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嘴山市惠农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92例患者和94例同期筛查中最终确诊为非患者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PV、既往妇科疾病史、阴道不规则出血、孕次数多和产次数多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高、居住在城市、首次性生活(性行为)年龄晚、性生活前/后冲洗外阴、初孕年龄晚、初产年龄晚、丈夫性生活前进行冲洗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PV感染(OR=3.521)、产次数(OR=1.836)和阴道不规则出血(OR=2.217)为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汉明 《现代医院》2011,11(1):44-45
目的探讨汕头市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汕头市3所市级医院1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其他非肿瘤患者328例作为对照,对其婚育史、避孕史、HPV感染情况等进行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HPV感染、初次分娩年龄、初婚年龄、怀孕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吸烟、丈夫是否清洁包皮垢、宫颈炎、生产次数、及肿瘤家族史等因素被引入回归模型,以上因素均与宫颈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获得的前4位因素为:HPV感染、生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首次性交年龄等。结论 HPV感染是汕头市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生产次数多、人工流产次数多、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小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提出宫颈癌预防工作应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意识,同时应提高男性对宫颈癌防治的参与意识,宣传计生政策,加强各种男性避孕措施的使用,减少妇女宫颈炎及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此外,在普查中应常规增加阴道镜检查,行宫颈取材HPV检测与传统巴氏涂片结合,必要时使用先进的细胞学检测方法,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宫颈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做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16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女性160人作为对照组,对影响两组患者的宫颈癌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职业、学历、居住地、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平时阴道冲洗、结婚年龄、首次分娩年龄、阴道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包皮过长、性生活频率、是否避孕、性生活后阴道清洗及有无感染HPV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宫颈炎和感染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避孕和性生活后阴道清洗是避免宫颈癌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宫颈癌的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重视。积极戒烟、治疗宫颈炎、减少HPV感染,同时积极避孕并养成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地区调查其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49岁的1907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肿瘤家族史等。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病例组是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及中高度鳞状上皮病变者,共86例;对照组是经病理诊断正常者,共1737例。结果: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病例组HPV感染率为94.2%,对照组HPV感染率为11.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饮用井水、婚姻次数、性伴侣数及宫颈炎病史等5个因素具有显著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危型HPV感染(OR=154.5)和饮用井水(OR=2.8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上。当地井水的水质情况与宫颈癌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HPV DNA检测是一种较实用的宫颈癌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CIN) 和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02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病人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和宫颈癌的病例资料,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HPV感染是发生CIN及宫颈癌的最强危险因素 (0R=94 60), 其余依次为性伴的多性伴 (OR=9 .24)、5年内曾患STD病史 (OR=5 .10)、性伴数 (OR=2. 89);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HPV感染、性伴的多性伴及 5年内STD病史进入方程, 显示交互作用提高了患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结论: 深圳市女性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HPV感染, 性伴的性行为因素以及各种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因此应加强对宫颈HPV感染的认识与管理,加强人群的卫生宣教, 预防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襄垣县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在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其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对1997年妇女采用6种宫颈癌检查方法筛查后,进行问卷调查,卷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肿瘤家族史等,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病理学诊断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以上者86例,非癌及非鳞状上皮病变者共1784例作为对照.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0.8%(415/1997),病例组HPV感染率为97.7%,而对照组为14.2%,单因素分析后,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高危型HPV感染,初次性交年龄,流产史,性伴侣数,怀孕治疗史及肿瘤家族史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感染,性伴侣数和肿瘤家族史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显著关联,此外,HPV感染与男,女婚外性行为均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且随性伴侣数呈趋势性增高,结论:襄垣县妇女子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与该地区性生活,月经期及产褥期卫生不洁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7.
