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放射性核素脾显像是观察脾组织功能和形态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应用核素脾显像对良性血液病自体脾移植患者的移植脾功能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术后病死率较高的凶险感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维护脾脏的正常功能,我们对30例需要进行脾切除的患者,包括脾外伤和脾功能亢进者,在行脾切除的同时行自体脾移植,移植后的牌组织经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免疫学检查,逐渐增大并具有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腹膜后带蒂脾移植在严重脾外伤保脾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9例严重脾外伤病人保留脾上下极带血管蒂的脾片(或脾块),就近腹膜后造穴植入.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在术后3~12个月观察移植脾彩超、核素扫描、血常规、血小板及IgM、IgG、补体C3水平.结果 9例病人术后彩超、同位素扫描(99m锝)随访观察,移植的脾组织显像清晰,血常规、血小板及IgM、IgG、补体C3均维持正常水平.结论 腹膜后自体带蒂脾移植能够长期存活并能维持一定的免疫功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小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求直接评估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免疫功能.方法:33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假手术组,术后6月静脉注射岩碳粒后在不同时相点取脾组织切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情况.结果: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具有与原位脾同等的吞噬能力.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能够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防脾切除术后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者常进行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我们对13例自体脾片移植后的病人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肝脾显像观察,以判断移植后的脾片是否成活。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例被检查者中,男12例,女1例。年龄20~53岁,平均31岁。术后检查时间13~59个月。均为外伤性脾破裂而急诊入我院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门脉高压症自体脾移植前后行^99Tc^m-植酸钠胶体肝脾显像,探讨其对移植脾成活及其功能状态的评价作用。方法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脾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正常人20例,计划行自体脾移植术的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24例,所有入选者均行^99Tc^m-植酸钠胶体肝脾显像,门脉高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年分别进行肝牌显像,以肝组织、脾脏最“热”点为中心选取感兴趣区,计算前位和后位肝脾计数比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入选者肝脾显影清晰,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肝脾平均计数比值明显降低(t=11.8,P〈0.01),经自身脾移植术后该比值可再度回升(t=9.5,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t=6.9,P〈0.01),说明该方式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总体上是有效的。结论自体脾移植是解除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措施,^99Tc^m-植酸钠胶体肝脾显像是检测保留I陛脾手术后脾脏成活及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脾移植术治疗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自体脾移植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和随访,并与同期实施的31例单纯全脾切除病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脾移植术组除2例高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移植脾块溶解吸收外,其余各例术后行彩超随访检查显示移植脾组织均显象良好;全脾切除术组有3例术后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经抢救脱险,而保脾组无一例发生OPSI;自体脾移植组与全脾切除术组比较,术后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免疫功能检测:全脾切除术组术后IgM值长期低于正常,而自体脾移植组术后IgM值有升高的趋势,但仍有脾功能不足。结论自体脾移植术可部分恢复脾脏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脾切除术的不足,对于无法行原位保脾术的脾损伤患者有相对的保脾价值,但对于高龄患者(年龄超过60岁者)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移植脾组织及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求直接评估自体移植脾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33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假手术组,术后6月静脉注射岩碳粒徨在不同时相点取脾组织切片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情况。结果:自体移植脾组织内巨噬细胞具有与原位脾同位等的吞噬能力。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能够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胡重文 《微创医学》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改良Sugiura 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 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情况.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止血效果确切.随访时间1/2~4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再出血率为2%.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下降,磁共振及同位素显像证实移植脾块成活.结论 改良Sugiura手术加部分自体脾移植手术操作较简单,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且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体脾组织移植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移植后三月的脾脏组织块具有正常的脾组织结构,移值方式以薄片状脾组织移植于大网膜为宜;脾移植后四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高,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恢复尚需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严重创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6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术,13例行脾动脉结扎 部分切除术,12例行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结果本组全部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B超检查提示:脾动脉结扎者无脾梗死情况,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者在移植部位可见脾组织回声波.结论对严重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或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即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脾破裂出血,又能维持脾脏功能.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全脾切除术后弥补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自体脾组织移植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40 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后行自体脾组织片移植在大网膜,随访1 ~6a。结果 37 例术后第5wk,患儿血小板和IgA、IgG、IgM恢复正常(92 .5% ) 。3 例血小板高于正常(7 .5 %) 。25 例行放射性核素99m Tc 扫描,可见浓密的移植脾片影。结论 儿童自体脾组织片移植成为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保持脾脏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门静脉高压症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和水平,探讨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保脾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 例。术中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 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设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3 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脾脏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TIMP-2 的表达和水平。结果3 组脾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 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巨噬细胞内。残脾组和巨脾组脾组织MMP-2、MMP-9、TIMP-1 和TIMP-2 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残脾组和巨脾组升高;残脾组和巨脾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残脾组和巨脾组血清MMP-2、MMP-9、TIMP-1 和TIMP-2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残脾组和巨脾组升高;残脾组和巨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组织MMP-2、MMP-9、TIMP-1 及TIMP-2 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血清蛋白水平升高,提示残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脾损伤的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6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8例脾损伤患者的桩床责料。结果脾修补术31例,脾部分切除术11例,脾部分切除脾修补术2例,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移植术46例,脾切除术68例。脾切除术68例中,4例因严重多发伤术后死亡。结论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有保脾适应证的患者应行保脾手术,手术时可将多种保脾方法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英杰  彭明霞  沈朝敏  张玉惠  张国强 《浙江医学》2013,35(20):1820-18,221,863
目的:评价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44例,其中行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术24例(观察组),行全脾切除术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0d、术后2个月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10d及术后2个月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0d CD4比例及Ig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个月CD4比例、CD4/CD8及Ig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手术方式,保留了脾脏的部分或大部分功能,避免了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远期具有分流作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ITP患者自体脾移植再生脾免疫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自体脾移植后再生脾的免疫结构变化及其对原发病的影响。方法:对12例ITP患者行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术后6月活检再生脾组织,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和图像分析,结合透射电镜对脾组织的形态结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免疫细胞成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8.
儿童外伤性脾破裂诊治分析:附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病例.结果 10例患儿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0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取脾部分切除或修补术;5例全脾切除,其中1例实行自体脾移植术.术后随访61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无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 儿童脾外伤后应根据病情和脾脏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脾切除患儿自体脾片移植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病例。结果 10例患儿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0例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取脾部分切除或修补术;25例全脾切除,其中21例实行自体脾移植术。术后随访61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无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 儿童脾外伤后应根据病情和脾脏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脾切除患儿自体脾片移植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伴脾亢时行脾次全切除术前后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60%CCl4加5%乙醇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行脾次全切除术,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脾脏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脾脏中MT1-MMP、MMP2、TIMP1 mRNA的表达主要在血管内皮和血窦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网状细胞中,多位于红髓、脾索和脾小梁。蓝紫色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中。图像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MP9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棕黄色的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带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图像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脾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残脾其纤维化程度未见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