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是血小板活化脱颗粒反应中α-颗粒释放后的遗留产物。测定GMP-140可直接了解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作为血栓性疾病的体外诊断指标,也可作为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是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当血小板活化时。GMP-140表达在血小扳膜表面,且随血水板活化程度其膜GMP-140分子数增加,被认为是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较特异的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心肌梗塞,脑梗塞的病理基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是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简称GMP-140),分子量为140KD_2。当血小板活化脱颗粒时,血小板中的α-颗粒内容物释放,GMP-140与血小板质膜整合,并暴露在已活化的血小板质膜表面。测定血小板GMP-140可直接了解血小板活化程度,作为血栓性疾病的体外诊断指标。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SZ-51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GMP-14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3例(男5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31岁(19~66岁)。所选病例既往无心、脑、血管及肾病史,病程中未用过潘生丁、非甾醇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际志物之一,GMP-140随着血小板的活化整合到血小板膜表面,并随着血小板的破坏,释放入血。血小板的活化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斯匹林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人存在着明显的血小板功能亢进,血小板的活化易引起微血栓的形成,进而导致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人病情发展的一大特征。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延缓微血管病变,对于延长糖尿病人的生命意义重大。阿斯匹林(ASA)是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常用药物,本文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NIDDM)服用ASA前后血小板数目及血小板膜表面GMP-140(GMP-140)水平变化,以探讨ASA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NIDDM患者106例,依据1980年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微血管病变者诊断依据:①1984年10月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订眼底分级标准,眼底镜观察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②放射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告[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NP-140)是血小板的活化释放产物之一,其血浆浓度的改变与血栓性疾病有关.肌钙蛋白I(TnI)作为心肌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成分释放入血循环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2].本文报告GMP-140和TnI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某些疾病状态下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多种疾病中要发生活化反应并参与血栓形成,本研究利用自制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单位点免疫放射分析测定药盒,来研究血栓性疾病等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体内自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升高,且与病程相关,以梗塞后48h内为高峰;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肝炎和肝硬变伴有显著的血小板活化,而稳定型心绞痛、糖尿病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体内血小板活化不明显;血液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表明[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关.当血小板受到生理或病理因子刺激而发生活化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随α-颗粒内容物释放而与质膜融合,持久存在于活化血小板膜表面,成为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之一[2].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浆裂解出来的无核细胞,它在止血和凝血方面超重要作用。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主要位于静止血小板内α-颗粒膜上,此外还存在于巨核细胞、内皮细胞膜Weibelpalode小体膜和红白血病细胞内。GMP-140作为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特异性标志之一,参与止血、炎症和免疫等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冠心病人口服阿司匹林(aspirin,ASP)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旨在探讨ASP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聚集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皿小板在肿瘤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许多肿瘤细胞都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活化反应。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较特异的小血板活化指标。本文选择50例正常人,32例肝硬化患者、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例继发性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8周。测定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GMP-140含量并比较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GMP-140浓度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3.
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1(ET-1)为体内最强的血管多肽。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整合表达在血小板表面,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准川。本文对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T和GMP-140水平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P—选择素与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P 选择素介导白细胞与活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促使细胞内一些活性物质的释放 ,造成血小板活化 ,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形成。对P 选择素及其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 ,将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是血液循环中最小的无核细胞成份,胞内颗粒含量丰富。在正常血循环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当受到生理或病理因子刺激时,血小板发生活化,伸出伪足,释放胞内颗粒内容物,参与生理性止血或病理性血栓形成。血小板内含有颗粒主要有α-颗粒、致密体和溶酶体,其中含量最多、内容物最丰富的是α-颗粒,它含有多种与血小板功能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抗研制,人们对GMP-140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本文就GMP-140及其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生化法对32例DN患者进行了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DN患者血清Cys-C和尿液Alb及血小板GMP-140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尿mAlb、血小板GMP-14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42、0.6038,P〈0.01).结论 检测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及其与维生素E联用治疗冠心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者,探讨HDL-C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低HDL-C血症病人40例,分为辛伐他汀组及辛伐他汀与维生素E联合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Ox-LDL、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与HDL-C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浆HDL-C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接近正常对照水平。联合治疗组血浆Ox-LDL、TXB2浓度、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辛伐他汀组上述3指标(不包含HDL-C)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在体内HDL-C亦能有效抑制LDL的氧化修饰,联合使用辛伐他汀与维生素E提高HDL-C,降低Ox-LDL浓度后,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话化时,不仅形态及生化代谢发生改变,膜蛋白的结构和成份均要发生变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giycoprotein)(GMP-140)位于血小板内α-颗粒膜上,活化脱颗粒时便在血小板质膜上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临床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与血小板的功能异常有关。为此我们检测了7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GMP-140及ANP浓度探讨心功能不同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心肌细胞分泌ANP的功能。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选择无心血管、肺、肝、肾疾病和无感染无出血的健康人28例(男16,女12),年龄42~73岁,平均61.8岁,由本院体检组提供。 (二)心脏病组:76例(男56,女20)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毅  罗助荣  盖晓波 《中国微循环》2007,11(3):201-202,2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水平,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XB2、GMP-140的水平,增大剂量效果更显著,而对肝功能及血肌酸磷酸激酶(CK)影响不大。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其抗血小板活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