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开封市顺河回族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甲流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顺河区甲流病例28例,报告发病率为10.84//10万,均为轻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途径、临床表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隆回县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学生37例,教师1例,孕妇2例,10月和11月为隆回县甲型H1N1流感高峰期,分别为11例和19例,均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随着学生广泛接种甲流疫苗后,从12月开始,学校聚集性疫情减少,2名孕妇被确诊为甲流病例。结论隆回县甲型H1N1流感综合防控措施取得实效,甲流疫情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东莞市2009年甲型HIN1流感(简称甲流)疫情及防制措施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分别来源于东莞市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感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首例甲流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共发生甲流确诊病例518例,其中重症病例27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发生率为5.21%,病死率为0.58%。518例中男性占61.58%,女性占38.42%;学生占75.10%;15岁以下人群占62.74%。3例死亡病例均为学生,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期共发生暴发疫情50起(学校47起),罹患率最低为0.87%(32/3 674),最高为17.00%(68/400),暴发疫情中确诊甲流病例260例,占2009年甲流报告总病例数的50.19%。甲流就诊趋势指数及暴发疫情时间分布显示发病高峰为11月份。甲流的流行及防控可分为严防输入、局部暴发及社区扩散、多点暴发和社区流行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了侧重点不同的防控措施。结论东莞市2009年甲流发病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的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于2009年5月11日在四川省出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辽宁省于6月10日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辽宁省朝阳市于9月12日传人第1例病例,9月30日出现第1例本地确诊病例,无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至12月末,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95例.为进一步了解朝阳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征,及时为流感疫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将经过实验室核酸检测的410例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监测的222例病例及800份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血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茂名市21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茂名市2009年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下载茂名市各地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31日至11月20日,茂名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12例,其中209例为轻症病例,2例重症病例,1例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1例,本土感染病例211例;10~24岁年龄段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68%;以学生病例为多占89.62%;发病数自8月份开始呈逐月上升趋势。结论茂名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本土感染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安县本地区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点,为明年可能出现的“第三波”甲流疫情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县地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安县地区处理甲流疫情的调查处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截至目前,安县共计发生6起甲流疫情,6起甲流疫情都于学校发生。经咽拭子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者共计12例。结论学校是安县地区发生甲型H1N1疫情的主要场所,学生成为感染甲流的主要人群。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甲流再一波高峰中要做好“两个确保”:确保少在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暴发疫情,使疫情减少扩散;确保少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疫情迅速蔓延,截止10月23日,全球报告实验室确诊甲流病例达41.4万例,死亡病例接近5 000例.我国报告的病例也骤增,一些学校出现聚集性病例,部分地区进入了流感高发期,北京监测数据表明;流感样病例中约三分之一的病例属于甲流病例,部分省区也陆续报告重症病例死亡个案.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平谷区1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忠  薛慧  刘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8-18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模式,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的150例甲流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防控策略进行关联,评价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甲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5.33%;职业分布以中学生为最多(101例),占发病总数的67%;地区分布以城镇发病人数多于农村,占发病总数的62.67%;发病时间分布以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之后疫情呈现下降趋势,至11月份疫情进入平稳、低发水平。结论该地区甲流发病特征与北京市总体甲流疫情流行特征相符,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墨西哥、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迅速蔓延全球,截至2010年1月3日,全球出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208个,死亡病例达到12799人。截至2010年1月2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120940例,治愈111057例,在院治疗7153例,居家治疗2071例,死亡659例。为积累经验,现对金华市收治的50例重症及危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泉州市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现状及人群抗体水平,为判断疫情、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泉州报告的甲流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病例对照法,分年龄层随机抽取已接种和未接种甲流疫苗的健康人群检测病毒抗体。[结果]截至2010年6月30日,泉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病例577例,其中重症86例,危重9例,死亡4例;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市中心地区和沿海高于山区,病例主要分布在6~10岁组。