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调控元件对HBV 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调控元件增强子Ⅰ(ENHⅠ)及前S2(Pre-S2)抗原基因对HBV 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从HBV 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中分别扩增HBsAg、PreS2-HBsAg、HBsAg-ENHI和PreS2-HBsAg-ENHⅠ基因片段,重组到VR1012载体中,构建4种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并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免疫化学、酶联免疫分析(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等方法检测其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及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转染的HepG2细胞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ENHⅠ及Pre-S2抗原基因均可增强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免疫接种小鼠后第2周产生抗-HBs及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Pre—S2抗原基因可增强HBV 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抗-HBs及HBsAg特异性CTL的产生,ENHⅠ基因对免疫应答无影响。结论ENHI及Pre—s2抗原基因均可增强HBV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Pre-S2抗原基因可增强HBV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引起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AIM: To construct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of full-leng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type C genome, which contain lamivudine-resistant mutants (YIDD, YVDD) or wild-type strain (YMDD), an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HBV DNA and antigen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in HepG2 cells. METHODS: Three HBV full-length genomes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plasmids pMD18T-HBV/YIDD, pMD18T-HBV/YVDD and pMD18T-HBV/YMDD, using PCR. Thre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generated by inserting each of the PCR products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cDNA3.1 (+), between the EcoRI and HindⅢ sites. After being characteriz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ected into HepG2 cells. At 48 and 72 h post-transfection, the levels of intracellular viral DNA replication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HBsAg and HBeAg in the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was determined by ELISA.
RESULTS: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thre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correctly constructed. After transfecting the plasmids into HepG2 cells, high levels of intracellular viral DNA replication were observed, and HBsAg and HBeAg were secreted into the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CONCLUSION: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pcDNA3.1 (+)-HBV/YIDD, pcDNA3.1 (+)-HBV/YVDD or pcDNA3.1 (+)-HBV/YMDD, which contained HBV genotype C full-length genome,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fter transfection into HepG2 cell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efficiently expressed HBV DNA, HBsAg and HBeAg. Our results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HBV lamivudine-resistant mutants.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尽量接近人类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感染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中国地区高流行的人HBV C基因型具有复制能力的1.2倍HBV基因组为材料,构建可高效表达HBV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pZAC2.1-HBV。利用尾静脉水动力注射法将pZAC2.1-HBV注入小鼠。结果瞬间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后,在细胞上清和裂解液中检测到HBsAg。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可持续表达14天,随后抗-HBs、抗-HBe出现。同时在14天之内可检测到血清中HBV-DNA特异片段。结论采用水动力注射法成功建立HBV感染急性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HBsAg真核表达质粒及其诱导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pcDNA3.1-S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质粒DNA的免疫效果。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pcDNA3.1-S;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和COS-7细胞,48h后,再ELISA的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细胞中HBsAg的表达,同时同质粒DNA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HBs抗体水平;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小鼠肿瘤细胞HBsAg特异性CTL反应。结果 重组质粒pCI-S和pcDNA3.1-S转染的HepG2和COS-7细胞培养上清液和sAg均为阳性。DNA免疫小鼠血清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HBs抗体,免疫小鼠脾细胞可检测到校强的HBsAg特异性CTL反应。结论 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pcDNA3.1-S可在HepG2和COS-7细胞中高效表达,DNA免疫小鼠成功地诱导出抗-HBs和HBsAg特异性CTL反应。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华  骆抗先  胡静  曹虹  何海棠 《肝脏》2006,11(6):391-393
目的 用腺病毒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导入小鼠体内,研究HBV表达产物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用AdEasy系统构建含HBV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AdHBV-WT,感染HepG2细胞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物中的HBsAg、HBeAg和HBcAg.AdHBV-WT经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和浓缩后,经滴鼻途径感染BALB/C小鼠,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重组腺病毒AdHBV-WT感染HepG2细胞后,有效地表达出HBV的各种抗原.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可诱导抗-HBc的产生.3H-TdR摄入实验表明,AdHBV-WT可诱发小鼠产生HBcAg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结论 HBV全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可表达HBV的各种抗原,并可诱发小鼠产生HBcAg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在动物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C区为靶位,动物实验体内观察RNA干扰抗HBV的效果。