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术后预防穿刺口局部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12月在本院心介入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患者198例,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患者术后穿刺VI局部出血为结局,将患者分为发生出血组62例与未发生出血组136例。记录患者术前用药方案、止血器放置位置、术后腕关节伸直制动时间、第1—2次松止血器时间及圈数、解除压迫时间、全松止血器时间及实验室血液化验结果等,采用Cox回归分析筛查患者出血影响因素。结果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方案、止血器居于前臂桡侧与尺侧中轴线上、止血器中点与腕第2横纹距离偏大、全松止血器时间早是影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因素,其RR值分别为2.001、3.521、1.470、0.999(均P〈0.05)。结论术前采用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药方案、止血器压板中点居于前臂桡侧与尺侧中轴线上、止血器中点与腕第2横纹距离偏大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151局部出血的危险因素,延长全松止血器时间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穿刺口局部出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充气式和旋帽式穿刺止血器的临床效果以及病人术后舒适感反馈。[方法]160例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充气式止血器组78例和旋帽式止血器组82例,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护理难易程度、病人舒适感、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难易程度、穿刺部位出血及局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感、手腕活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充气式止血器和旋帽式止血器均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护理、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充气式止血器病人舒适感、手腕活动情况方面优于应用旋帽式止血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在某院心内科行TRI的术后患者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1患者.对照组采用未改良螺旋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R-Band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4 h,B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6 h,C组为常规绷带压迫6 h.观察3组病人止血情况、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病人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5.0%、97.5%和97.5%;发生术侧手掌肿胀麻木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3组病人压迫止血前、压迫2 h、压迫终止时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均正常,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局部皮肤破损坏死等严重并发症;C组1例病人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止血方法,压迫时间以4 h为宜.  相似文献   

5.
姚志萍 《全科护理》2014,(3):196-198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耐受性,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理想途径,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采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现将近年来相关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处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冠心病患者2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法组(改良组,n=150)、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组(止血器组,n=148),观察2组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止血费用、制动时间及出血/肿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徒手压迫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出血/肿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止血器组患者的止血费用减少(P<0.01)。患者压迫中点是否居于桡动脉体表投影(即桡骨茎突与肘横纹中点连线)的正上方或前臂桡与尺侧中轴线上与出血/肿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减少了患者的止血费用,是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一种理想的局部止血方法。出血/肿胀并发症的发生与压迫中点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针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干预组采取手部血管条件观察,预防桡动脉痉挛、闭塞,预防低血压及预防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瘀斑等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与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诊疗(PCI)由于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诊疗方法。但由于术中肝素化等多种原因,如术后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周,常可引起伤口出血的并发症。因此,护士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肿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2],即使在拥有强力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今天,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干预也是有益的[3].现在,很多单位已经将早期介入治疗纳入无ST段抬高的ACS的治疗常规,使更多患者受益[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局部血管并发症的针对性观察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812例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观察与护理.术前进行出血危险评估,术后根据时间设定观察频次,并采用平卧位、一看二摸三问四监测的观察方法.结果 护士主动观察病情,其局部出血发现率为84%,无造成严重局部并发症.结论 护士应在掌握易发出血因素的基础上对穿刺部位密切关注,并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观察,对于及时发现出血、及时正确处理,保障手术的成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03例冠心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文献,寻找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改善了并发症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合理的护理对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并发症加重及改善并发症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一类新型人格特质——D型人格的起源和定义以及它长期存在下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强调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的影响,探讨了针对D型人格病人的心理治疗对提高PCI术后疗效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实施专科健康教育,对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406例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和对照组198例。观察组应用专科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表完成院内健康宣教,出院后由专职人员进行4次电话回访,了解健康状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疾病恢复及生活质量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1%,8.17%,低于对照组的31.82%,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78,10.382;P<0.05)。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各维度得分中,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2.17±15.15),(89.05±2.25),(82.21±10.47),(77.05±18.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16.85),(75.50±9.10),(70.88±7.48),(64.62±1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5,5.873,9.312,12.311;P<0.05)。结论专科健康教育对PCI术后患者疾病恢复起到重要的保障及指导作用,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再住院率。使患者在生理健康、心脏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改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回顾分析了2003年1月-2005年1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4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认为可能与血管的狭窄、术中造影剂或机械刺激、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针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时间和规律,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尤其是高危患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后严格床头交接班,了解介入治疗血管及未治疗血管狭窄的情况.并对患发作冠状动脉痉挛时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加强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以延续护理理念及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应用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CSM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和CSMS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48.17±7.20),(46.43±5.66),(47.96±9.69)分,优于对照组的(30.68±8.51),(33.40±4.86),(22.44±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39,10.767,13.221;P<0.01);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58.83±6.16),(65.30±5.28),(61.55±8.23)分,高于对照组的(30.47±8.37),(28.45±5.07),(24.0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73,33.822,22.929;P<0.01)。试验组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自我管理知识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时日常生活管理知识及行为、疾病医学管理知识及行为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与1个月相比,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内科的健康教育相比,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PCI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行为,可以在临床上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瑞格列奈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符合条件患者共计46例,测定本组患者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口服瑞格列奈积极降糖治疗后,基础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糖尿病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口服瑞格列奈后有助于减轻氯吡格雷抵抗现象,降低血小板聚集率(ADP),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丽丽 《护理研究》2006,20(7):1799-1801
从血管并发症、尿潴留、低血压、低血糖、心包填塞、肠梗阻等方面阐述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赵丽丽 《护理研究》2006,20(20):1799-1801
从血管并发症、尿潴留、低血压、低血糖、心包填塞、肠梗阻等方面阐述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