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患者62例。采用OLIF治疗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58.2±14.5岁;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6.6±11.7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患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通过测量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IDH)、椎间孔高度(IFH)、椎间孔面积(IFA)改变情况比较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8.4±8.2个月(8~36个月)。OLIF组术中出血量129.2±15.2ml,手术时间81.2±17.4min;PLIF组术中出血量205.6±23.8ml,手术时间127.8±26.2min,OLIF组均较PLIF组显著降低(P0.05)。OLIF组未发生血管、神经、腹膜、脏器损伤等术中并发症,PLIF组出现3例术中硬膜囊破裂,行术中硬膜囊修补术,其中2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O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2.39±0.82分、1.43±0.58分、(20.61±4.24)%;末次随访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1.97±0.66分、1.22±0.75分、(13.47±4.56)%。P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2.75±1.28分、1.54±0.79分、(21.88±5.94)%;末次随访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1.60±1.14分、1.61±1.15分、(15.12±4.71)%。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LIF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分别为10.54±0.88mm、20.86±2.67mm、206.24±11.45mm2;PLIF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分别为8.52±1.27mm、23.18±2.26mm、227.74±12.89mm2。两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和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疗效一致,但O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斜外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手术治疗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28例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组),2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4.38±5.5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OLIF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优于PLIF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侧凸Cobb角、SVA、CVA、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较均术前明显改善(P0.05),OLIF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微创手术,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自锚式腰椎侧方融合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患者35例,其中采用自锚式腰椎侧方融合器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13例(OLIF组),男7例,女6例;年龄48~75岁(56.2±15.4岁)。采用后方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22例(TLIF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8~76岁(48.2±2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腰痛和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小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23.1%),TLIF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22.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72个月(35.4±21.9个月),OLIF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分别为7.6±1.1分、7.8±1.1分、(58.9±10.8)%,1.7±0.3分、1.8±0.2分、(19.6±1.5)%和0.7±0.3分、0.7±0.3分、(18.3±0.7)%;TLIF组分别为8.0±1.0分、8.0±1.0分、(57.4±11.5)%,1.8±0.3分、1.9±0.3分、(20.9±1.2)%和0.5±0.1分、0.5±0.2分、(19.2±0.8)%;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锚式腰椎侧方融合器行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安全、有效,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DD)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7-01—2021-01收治的32例腰椎DD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LIF组和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组(LLIF组),每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价VAS评分和ODI评分,并测量腰椎前凸角(LL)和融合节段前凸角(FSL)。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12个月随访。OLIF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LLIF组,术中输血例数和椎间融合器沉降例数显著少(短)于L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LL、FS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IF和OLIF均是治疗腰椎DDD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融合手术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腰椎前凸。但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需输血的患者少,以及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T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1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82例DS患者。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1例行E-TLIF术,41例行OLIF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OLIF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E-TLIF组(P<0.05)。OLIF组术后1d时ESR、PCT、β-EP均显著低于E-TLIF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OLIF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E-TLIF组(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LIF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56例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OLIF组和PLIF组,各28例,分别采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入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椎体融合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6月、12月的腰背疼痛VAS及ODI评分,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 OLIF组平均手术时间(225±35) min,出血量(105±22) ml; PLIF组平均手术时间(135±2) min,出血量(226±85) ml;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 01)。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 5(12~16)月。两组患者术后12月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术前组间VAS及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月、6月及12月组间VAS、ODI评分比较,OLIF组优于PLIF组(P 0. 05)。所有患者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OLIF组术后屈髋无力1例,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逆向射精及肠道损伤等并发症; PLIF组术后脑脊液漏3例,伤口感染1例,足下垂2例。两组并发症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 6%vs. 21. 4%,P 0. 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OLIF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创伤小,安全性高,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腰部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F手术35例)的62例LSS患者,对比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定量指标(血清CRP和CK水平)和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ODI指数、椎间融合率)。结果 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LIF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患者术后1、2、3 d的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术后12、24、48 h的血清CRP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器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两种融合手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OLIF手术的创伤更少,组织创伤应激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斜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DL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OLIF治疗15例(OLIF组)、采用TLIF治疗15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5±2.3)个月,末次随访时OLIF组均获得椎间融合,TLIF组1例未完全融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ODI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 d时OLIF组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治疗DLS近期临床疗效良好。