<正>宫颈癌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长期感染。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1]。人群对HPV感染及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以及对HPV疫苗的态度可以影响其感染及宫颈癌的发病。为了解杭州市外来务工女性HPV感染状况,了解其对HPV感染、HPV感染危险因素和HPV疫苗的认知情况,我们对在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体检及妇科门诊就诊的外来务工女进行检测及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宫颈糜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妇女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妇科门诊宫颈糜烂患者150例,对照组为来自同一医院的150名无宫颈糜烂病人,收集两组婚孕情况、性生活及生育史、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等信息,对宫颈糜烂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年龄组间31岁~35岁组宫颈中、重度糜烂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比对照组HPV感染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结婚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与宫颈糜烂发生显著相关,OR值(95%C I)分别为0.51(0.31~0.83)、0.50(0.31~0.82)、0.32(0.16~0.65)、2.29(1.31~4.01)、2.89(1.21~6.90)。结论首次性交年龄、婚孕年龄越小,孕、产次越多,HPV感染率越高的人群,发生宫颈糜烂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为和生物学因素与藏族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医学院确诊的100例藏族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就诊的200例非宫颈癌患者为非宫颈癌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0例藏族宫颈癌患者HPV阳性84例,感染率84%;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其中HPV16型60例,占71.43%;HPV18型14例,占16.67%。200例非宫颈癌患者中HPV阳性感染者89例,阳性率44.50%;HPV高危型85例,占95.50%。单因素分析宫颈癌诱发与HPV感染、初潮年龄,月经持续时间、经期性行为、初次性行为年龄、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次数、流产史、婚外性行为、避孕方式、外阴清洗和伴侣清洗与宫颈癌发生均有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OR=5.92,95%CI:2.17,16.14)、月经持续时间(OR=5.62,95%CI:1.06,29.70)、经期性行为(OR=11.24,95%CI:4.16,30.38)、初次生育年龄(OR=3.78,95%CI:2.27,6.30)、流产史(OR=3.74,95%CI:1.34,10.44)、婚外性行为(OR=1.69,95%CI:1.06,2.68)、初次性行为年龄(OR=0.10,95%CI:0.03,0.30)、避孕方式(OR=0.17,95%CI:0.06,0.48)、外阴清洗(OR=0.27,95%CI:0.13,0.58)和伴侣清洗(OR=0.36,95%CI:0.17,0.80)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导致藏族妇女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筛查和行为学干预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又先  濮德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6-2418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2007年12月~2011年1月就诊2 869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HPV基因型分析,并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 869例妇女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4.8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性伴侣数较多、性伴侣阴茎包皮过长、伴有生殖道其他感染有关。结论: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性伴侣数较多、性伴侣阴茎包皮过长、伴有生殖道其他感染是育龄妇女HPV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婧  陶冶  张艳  韩美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7-4519
目的:探讨已婚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妇科常规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3 600例已婚妇女分为有宫颈HPV感染380例和未有宫颈HPV感染3 22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使用避孕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使用避孕套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12年、性伴侣≥2个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避孕套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越高及性伴侣越多的已婚妇女,可以明显增加宫颈HPV感染的风险,而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降低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因此对高危人群需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并定期进行宫颈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妇科门诊患者HP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8月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妇科门诊患者2405例宫颈脱落细胞,利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21种型别检测。结果 2405例患者中,HPV阳性率4536%;≤30岁组感染率最高(5217%),31~40岁组最低(4234%),从31~40岁组至>50岁组逐渐增加。1091例HPV阳性患者中,单一感染713例,占6535%,其中高危型占5463%;低危型占1072%;双重及多重感染占3465%。HPV感染前5位的型别分别是HPV16、52、58、53、39,其中HPV16感染率最高占2511%,单一感染率为1522%;CINⅢ及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型别以16型、18型为主。结论 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以单一高危型为主,主要类型是HPV16、52、58、53、39,可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及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肖甫  李雁青  智艳芳  张琳琳  沈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55-1657,1667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间行高危型HPV(HR-HPV)筛查的门诊或病房患者阳性病例306例,27例HPV-DNA阴性作为对照组,用杂交捕获二代法(HC2)检测HPV-DNA,所有患者均填写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第一次结婚年龄、被动吸烟、曾经怀孕、人工流产、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人均收入,被动吸烟,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有关(P﹤0.05)。结论被动吸烟、人工流产、性伴侣数多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1),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多、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大是HPV感染的保护因素(OR﹤1)。因此应加强对HPV易感人群的卫生宣教与管理,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初筛阳性者采用阴道镜下取宫颈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采用触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初筛阳性者行钼靶摄片检查或乳腺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对所有初筛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学情况、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既往史及现病史、女性个人健康史、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结果:全市共对202 067例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770例、宫颈癌33例(27.13/10万),乳腺癌32例(23.85/10万)。