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由中医药学拓展到非中医学学科领域,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突出中医特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医思维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培育都有积极作用,对培育突出中医特色的新型开放型人才有重要意义;中医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医理论教育、形成良好的中医思维氛围、鼓励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技能等途径来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学习中医首先是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学习,而教授中医学知识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本文从注重整体研究、强调功能联系、擅长取象比类、重在辨证论治、善用中和思维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院校大学生是在西方逻辑思维模式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中医学是东方古代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其思维模式具有逻辑和非逻辑的双重特点.当前中医教育在专业思想稳固性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对中医学理论在思维与认知上存在缺陷.充分认识中医学本身的思维特点,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是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医思维是中医应用的基石,要构建中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必须突破现行教育模式下中医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中、西医思维,即培养模式化、标准化分型辨证、辨证用药思维弱化、中药药理选方用药思维、以实验代替临床实践、毕业前临床标准化考核等方面的束缚,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打破中西并重的格局、开设中医思维学课程、重视经典著作研读、摆脱标准化分型辨证思维束缚、延长临床实践时间、减少验证性培养方法,其中兴趣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培养、中医经典精读、中医学术流派经典精读、现代医学基础培养、中医导师临证、独立临证等是立足思维培养,构建中医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阶梯。培养过程如始终以中医思维为抓手,尽可能避免各种束缚,构建中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势必可以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中医思维功底的中医应用型人才,并为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问卷调查本科中医教育中的中医思维建立情况,了解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和认知情况。方法:以大一和大五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比较两者的差异,分析大五学生的状态。结果:50%的题目大五的正确率高于大一,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74%的大五学生认为其中医思维建立的具有中等程度和明显变化;中医诊疗中应用较广泛的中医思维以及中西医思维主要差异性思维依次为整体思维、辨证思维、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中医思维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单一因素;38.57%的大五学生认为自身思维认知无提升需要,42.9%的学生说不清楚。结论:大五学生的中医思维优于大一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本科中医教育中建立一定的中医思维,但象思维的认知有待提高;中医思维提升应从多方面入手;不少学生还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思维建立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并实施“521能力工程”,凸显中医思维能力培养;以“校院一体,双导师制教学”改革为重点,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互为补充,渗透中医思维方法的个性化教学;结合不同课程的中医思维特色,提升学生中医思维能力;通过连贯性病案教学、系统性临床实训、台阶递进式病历训练、反复临床实践等,方法训练强化中医思维;传承创新中医文化,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模式;多元化成绩评价,加强中医思维综合运用考核。通过改革,提升了学生中医思维能力,中医基本功扎实,岗位适应时间明显缩短,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9.
基于“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弱化”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共性问题,提出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开设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的教程,增加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过渡环节,采用点线面教学设计、教考分离与多元评价的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立了多元、开放、动态的培养模式,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实现强化中医思维的核心目的,为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思维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医临床思维在过程和形式上,都表现出与西医学不尽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一套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培养尤其重要。提出“加强基础理论、重视临床实践、利用案例教学、辅以多学科知识”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期能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严冬  彭海燕  周颖 《新中医》2022,54(13):213-216
目的: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临床基础课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分为对照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对照教学组采取传统授课教学,试验教学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结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组学生均多数认为分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部分。多数学生偏好于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对照教学组仅44.74%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文化渗透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积累中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弱化中医思维的趋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采纳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使其得到传承。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现状,培养中医骨伤科学复合型人才。加强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重视传统骨伤科经典,提倡医教研协同的培养模式,倡导从基于问题的教学(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BL)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未来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具备中医思维的骨伤科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具有中医思维者方为中医。中医思维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治疾病。中医思维是中医学者在学习实践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思维和意识水平的提高,对中医学这门科学形成的个人的态度、观点和方法模式的整体反映。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作为培养中医人才主体的中医本科专业其学生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现状等问题,在中医急诊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临床急诊思维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急诊观念、急救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之进一步掌握急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而成为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理论有了初步认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中医儿科,并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考虑。1阴阳五行与中医儿科1.1纯阳之体,稚阴稚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深入理解阴阳理论,有助于  相似文献   

16.
张家玮 《世界中医药》2012,7(5):377-379
中医学里"一"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以气为本的唯物观是中医"一"的思维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观必须以"一"的思维为前提,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必须以"一"的思维为指导,学习中药和方剂必须以"一"的思维作依托。鲁兆麟教授认为,加强对中医"一"的思维的理解和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古代哲学课程教改课程组立足于"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依托教育部国家级"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为出发点,制订了侧重于古代哲学思想、思维方法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从探析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与中医学关系入手,明确了中国古代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开展课程改革的3大途径和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形成了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于中医理论体系确立之时,它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的结合抽象思维方式,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即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医大学生学习中医的障碍和影响中医信念与中医思维的不利因素分析,提出高等中医教育要培养"铁杆"杏林学子,首先必须确立和坚守中医思维,传道授业坚持不西化,要采取改革课程体系、实行本导制、熟读中医经典、早临床多实践、中西医结合其根应在中、培养多类型中医人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侠  刘云霞 《中医教育》2012,31(2):80-82
“六顶思考帽”理论最早由马耳他医学博士爱德华·德·波诺提出,其宗旨是建立一种富有热情和勇气、具有创造性的更科学的思维模式.它是用白、红、黑、黄、绿、蓝6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6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可以打破人们惯常的思维,对所有的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讨论,大大减少失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1]4-13.由于这种思考方式灵活高效,操作简便,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并在企业界、教育界和政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我校在临床研究生课程中设有“中医临床思维”和“西医临床思维”的考试课程,其目的就是要求医学生在校期间即应建立一种良好的临床思维,如果把“六顶思考帽”运用于中医临床思维,则能扩大想象空间,弥补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