寒证加高良姜10g;胃湿热证加黄连10g;…  相似文献   

10.
自1987-06~1995-08笔者用自拟胃安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120例,并全部病例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时设健康人50例作血液流变学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20例,其中男42例,女78例;年龄17~30岁31例,31~56岁89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0年。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胃病症状及体征,且经胃镜检查及胃液分析,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79例、十二指肠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其中11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2例为  相似文献   

11.
1995~1997年,我院以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4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岁以下者2例,21~30岁者19例,31~40岁者33例,41~50岁者7例,51岁以上者3例;病程最长者24年,最短者1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浅表性胃炎21例,肥厚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29例。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29例,其中萎缩性胃炎17例,浅表性胃炎11例,肥厚性胃炎1例;肝脾不调型18例,其中萎缩性胃炎8例,浅表性胃炎6例,肥厚性胃炎4例;肝火犯胃型17例,其中萎缩性胃炎4例,浅表性胃炎4例…  相似文献   

12.
本人于1998—6~1999—6月期间,用快胃片治疗胃粘膜疾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60例均行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病种: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浅表性胃炎14例,糜烂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10例,肥厚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20~30岁32例,31~40岁7例,41例~50岁9例,51~60岁7例,60岁以上5例。病程:病程最长25年,最短7天,发病在一年以内者8例,1~5年者28例,6~10年20例,10年以上者4例,典型症状:胃脘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舌暗红,脉弦。  相似文献   

13.
行气散滞汤治疗胃脘痛8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兰  张煜 《中医研究》2003,16(2):35-36
胃脘痛为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我们对现代医学的各种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等引起的胃部疼痛 ,属于中医气机不畅 ,食滞中阻的胃脘痛 ,偏于实证的88例患者 ,采用董平主任医师的行气散滞汤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88例患者中 ,男 4 9例 ,女 39例 ;年龄最大 5 6岁 ,最小 2 4岁 ;病程 :1周~半年 32例 ,半年~ 1年2 1例 ,1~ 2年 17例 ,2年以上 11例 ,3年以上 7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1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 8例、胃溃疡 2 7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十…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笔者用中药固定剂型和方法治疗3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28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长者18年,多数为反复发作患者,初发仅1例。胃镜检查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者22例,幽门管溃疡者3例,十二指肠球炎1例。病例来源与选择 34例都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例,均于发病后来本院急症科就诊,立即收入留观室留观半天至1天而收  相似文献   

15.
笔者20多年来潜心研究难治性溃疡病的治疗,有较大进展,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5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经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在消化内科住院用西药正规治疗三个月以上未愈、而用溃疡汤治疗的病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1岁,平均45.4岁;病程最短3a,最长35a,平均7.2a;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2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临床表现:胃脘疼痛35例(100%),其中疼痛较剧,痛处不移29例(82.9%);泛酸22例(62.3%);腹胀28例(8…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辨证论治配合专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中,门诊54例,住院18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1。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后确诊。轻度萎缩31例,中度萎缩32例,重度萎缩9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不典型增生7例。合并消化性溃疡3例,胆汁返流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胃下垂6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临床以无食欲或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疼痛伴胀,暖气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胃功能紊乱系患者患糖尿病日久 ,出现恶心、呕吐、纳呆、胃脘痞胀或闷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功能紊乱 8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0例 ,男 4 8例 ,女 32例 ;年龄4 0~ 72岁 ;病程 3~ 5年 ;伴胃、十二指肠溃疡 5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8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10例。对照组 80例 ,男 4 6例 ,女 34例 ;年龄 4 6~ 70岁 ;病程 2~4年 ;伴胃、十二指肠溃疡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1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8例。1.2 诊断标准 :胃肠造影有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 ,十二指肠球部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68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另经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6岁;浅表性胃炎62例,浅表一萎缩性胃炎2例,萎缩性胃炎4例;HP 20例,~11例;病程2个月~6年。对照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4岁;浅表性胃炎36例,萎缩性胃炎2例;HP+11例,~7例;病程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9.
<正> 多年来,我们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理论的指导下,治疗50例慢性胃炎,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应用的点滴体会,介绍于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2岁,平均病程8.8年。本组病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既有脾胃虚的证候,又有阴火旺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浅表胃炎兼十二指肠球炎、球部溃疡,食道炎共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兼十二指肠球炎、球部溃疡共4例,慢性浅表萎缩(?)胃炎5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 1 988~ 1 998年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1 6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自 1 988年以来经胃镜检查确诊为 CAG的2 2 2例病人随机分为半夏泻心汤组和西药组。半夏泻心汤组 1 66例中 ,男 1 0 3例 ,女 63例 ;年龄 2 5~ 66岁 ;病程 1~ 2 6年。伴肠上皮化生者82例 ,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3 3例 ,十二指肠球炎 1 2例 ,胃粘膜分离出 HP76例。西药组5 6例中 ,男 3 8例 ,女 1 8例 ;年龄 2 6~ 66岁 ;病程 1~ 2 8年 ;伴肠上皮化生者 2 8例 ,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1 6例 ,十二指肠球炎 5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