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1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9例急、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29例病人均能耐受治疗,其中22例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改善(P〈0.01),血小板(PLT)无明显变化(P〉0.05),3例病情恶化,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同时血浆灌流对血小板影响极少,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疑难病杂志》2015,(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对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肝衰竭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应用PE联合血液灌流35例(联合组),单纯应用PE治疗25例(PE组),仅予综合内科治疗20例(内科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有效率为60.0%(21/35)、PE组为52.0%(13/25)、内科组为30.0%(6/20),联合组、PE组分别与内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2、3.59,P均<0.05);联合组、PE组和内科组治疗后TBil、ALT、AST、PT和PTA等均有明显下降(t=6.72、7.05、6.43、7.98、4.37;t=6.04、4.37、5.82、6.19、5.85;t=3.11、2.08、2.75、2.32、3.33,P均<0.01);联合组和P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89、1.26、1.74、1.38、1.44,P均>0.05),但2组与内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87、3.49、3.33、4.82、6.77;q=3.88、3.97、3.85、4.10、7.16,P均<0.01);联合组出现口周麻木、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1.55%、24.14%)低于PE组(41.84%、46.94%)(X~2=4.78、5.83,P均<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肝衰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而且能节省血浆用量,降低口周麻木、血浆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灌流吸附(PP)联合低置换量(10002000 ml)血浆置换(PE)在1次治疗模式中完成,对75例次治疗前后肝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和肝性脑病程度进行比较,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结果:治疗后肝性脑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钠显著升高、血氨和总胆红素显著下降,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24例好转,6例死亡。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浆灌流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可使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马晓庆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3,(17):46-47
目的:探索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共进行了147例次,对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结束时血清ALT、TBIL、CRE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ALB、PTA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62例患者经过住院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模式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80例肝衰竭患者共207例次,选择单纯血浆置换治疗77例患者共200例次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追踪近期转归.结果两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及对照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显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疗效及并发症与应用单纯血浆置换相当,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及血液净化治疗(PE加CBP)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存活率显著改善,且其AST、ALT等指标迅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肝衰竭患者62例共119例次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此方法操作简单,治疗安全有效。结论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并发症,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型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本科收治的乙肝肝衰竭病例共109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和治疗组(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不良反应、肝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7%vs 55.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型人工肝治疗乙肝肝衰竭效果显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10例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血清TBIL、DBIL、ALT显著下降,ALB明显升高,PT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无效死亡。结论:早期、必要时重复应用血浆置换可减少各种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是快捷、有效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联合治疗药物中毒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是治疗药物中毒的两种常用方法。血液灌流疗法主要适用于可吸附的物质中毒 ;血浆置换疗法适用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物质中毒 ,以及重症毒物中毒。对于既有可吸附、又有高蛋白结合率的毒物中我们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联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13例患者中有机磷农药中毒 9例 ,安定、舒乐安定中毒 2例 ,氯丙嗪中毒 1例 ,有机磷农药、安定混合中毒 1例。其中重症药物中毒 8例。年龄大于 70岁的 5例。2 方法和结果 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 ,我们采取 YT-HP-2 5 0灌流器先灌流 2~ 3h,完毕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肝衰竭患者77例,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不良反应。结果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4.9%,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与肝衰竭分期相关,以早期有效率最高(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35例次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所有不良反应均可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凝血变化,随访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疗效,另有30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明显改善,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0%(P<0.05),能明显降低早期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是临床有效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