方法以流体动力学法建立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将pcDNA 3.1-HBV和体外细胞实验证明有效的小干扰 RNA(siRNA)尾静脉共注射BALB/c小鼠;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HBV C-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结果在小鼠体内,siRNA 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干扰效果至少持续3 d。结论靶向HBV C区的siRNA在动物体内能有效抗HBV。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作为类病毒颗粒载体融合表面抗原"a"决定簇的基因疫苗和蛋白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寻求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分别扩增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sAg 100~162 aa部分、HBcAg 1~78 aa部分和HBcAg 83~144aa的基因序列,目的 基因连接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内.将嵌合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融合蛋白.分别用真核表达质粒和纯化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加强免疫并定期采血,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评价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效果.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单向方差分析. 结果嵌合基因免疫后可以产生有效的抗-HBs"体液免疫"应答,免疫0、2、4、6、8、10、12,14周时的S/N值分别为1.05±0.20、2.69±0.38、4.48±0.50、6.61±0.49、6.95±0.19、7.43±0.31、8.11±0.14、7.43±0.31,F值分别为1202.021和200.059,P<0.01.未引起明显的抗-HBc"体液免疫"应答却获得了明显的HBcAg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融合蛋白免疫后也能获得有效的抗-HBs"体液免疫"应答,但针对HacAg的体液应答却较强;可以产生较强的HBcAg特异性增殖反应,而没有明显的HBsAg特异性增殖反应.嵌合基因免疫组较融合蛋白组的细胞免疫应答明显增强,体液免疫应答相对较弱. 结论 以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为载体的包含HBsAg"a"决定簇的融合基因疫苗相对于其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及其病毒清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注射以下质粒:A组pcDNA3.1-S 100μg;B组:pcDNA3.1-GM-CSF-S 100μg;C组:pcDNA3.1-S-GM-CSF 100μg;D组:pcDNA3.1-S 50μg pcDNA3.1-GM-CSF 50μg;E组:pcDNA3.1-GM-CSF 100μg;F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μg;G组:pcDNA3.1 100μg;H组:磷酸盐缓冲液(PBS)100μl。于质粒注射前4d肌肉注射0.25%bupivacaine溶液100μl,诱导骨骼肌细胞变性。以HBsAg和GM-CSF的融合乙型肝炎表达质粒免疫HBV转基因小鼠,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表达水平及肝细胞HBsAg的表达,检测脾细胞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 质粒加强免疫4周后血清HBsAg检测结果A组为28.28±15.32、B组为10.77±9.18、C组为44.16±8.30、D组为21.93±13.28、E组48.04±3.60、F组为38.3±11.66、G组为47.03±3.96、H组为51.46±4.70,F=11.262,P<0.01,其中B组血清HBsAg滴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IL-2分泌水平(pg/ml)A组为25.5±7.5、B组为48.5±11.3、C组为4.0±2.5、D组为38.0±8.5、E组为3.7±2.1、F组为6.5±2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Eg95重组抗原(rEg95)、费氏佐剂(FCA)、pcDNA3-Eg95基因疫苗、pcDNA3质粒和生理盐水,收集各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体IgG和IgG2a亚类水平;采集脾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rEg95免疫组小鼠在第二次免疫后开始检测到抗Eg95抗原的IgG,并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在第1次免疫后第10周时,免疫抗体滴度可达到1∶25,600。Eg95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产生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可达1∶3,200,但是低于Eg95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pcDNA3-Eg95免疫组产生IgG2a亚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Eg95组。在第四次免疫后,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检测证实rEg95和pcD-NA3-Eg95免疫的小鼠,其脾细胞均可在体外被特异性刺激增生。结论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均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性CTL并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PTD-HBcAg、HBcAg和阴性对照分别与等体积的弗氏佐剂乳化后皮下免疫小鼠;第14d,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分别用PTD-HBcAg、HBcAg、PTD和PBS加强刺激后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IL-4和IL-10;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检测,效应细胞对HBsAg、HBVDNA的抑制作用及对HepG2.2.15细胞、HepG2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PTD-HBcAg组分泌的IFN-γ、IL-12、IL-4和IL-10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HBcAg融合蛋白组较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有更明显的病毒抑制作用(P0.05);PTD-HBcAg组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HBcAg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PTD-HBcAg可诱导HBV特异性CTL,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1.
不同载体及靶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DNA载体及靶基因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不同载体HBV S基因疫苗(pCR3.1-S,pcDNA3-S)和HBVC基因疫苗(pCR3.1-C)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2 wk后追加免疫一次,用ELISA法及MTT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抗HBc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免疫接种2 wk后小鼠血清抗-HBs及抗HBc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载体pCR3.1的表达效力稍高于pcDNA3,但同一基因不同载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靶基因血清抗体滴度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刺激指数pCR3.1-C组明显高于单纯pCR3.1-S注射组.结论两种载体均可以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但同一基因不同载体间无显著差异.HBV S和C基因疫苗均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强度;C基因以细胞免疫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cDNA3HBsAgGRA1DNA接种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方法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GRA1、HBsAg抗体及亚类水平;提取各免疫组小鼠肌肉组织DNA进行PCR检测;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各免疫组小鼠。结果经pcDNA3HBsAgGRA1免疫组小鼠产生抗GRA1和HBsAg抗体,且抗GRA1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RA1单独和GRA1与HBsAg混合免疫组。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pcDNA3HBsAgGRA1免疫组小鼠,其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结果提示HBsAg可能起免疫佐剂作用。结论将GRA1与HBsAg融合明显增强了GRA1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和表达旋毛虫肌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 (Mr) 31000抗原结构基因 (TspE1)的重组质粒。 