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重度钙化病变是导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手术失败和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一些严重狭窄尤其是伴严重钙化的病变,球囊可能无法通过或病变难以扩张开.严重钙化的狭窄病变行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旋磨术已成为首选.冠状动脉旋磨术系采用呈橄榄形带有钻石颗粒旋磨头,根据"差异切割"或"选择性切割"的理论选择性去除纤维化或钙化的动脉硬化斑块,而具有弹性的血管组织在高速旋转的旋磨头通过时会自动弹开,故旋磨术不对有弹性的组织起作用.旋磨后往往可获得光滑的血管内腔,特别是对于严重钙化病变,内膜撕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球囊扩张.我院2003年11月~2006年2月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旋磨术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邱杰 《天津护理》2018,26(6):728
总结16例老年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的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熟悉旋磨术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熟练掌握旋磨仪器设备的连接,术中熟练的配合;同时旋磨治疗过程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监测、留置动脉鞘管及拔鞘管时的护理、术后抗凝护理以及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对于球囊不能通过或不可扩张的重度钙化或纤维性斑块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再通血管成功率高,精心的护理在冠状动脉旋磨术前术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4月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患者共10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旋磨术中相关并发症8例(7.5%)。其中,1例(0.9%)患者发生慢血流,1例(0.9%)患者无复流,2例(1.8%)患者冠状动脉痉挛,1例(0.9%)冠状动脉穿孔,1例(0.9%)患者旋磨头嵌顿;2例(1.9%)患者出现导丝相关问题,其中1例导丝损坏,1例导丝嵌入心肌。经积极对症处理,病情缓解后,患者均出院,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器械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治疗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护士术前进行访视,做好充足准备;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不适症状,及时应用抢救措施,准确判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介入术中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治疗冠脉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窄病变过程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RA治疗的左主干严重冠脉钙化狭窄病变的21例患者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 21例患者左主干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均获成功,发生旋磨血管夹层5例,慢血流1例,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无复流发生,无冠状动脉痉挛、旋磨头嵌顿、导丝断裂及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及时准确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在左主干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不可或缺,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贵芳  李蓉  王惠仙 《全科护理》2014,(26):2464-2465
20世纪80年代早期,David Auth 开始研究使用旋磨装置作为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械方法。Bertrand在1988年第1次在冠状动脉内实行了旋磨术。在某些特殊病变比如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技术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顺利完成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冠状动脉旋磨术采用呈橄榄型的带有钻石颗粒旋磨头,根据“差异切割”或“选择性切割”的原理选择性地祛除纤维化及钙化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一个光滑的内腔通道,消除或减少血管壁的气压性创伤;最小化血管壁的伸展和弹性回缩。对于一些严重狭窄伴重度钙化或纤维化的病变,球囊可能无法通过或病变难以扩张开,不仅即刻效果不理想,远期再狭窄率也较高。冠状动脉旋磨术用物理的方法将动脉硬化斑块祛除,以提高即刻效果[1],并有可能降低远期再狭窄率,是临床上有用的介入治疗手段。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成形术(PTCRA)的广泛应用,做好术中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现总结PTCR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以期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旋磨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首选有效方法。本病例介绍1996年葛均波院士在国内进行的中国心血管介入史上第一例冠状动脉旋磨术。该患者共进行了七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旋磨术后成功行五次支架植入术,证明冠状动脉旋磨术对钙化病变治疗的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与旋磨及常规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61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别用准分子激光、旋磨术与常规球囊进行扩张治疗,并在治疗后即刻及6个月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无明显区别;准分子激光和旋磨后加PTCA即刻所获得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最小血管直径(MLD)显著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且旋磨与准分子激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准分子激光及旋磨组治疗组冠状动脉支架内血管直径明显低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且旋磨及准分子激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旋磨与准分子激光及常规球囊治疗组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57.17%、54.78%及38.31%;准分子激光及旋磨组后期血管丢失量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及旋磨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即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但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因而不宜首选用作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对本院1999年11月至2007年5月3125例PCI病例及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行PCI治疗3125例,并发冠状动脉穿孔5例,发生率为0.16%,2例为完全闭塞性病变,考虑超硬导丝导致穿孔,经灌注球囊长时间低压扩张,穿孔全部闭合,1例为叉口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出现冠脉穿孔,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穿孔不能闭合行带膜支架植入,1例为钙化病变伴肌桥,支架选择偏大,高压扩张后冠脉穿孔,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穿孔不能闭合行带膜支架植入。1例为次全闭塞伴钙化病变,有侧支循环,支架高压扩张后出现冠脉穿孔,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穿孔不能闭合,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一例死亡。【结论】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并不常见,术前正确治疗方案选择可尽量避免出现,术中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53-3054
筛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冠脉钙化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及远期临床疗效。86例患者无医源性死亡、致残等结局发生,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项生化指标可知,8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肌钙蛋白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内随访结果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靶血管在此血运重建的发生。冠脉腔内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钙化病变疗效确切,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远期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彬尧  葛恒 《新医学》2006,37(6):410-411