OLIF创伤小,ODI、椎间和椎间孔高度恢复优于TLI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枚融合器行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PLIF术中置入融合器数量的不同分为双枚组(30例)和单枚组(30例)。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腰椎局部前凸角、椎间融合及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两组术后7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单枚组较术后7 d均有明显丢失(P<0.05),双枚组较术后7 d均无明显丢失(P>0.05),双枚组均显著优于单枚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单枚组低于双枚组(P<0.05),融合器沉降率单枚组高于双枚组(P<0.05)。结论 双枚融合器行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降低术后融合器的沉降发生率,提高椎间融合率,良好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斜外侧腰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0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一2019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采用0LIF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74±1.63)个月。术后(12.66±3.64)周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随访期间,患者术后疼痛逐步减缓,功能逐步改善。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VAS和0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L)显著增加(P<0.05),而侧凸Cobb角显著减少(P<0.05)。至末次随访时,50例患者再次手术椎间隙均达到骨性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下沉。[结论]采用0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抗生素使用策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我院普外科所收治的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和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每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所需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93.33%(27/30),高于观察组76.67%(23/30)(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别(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8.07±0.82)×109/L、(27.66±4.85)ng/mL、(1.48±0.33)mg/L、(60.54±12.87)mg/L,较对照组低[白细胞计数、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0.14±0.96)×109/L、(49.78±5.37)ng/mL、(2.21±0.41)mg/L、(91.32±13.16)mg/L](P<0.05)。结论: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虽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OSAHS患者60例为OSAHS组;对照组为50例PSG监测正常且排除其他疾病者.分别测定CRP、ET-1、TNF-α水平.结果 OSAHS组血清CRP、ET-1、TNF-α分别为(7.87±6.56) mg/L、(84.24±23.46) ng/L、(24.83±5.89) n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CRP、ET-1、TNF-α水平在OSAHS患者中均升高,表明它们均参与了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OSAHS患者存在着系统性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将5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TLIF组(25例)和PLIF组(2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2个月Prolo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TLIF组均低于PLIF组(P0.05),术后Prolo评分及优良率TLIF组均高于PLIF组(P0.05)。结论 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血中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2)血液透析滤过组;(3)HD组,血液透析组,每组15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每周治疗1次,每组患者治疗3次,中间间隔1周,第1次及第3次治疗前、后各从动脉端采血5 ml,并留取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液,整批送检.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及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组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3±10)ng/L、(4±9)ng/L、(4±9)ng/L,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分别为176.0%、141.0%、187.0%,血液透析滤过组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39±15)ng/L、(36±14)ng/L、(45±16)ng/L,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分别为24.6%、22.1%、29.8%,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48±16)ng/L、(38±15)ng/L、(50±14)ng/L,治疗前差值比较分别为27.8%、23.9%、32.3%,3组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39、11.24、21.89,P均<0.01).结论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各类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不同,其中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及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埘细胞因子清除有效,血液透析组治疗对细胞因子清除基本无效,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及血液透析滤过组细胞因子清除效果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9~70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5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min,PLIF组(117.8±7.2)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mL,PLIF组(134.2±11.3)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例腰痛,1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SAP患者4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及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联合Gln的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早期肠内营养。在入院后第1、6、1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指标(CD 3+ 、CD 4+ 、CD 4+ /CD 8+ )等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在第1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6天,炎症指标CRP [ (56.31±18.04)mg/L vs (98.12±11.54)mg/L,P=0.037]、IL-6 [ (45.87±10.99)pg/mL vs (54.72±4.77)pg/mL,P=0.026]、IL-8 [ (45.15±9.27)ng/mL vs (59.03±4.87)ng/mL,P=0.013]、TNF-α [ (24.35±7.15)pg/mL vs (32.41±4.22)pg/mL,P=0.010]以及PCT [(1.11±0.49)ng/mL vs (1.50±0.30)ng/mL,P=0.024],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指标CD 3+ [(63.42±2.86)% vs (54.67±1.76)%,P=0.035]、CD 4+ [ (43.69±1.83)% vs (40.08±1.08)%,P=0.014]以及CD 4+ /CD 8+ [ (2.25±0.39) vs (1.87±0.22),P=0.006],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第11天,炎症指标CRP [(16.81±7.56)mg/L vs (43.01± 2.74)mg/L,P=0.009]、IL-6 [ (29.39±7.92)pg/mL vs (38.29±5.33)pg/mL,P=0.020]、IL-8 [ (30.73±9.26)ng/mL vs (39.69±5.26)ng/mL,P=0.018]、TNF-α [ (13.87±5.67)pg/mL vs (20.35±3.82)pg/mL,P=0.019]以及PCT [ (0.34±0.11)ng/mL vs (0.95±0.29)ng/mL,P=0.03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指标CD 3+ [ (69.68±1.87)% vs (61.14±1.21)%,P=0.017]、CD 4+ [ (54.27±3.23)% vs (45.30±1.59)%,P=0.007]以及 CD 4+ /CD 8+ [ (2.98±0.51) vs (2.01±0.28),P=0.012],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Gln的早期肠内营养比单纯的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降低SAP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对比分析Dynesys动态稳定与融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46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Dynesys组),24例采用后路融合固定(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期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3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按手术方式不同,将60例3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PLIF组(36例)和MIS-TLIF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随访时腰背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PLIF组随访12~20个月,MIS-TLIF组随访13~2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ODI评分两组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疼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发生脑脊液漏3例,MIS-TLIF组发生脑脊液漏1例、浅表手术部位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1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PLIF比较,MIS-TLIF治疗3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疼痛症状改善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