方法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特异性扩增TspE1基因 ,构建重组质粒 pUC18-TspE1,并将TspE1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用基因枪免疫小鼠 ,通过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重组质粒在皮肤组织内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 成功构建 pcDNA3-TspE1重组质粒 ,并在小鼠体内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细粒棘球绦虫Eg95抗原基因疫苗(pcDNA3 Eg95)体外瞬时表达,探讨其诱导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 方法 pcDNA3 Eg95经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瞬时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g95抗原信使RNA(mRNA)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 ting)检测Eg95蛋白的瞬时表达情况。pcDNA3 Eg95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IgG和IgG2a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pcD NA3 Eg95瞬时表达组有Eg95抗原基因mRNA表达,ELISA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可在HeLa细胞中特异性表达Eg95蛋白。用pcDNA3 Eg95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第3周出现特异性IgG免疫应答,持续升高至第10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从第2周开始,小鼠血清IgG2a应答即为阳性,且长时间(至第10周 )维持较高水平,与pcD NA3空质粒组比较,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用原核表达的Eg95重组蛋白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有明显的T细胞增殖反应。pcDNA3 Eg95基因疫苗免疫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pcDNA3空质粒组(P<0.01)。结论 pcDNA3 Eg95基因疫苗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和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构建pcDNA3?HBsAg?p30?ROP2多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方法 根据重组体pcDNA3? p30?ROP2酶切位点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基因序列等因素设计合成引物, 扩增HBsAg目的基因片段, 再应用酶切、 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sAg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p30?ROP2表达载体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初筛, 再采用 酶切、 测序等技术对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HBsAg?p30?ROP2进行鉴定。 结果 结果 PCR扩增出HBsAg基因片段, 构建 了pcDNA3?HBsAg?p30?ROP2多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R与酶切结果显示, 该基因片段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 测序结果显 示该重组表达载体包含了p30?ROP2和HBsAg目的基因的完整序列。 结论 结论 成功构建了多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HBsAg?p30?ROP2, 为进一步研究多基因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为靶位,观察小干扰RNA(siRNA)在动物体内抗HBV的效果。方法 以流体动力学法建立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将pcDNA3.1-HBV和细胞体外实验证明有效的siRNA尾静脉共注射Balb/c小鼠,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小鼠血清中HBsAg,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血清HBV D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BV S-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结果 在小鼠体内,siRNA能有效抑制HBsAg的分泌,降低HBVDNA的滴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证实HBsAg、HBcAg刚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干扰效果至少持续3d,而无关siRNA则无抑制作用。结论 在动物体内靶向HBV S区的siRNA能有效特异抑制HBV。  相似文献   

17.
流体动力学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稳定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动物模型,观察该模型动物体内不同时间点各种HBV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流体动力学法尾静脉注射BALB/c 小鼠pcDNA3.1-HBV,1 wk内检测各种HBV 标志物,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血清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 HBc,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BsAg和 HBcAg.结果:成功建立一种急性HBV感染动物模型, 第1天血清中HBsAg表达达高峰,后逐渐降低, HBeAg表达量少,分别在第4、5、7天检测到抗HBc,抗HBe,抗HBs,d1 HBV DNA滴度亦达高峰,后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示HBsAg呈胞质内弥漫性分布,HBcAg亦主要为胞质型分布.结论:以流体动力学法建立的HBV模型是一种新型有效的HBV感染动物模型,能稳定较高水平表达大部分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周期型马来丝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mGAPDH)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GAPDH,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以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为模板,RT-PCR方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与pGEM-T Easy克隆载体连接,筛选出阳性克隆.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pcDNA3-BmGAPDH表达载体,将纯化的pcDNA3.1-BmGAPDH和CpG经后腿胫前肌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间隔2周.用RT-PCR方法检测肌肉组织内目的 基因;用噻唑蓝(MTT)法、ELISA方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BmGAPDH真核表达载体,基因片段全长为1020 bp.DNA序列分析与基因库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该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小鼠后,从小鼠肌肉组织扩增出目的 基因重组质粒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分别为1.398、1. 006和1.017(P<0.05).重组质粒组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163.905、58.589、51.317 ng/L和107.906、27.111、34.627 ng/L(P<0.05).免疫佐剂CpG与疫苗同时注射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表现为IFN-γ水平和免疫4周后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显著上升.结论 pcDNA3.1-BmGAPDH真核表达载体能在小鼠体内表达并可诱导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病毒PreS/S区基因序列,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2例,其中HBV DNA阳性者12例(实验组),其余20例为HBV DNA阴性。另外选取HBsAg阳性、HBsAb阴性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12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体外扩增两组患者HBV PreS/S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比较两组间PreS/S基因变异情况,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HBeAg阳性率、HBsAg滴度及HBV DNA水平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基因型分布亦相似(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PreS1区、PreS2区、S区、MHR(主要亲水)区及"a"表位区各区域的核苷酸替换率相当(P〉0.05)。实验组中1例患者的PreS区有一长约144bp的片段缺失,位于PreS/S区nt285~428位(PreS1区末端及PreS2区起始部)。结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现象与PreS/S区基因突变无明显的相关性,HBsAb的出现对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且HBV DNA亦阳性的患者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