疫苗接种与未接种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和23.3%(2=32.042,P0.01);6~17岁组与18~55岁组总体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小年龄组为甲流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监测,及早发现异常信息,有效防控;积极实行疫苗接种,提高全人群抗体水平,有效构筑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南通市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和2010年南通市甲流发病率分别为8.24/10万和1.03/10万。2009年崇川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港闸区和开发区。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81.56%,学生病例占53.76%。疫情在2009年9月和12月形成2次流行高峰,2010年5月起无病例报告。2009年报告14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校园。[结论]0~29岁的儿童、青少年是甲流防控的重点人群。对人群易感状态进行持续监测,对病原体变异情况开展常规监测,实现甲流监测体系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对进一步防控甲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评价甲型H1N1流感("甲流")学校疫情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福州市晋安区甲流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控制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报告学校甲流疫情33起,流感样病例1 242例,平均罹患率2.9%。聚集性暴发疫情在学校罹患率〈1%时采取干预措施效果较好;适时班级停课较全校停课效果好。追踪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 858人,仅1.7%医学观察期间发病。流行后期翌年1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未接种组血清阳性率达76.9%(40/52)。结论在甲流社区广泛传播时,对学校聚集性暴发疫情需采取隔离病例、适时停课、做好健康监测和管理、落实晨检制度、开窗通风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安康市流感检测结果,以确认下一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集病例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从2009年8月27日到12月31日止,共接受399例疑似甲型H1N1接受筛查的病例中,共有53例(13.3%)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12例(3.0%)被确认为季节性流感(H1、H3型),其他型77例(19.3%)。结论安康市甲流确诊病例以学生为主,暴发疫情的主要场所为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间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国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疫苗接种一年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队列研究,观察封闭单位内接种甲流疫苗者(接种组)和未接种甲流疫苗者(对照组)在一起甲流爆发疫情中罹患率的差异,以疫苗保护率和保护效果指数分析甲流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结果接种组305人,未接种组622人,均为男性,接种组与对照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接种一年后发生甲流爆发疫情,报告流感样病例118例,罹患率12.73%。接种组甲流罹患率8.20%,低于对照组的罹患率(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1,P=0.004)。疫苗保护率为45.15%,保护效果指数1.83。结论国产甲流疫苗接种一年后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继20世纪3次流感大流行之后,2009年3月在北美地区(墨西哥、美国)发现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造成了21世纪第1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中国卫生部于2009年5月11日宣布确诊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6月2日报告首例输人性新甲流病例,至2010年元月19日,检出最后1例病例,流行期间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475例.现将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2009年甲型H_1N_1流感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在浙江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甲流个案信息、病原学监测数据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浙江省甲流报告发病率为25.18/10万,病死率为0.26%。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占85.76%;有91.23%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疫情分别在9月和11月中下旬形成2次流行高峰,第2次流行高峰的强度约是第1次的4.09倍。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0~29岁中的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龙岩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09~2010年甲流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8月11日报告首例输入性甲流病例,至2010年年底,全市累计报告甲流病例302例,其中重症4例,危重1例,无死亡病例。2009年发病率为9.26/10万,2010年发病率为1.49/10万。年均发病率,新罗区最高(5.37/10万);男性为6.32/10万,女性为4.35/10万;10~14岁最高(23.44/10万)。302例病人中,学生占69.54%,2009年10~12月发病的占84.44%。2009年发生聚集性疫情4起,发病43例,均在学校中。[结论]中小学校是龙岩市甲流疫情的重点单位,学生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温泉县2009年10~12月4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结合疫情处置资料,分析疫情发展特点.结果 温泉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为两个阶段:输入性阶段和散发阶段.4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7~18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共发病41例,占93.18%;疫情主要发生在10、11月;散发出现于各乡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较快控制,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场所,必须对其加强监测,当疫情出现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衢州市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流行特征及监测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衢州市2009年甲流疫情资料及监测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衢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流238例,其中重症16例、危重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238例甲流病例中,累计住院治疗61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5.63%。柯城区报告病例数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73.53%,发病时间先上升后下降,以11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占所有报告发病数的61.34%,无医务人员感染。监测结果显示,衢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的阳性率为59.18%,甲流占所有阳性结果的61.80%。结论前期围堵为甲流防控争取了时间,今后还应加强疫情监测的强度和分析的深度,将甲流疫苗接种列入计划免疫,适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