1引言 1977年,Gruentzig成功研制了一种能在冠状动脉内进行扩张的球囊导管,并在临床上首先应用经皮穿刺法,将球囊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内,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冠状动脉,解除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从而开创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新时代.近30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在PTCA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和斑块消蚀术(包括斑块旋切术和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新技术,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的诞生显著降低了介入治疗的难题即再狭窄的发生率,也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所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两者相辅相成,冠状动脉支架术大多需在术前行PTCA,冠状动脉支架术可降低PTCA术后即刻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撕裂或闭塞)和再狭窄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其它新的介入技术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为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2例,分为术后肌酸肌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2组术后再发心肌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惠义(P<0.05).随访期间,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酸肌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示2组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术中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及术后分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肌酸肌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C型病变、术中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及术后分支闭塞有密切关系,其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发心肌缺血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复杂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应用冠脉旋磨术预处理严重冠脉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术中情况、随访术后6月及1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99.0%,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5.9%,术后12个月MACCE发生率10.9%。结论冠脉旋磨术应用于复杂钙化冠脉病变治疗的即刻手术效果及中短期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实施积极的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抗栓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1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均顺利完成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中发生2型夹层,2例患者回旋支开口球囊阻塞过程中,出现胸痛、血压下降,经球囊回抽后胸痛缓解,血压恢复正常。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严密监护以及术后强化抗栓护理,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钙化斑块的特征来预测冠状动脉支架(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是否需要旋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57名有症状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157名患者(224个靶血管病变)均成功实施PCI。通过CT、造影及IVUS定量分析来预测PCI术中是否需要旋磨。结果 133名患者(196个靶血管病变)没有旋磨,24名患者(28个病变)PCI术中实施旋磨。术中旋磨的患者与未旋磨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SYNTAX积分(p=0.02),且在血管水平及病变水平上,具有更高的Agatston钙化积分(p<0.01)。病变处的钙化积分≥313、管腔的狭窄率≥75%以及钙化弧度≥270°预测患者需要旋磨。当校正了所有的混杂因素后,病变处钙化积分(OR值1.03, 95%可信区间1.015-1.053,p<0.001)及钙化弧度≥270°(OR值1.17, 95%可信区间1.025-1.231,p<0.001)是患者需要旋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冠状动脉CT作为一项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反映靶病变钙化程度的钙化积分及弧度分级是预测钙化病变旋磨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钙化斑块特征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是否需要旋磨的可行性。方法 对157例有症状并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疑诊冠心病患者(224个靶血管病变)均成功实施PCI,观察钙化斑块特征可否预测PCI术中旋磨。结果 24例(28个靶血管病变)PCI术中实施旋磨,133例(196个靶血管病变)未旋磨,前者SYNTAX积分更高(P=0.02),且在血管水平及病变水平上具有更高的Agatston钙化积分(P<0.01)。病变处钙化积分≥313、管腔狭窄率≥75%及钙化弧度≥270°提示需要旋磨。校正后,病变处钙化积分[OR=1.03,95%CI(1.015,1.053),P<0.001)及钙化弧度≥270°[OR=1.17,95%CI(1.025,1.231),P<0.001)是需要旋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T所示钙化积分及弧度分级是对钙化病变进行旋磨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冠状动脉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冠状动脉破裂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所有介入治疗前的靶病变行定性和定量造影分析,并选择在发生冠状动脉破裂前最近一次的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5个心脏介入中心总共1 50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中,发生冠状动脉破裂15例(1.0%),其中6例与操作导丝相关,1例与单纯球囊扩张相关,8例与支架植入相关。6例与导丝相关的破裂均由亲水涂层或中等硬度导丝所致,靶病变包括3例闭塞、4例偏心和3例分叉病变。与球囊或支架相关冠状动脉破裂包括6例偏心、6例中等至严重钙化病变。有血管内超声分析的5例,其病变偏心率均小于0.4,钙化弓在42~109度。除了单纯球囊破裂病例,在所有支架植入导致的破裂,球囊/管腔比值均超过1.3。所有与导丝相关冠状动脉破裂属于EllisⅡ级,与球囊或支架相关的2例属Ⅱ级,7例属Ⅲ级。结论:导丝相关的冠状动脉破裂常发生在采用亲水涂层或中等硬度导丝对偏心、分叉或闭塞病变进行操作;球囊或支架相关冠状动脉破裂经常与球囊尺寸过大或压力过大有关,常发生在偏心和伴钙化的病变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旋磨术(RA)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钙化病变(长度≥25 m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严重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按照冠脉造影显示病变长度分为研究组(长度≥25 mm)和对照组(长度<25 mm),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即刻成功率、临床终点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房秋霞  任萍  刘铮 《当代护士》2007,(12):79-80
总结453例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通过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监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90 %及完全闭塞性病变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 5 1个血管段的 PTCA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单纯 PTCA7例 ,8个血管段病变狭窄 <90 %直接置入支架。 42例 ACS患者共置入 5 5个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 ( 0± 10 ) % ,病变成功率为 96.1% ( 49/5 1处 )。 2例因引导钢丝未通过 C型病变而失败 ,无一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搭桥、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术后随访 1~ 12月 7例再发心绞痛 ,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治疗 ,无症状及经造影证实靶血管通畅率为 82 .5 % ( 33/4 0例 )。结论 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事件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