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心理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较为常见.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复杂,需要全社会给予特别关注.本文就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产生主要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作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方法:采取自编的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根据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校大一至大四年级不同专业共12个班级49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亚健康问题阳性率为63.6%,以学习方面问题最为严重,阳性率达90.3%,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不满意.其次为情绪情感方面,以嫉妒、敏感多疑、困惑为主.男生的学习问题高于女生,女生在情绪情感方面问题重于男生;大一至大四年级间差异不大;不同专业间,药学专业组学习问题稍重、预防医学专业组躯体化症状、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方面均分较其他专业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医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存在较普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对生理亚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对其生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亚健康量表及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某大学不同年级的796名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测评。结果心理亚健康总分与生理亚健康总分及其子项目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心理亚健康的各分项目与生理亚健康总分及其子项目得分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其中情绪问题及悲观态度的影响程度较高,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次之。结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生理亚健康有较大相关性,可通过干预心理亚健康而改善生理亚健康。 相似文献
4.
解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空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4):1727-172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竞争机制的广泛引入,面对新形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与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可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突出表现为挫折承受能力差;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交往障碍;情感纠葛、恋爱失败造成的心理变异;社会转型,观念变化,沉湎于网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新思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孙海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19(2):80-81
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1],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映的程度.国内对大学生的健康水平的调查显示,有超过50%[2-4]的大学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状态失眠的心理干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是亚健康人群常见的症状,治疗困难,药物治疗是患者不愿接受的方式,本文通过心理干预、健康促进的方式通过对15例失眠患者综合治疗效果的分析,认为用心理干预和健康促进的方式可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之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一般是指机体虽没有器质性病变指标,但却出现免疫力下降、生理功能低下、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心理状态。其生理特征表现为失眠、多梦、头痛、记忆力下降、四肢无力、无名低热等;其心理特征表现为焦虑感、烦乱感、无助感、孤独感、疲倦感、无聊感、无用感、负罪感、人际关系紧张等。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掌握和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820名2007级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普遍重视不足,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有较大提高。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碰隶敦育对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咨询的形式,对小学四年级194名学生进行一个学期16课时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及4个学时的教师、家长心理讲座。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CBCL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男女生的CBCL总分均显著降低,其中男生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攻击性五个因子分显著下降,女生抑郁、体诉、分裂样、多动四个因子分显著降低。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或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近三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 82例 ,分别入选观察组 ( 4 2例 )与对照组 ( 4 0例 ) ,在相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观察组实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评价两组初治诱导化疗的疗效。心理干预前后让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 ,比较两组的差别 ,观察两组对化疗的依从性。结果 初治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率观察组 76.2 % ,对照组 70 %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观察组在接受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 (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惧 )得到改善 (P <0 .0 5 ) ,化疗依从率观察组 ( 85 % )优于对照组 ( 67.5 %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2 5 )。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白血病的认知 ,改善不良心境 ,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对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考学生和家长考前焦虑的作用.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问卷(S-AI)、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高一学生315人和高三学生295人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父母进行SAS、S-AI测试;对高考学生57人及其父母102人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S-AI评分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及其父母(t=2.422-3.975,P<0.05,P<0.01);高三学生TAS评分高于高一学生(P<0.01).学生与父母的SAS、S-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759,0.733,0.824,P<0.01).心理干预后高考学生的TAS得分明显下降,高考学生及家长的SAS、S-AI评分低于非干预的考生及家长[(41.12±10.13)分,(49.24±11.80)分;(43.05±9.97)分,(49.01±11.29)分;(53.28±9.87)分,(58.55±10.20)分;(52.47±9.91)分,(59.18±11.75)分,t=2.861~4.456,P<0.01].结论 高考学生及家长的焦虑程度较非高考学生及家长高;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对学生及其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高考学生考前焦虑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对其不良心理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80例符合特定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置,两组家属均在患者入院当天及患者入院治疗4w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填表调查,对两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所得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心理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因其复发率、致残率、治疗费用均较高,且病程长,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因此,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42例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和干预组12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孕产妇在入院时、分娩后2周的SAS、SDS评分情况,并将总产程时间及非病理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母乳喂养率等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孕产妇在分娩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总产程时间缩短,非病理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下降,婴儿母乳喂养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消除孕产妇不良情绪、促进正常分娩及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傅云春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14,(6):47-49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确诊为咽异感症的156例患者进行 SCL-90(symptom check list-90)症状自评量表的心理状态测试,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治疗两周后复诊患者共有130例,其中对照组69例,心理治疗组6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8.12%、93.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咽异感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心理综合干预方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安宁市某小学二、四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192名学生进行心理综合干预,采用心理健康测量评价工具,比较干预前后得分。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结果提示,在接受干预后半年,性格缺陷(t=2.06,P〈0.05)、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t=1.77,P〈0.05)有减分,行为障碍(t=2.99,P〈0.01)减分明显;一年后学习障碍(1=2.79,P〈0.01)、情绪障碍(t=2.56,P〈0.01)、性格缺陷(t=3.17,P〈0.01)、行为障碍(扭3.51,P〈0.01)减分明显(P〈0.01),社会适应障碍(t=1.89,P〈0.05)有减分;一年半后学习障碍(t=3.41,P〈0.01)、情绪障碍(t=3.25,P〈0.01)、性格缺陷(t=4.16,P〈0.01)和行为障碍(t=4.47,P〈0.01)减分明显,社会适应障碍(t=2.11,P〈0.05)有减分。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就诊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全程实施护理干预。通过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心理问题明显减轻,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