对"两癌"影响因素分析提示:HPV感染、宫颈癌家族史、基础妇科疾病、初次性行为年龄早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HPV感染、初次生育年龄早以及经历不良生活事件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初婚年龄晚、文化程度低、经常使用电脑或电视机、有癌症家族史、流产及引产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对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来需根据"两癌"高危因素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完善"两癌"筛查与随访制度,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并记录宫颈癌前病变进展情况。其中HPV分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宫颈细胞学采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可疑异常者转诊阴道镜检查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0例高危HPV者中,其中初感染者中比例较高的是16型(100/420,23. 81%)、52型(75/420,17. 86%)、18型(70/420,16. 67%)和58型(64/420,15. 24%);HPV16型、18型和58型在初感染、持续1年感染和持续2年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访2年,420例高危HPV感染中,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分别为40例和380例,两组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初次性行为年龄和性伴侣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年龄、初潮年龄、各阴道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人数、高危HPV持续感染情况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是导致病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其相对风险分别为2. 183倍和1. 687倍。结论高危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尤以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风险最大,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现患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65例和随机选取的114例确诊未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健康妇女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查,对各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宫颈癌现患率为240/10万。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P<0.01)、血清硒(Se)含量<1.06μg/ml(P<0.01),患宫颈炎年限>2年(P<0.01)、性伴侣>3个(P<0.05)、避孕套防护(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宫颈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HPV感染(P<0.01)、血清Se含量<1.06μg/ml(P<0.01)。结论:宫颈癌现患率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HPV感染、血清Se含量低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大关联,因此预防HPV感染,补充微量元素Se对控制女性宫颈癌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现状,探讨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0—12月间坪山办事处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365例,行HPv检查,并对HPV检查异常者行LCT检查,以了解坪山办事处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原因。结果365例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中,11例出现高危型HPv感染,感染率达3.01%,经LCT检查发现,6例LCT检查正常,3例LCT检查异常,1例在随访期间一直闭经未行LCT检查,1人失访;HPV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表明,20-30岁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有(被动)吸烟史、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生育次数较多、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均会导致HPV感染率升高,但组间对比发现,各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坪山区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01%。HPV感染可能与女性的年龄、文化程度、吸烟(被动)、过早性生活、生育次数、性生活频率等相关。加强HPV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可减少HPV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HPV infection is by far the most frequent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Our aim in this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different subtypes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re found in gynaecological malignant and benign conditions and to compare the rate of infection between them. Detailed data of 195 wome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consisted of specimens from 68 women with cervical cancer.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ed of specimens from 43 women with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ncer. The third group consisted of 84 specimens from women who were operated on for benign gynaecological diseases. Seven oncogenic types of HPV (6, 11 [low-risk subtypes] 16, 18, 31, 33, and 51 [high-risk subtyp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The HPV det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cervical cancer group (74.8%), compared with the second (27.9%) and third (45.2%) groups. The most common HPV subtypes in the first group were 16 and 18. The most common subtypes in the second group were the 31, 33, and 51, and in the third group the 6 and 11 subtypes. Women developed cervical cancer at a younger age than endometrial or ovarian cancer. Smoking and exposure to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appeared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The use of contraceptive pill, dietary habits, and diabetes did not seem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HPV infection in this population. As it is common in other populations, in this selected population of Greek women we were able to confirm that in women with cervical cancer the most common HPV subtypes are 16 and 18. Education of adolescents on the epidem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smoking and unprotected intercourse with cervical cancer will certainly help to reduce the rates of development of preinvasive and invasive cancer of the cervix in young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