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求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更佳措施。方法:对2012年在我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0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行常规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术后2~3天开始用CPM机进行患肢持续被动运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1例患者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3例有患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经彩超诊断证实患肢静脉血栓,3例虽无患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但经彩超诊断为患肢静脉血栓。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肢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CPM)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彩超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前1天给予彩超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彩超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 96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经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的结果显示78例存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13%,血栓类型包括小腿肌间内静脉血栓41例、腘-胫静脉血栓21例以及髂-股静脉血栓15例;5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18%以及多发性骨折患者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20%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及单发性骨折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术前有必要先应用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为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治意义,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病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通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912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其中7例小腿肌肉静脉丛有2例下肢静脉造影未检出,2例髂静脉血栓有1例患者超声未检出,行深静脉造影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25例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D-二聚体是早期血栓最敏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需结合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小龙 《求医问药》2014,(21):48-49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疑似患有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36例患者共有38条下肢深静脉疑似存在血栓。我们院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这36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诊断。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这36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共27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0例患者(共11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1例患者(共11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髂股静脉血栓,有23例患者(共23条静脉)被诊断为存在腘静脉血栓,有2例患者(共4条静脉)被诊断为同时存在髂股静脉血栓和腘静脉血栓,有32例患者被诊断为存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例患者被诊断为存在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例患者被诊断为存在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经手术探查,上述诊断结果全部准确,准确率为100%。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能准确地发现静脉血栓的位置,还能准确地发现静脉血栓的类型,而且安全性高,患者无痛苦。因此,该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以及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类型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关系。结果100例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45%(45/100)发生肺动脉栓塞,4%(2/45)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如出现在右侧下肢或年青患者时,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动脉栓塞高发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引起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6.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常见的潜在致死疾病~([1]),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继急性心肌梗塞和卒中后第三种主要的血管疾病~([2])。目前关于静脉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尚不明确。如何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早期诊断肺栓塞,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通过收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常见血化验指标,对可能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碧泓 《当代医学》2012,(26):121-122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和护理措施.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产妇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受损等因素有关.可对患者采用一般护理,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等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可辅以肿消散连续外敷.本组35例患者采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治疗10~15d后血管造影检查,血管再通出院,随访6年均能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息息相关,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静脉血栓是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肾静脉血栓(RVT)、肺栓塞(PE)及其他部位的血栓~([1,2])。国外文献报道NS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为3%~69%,其中RVT最为常见,其次为PE和DVT~([3])。我科收治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肾静脉血栓、肺栓塞一例,现回顾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彩超诊断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逐年增多,并可引起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多,而骨折是引起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3].彩超以其安全、无创、价廉在早期诊断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独具优势,本文总结了我院骨折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邹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742-4743
目的: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3年我院普外手术后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其中15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14例为恶性肿瘤。近6年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只发生5例,且症状较轻。22例中,19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例继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处理对策,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08+125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OMN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36例患者均检查出下肢静脉血栓,3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浅静脉血栓,3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结论:超声可直观反映静脉血管病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前检查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29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11.4%(33/290),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39.4%(13/33),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占15.2%(5/33),超声可显示血栓近端有活动度的4例。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可早期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与活动度,对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降低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3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结果 39例妇科肿瘤患者均在顺利完成手术或放化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予以抗凝及溶栓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电话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均反馈无静脉血栓复发。结论提高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警惕,有助于预防及早期发现血栓形成;构建有效的远期随访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该类患者并发现血栓形成的更多危险因素,有利于提升院内及院外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Venodyne血栓泵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Venodyne血栓泵在预防妇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接受手术5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观察组3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使用Venodyne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预防和护理,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结论:妇科术后患者使用Venodyne静脉压迫系统(血栓泵)进行早期干预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体操用于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4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规范施行下肢静脉体操,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早期活动,但活动强度未作具体规定及要求,患者量力而行。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两组比较,χ~2=6.73,P0.01。结论施行下肢体操,能有效预防腹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患者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产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64例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患者再进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4.4%,干预组有效率为9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抗凝血与溶血治疗,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烧伤患者血栓的易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6 年6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7 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其中16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为静脉血栓组,其余81 例患者为非静脉血栓组。分析烧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 例患者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腘静脉血栓和胫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均为25.00%。高龄、烧伤总面积大、致伤部位为下肢、发生创面感染、高D- 二聚体水平、卧床时间长均为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烧伤患者发生血栓主要为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应加强对高龄、烧伤总面积大、致伤部位为下肢、发生创面感染、高D- 二聚体水平、卧床时间长的烧伤患者的监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减少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并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措施与早期治疗,判定其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概率以及形成肺栓塞的概率.结果:60例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有2例(3.33%)开腹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积极评估围手术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强化风险意识宣教,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等能有效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在诊治地震伤员中的应用.方法 对23例汶川大地震伤员进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管探查,分析其声像图,对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时进行抗凝、溶栓等处理,并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3例地震伤员中,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总发生率21.7%;近心端静脉血栓1例,占20%,远心端静脉血栓4例,占80%;较易受累的静脉为小腿肌间静脉丛和交通支静脉;经抗凝、溶栓后血栓完全复通者3例,缩小、机化者2例.结论 地震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CDFI筛查可起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积极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