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护仪的应用使临床医护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但与此同时监护仪的各种声光也给患者带来了焦虑和不安[1].本研究旨在探讨监护仪各种报警、人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解除方法,以方便医务人员辨别处理各种警报及人为故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科2004年1-12月共使用监护仪596例次,报警及各种故障解除122例,其中来自心电监护59例,来自呼吸监护12例,来自血氧饱和度监护24例,来自血压监测19例,来自监护仪参数报警外故障8例,经处理监护仪性能良好,使用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在降低监护仪报警设置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项目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发挥项目管理组成员的积极性,通过2014年7月~2015年2月的项目管理活动,找出监护仪报警设置的不合格率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监护仪报警设置的不合格率由项目管理实施前的23.48%降至项目管理实施后的8.18%,影响监护仪报警设置不合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持续改进后也有很大的改善.结论 项目管理的实施能有效降低监护仪报警设置的不合格率,保证患者安全和监护的质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区噪音,有利于患者休息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掌握现状,发现在临床使用中所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临床护士对心电监护仪使用及报警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专科护理内涵。方法:2014年3~4月对我院100名临床护士进行心电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和临床各科室监护仪现场设置报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临床护士对监护仪使用自评分最高的是正确连接电极(4.01±0.76)分,最低的是正确处理报警(3.53±0.74)分,现场调查监护仪报警值显示收缩压报警值设置正确率最低。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电监护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升护士心电监护报警设置的正确率,从而提升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监护仪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护仪的应用使临床医护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但与此同时监护仪的各种声光也给患者带来了焦虑和不安。本研究旨在探讨监护仪各种报警、人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解除方法,以方便医务人员辨别处理各种警报及人为故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科2004年1-12月共使用监护仪596例次,报警及各种故障解除122例,其中来自心电监护59例,来自呼吸监护12例,来自血氧饱和度监护24例,来自血压监测19例,来自监护仪参数报警外故障8例,经处理监护仪性能良好,使用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病房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时报警设置情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抽查全院14个临床科室使用中的监护仪报警设置情况。结果使用中的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合格率为18.2%~77.8%,ICU合格率最高,存在报警关闭、报警未设置、报警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论病房护士对心电监护报警设置思想上不够重视,必须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培训,以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学科团队对降低心脏外科ICU护士监护仪报警疲劳的效果。方法组建由医生、护士、麻醉师、监护仪工程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优化报警范围设置,关闭易干扰的非重要参数报警,加强使用特殊药品患者的报警管理,规范监护仪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和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ICU护士报警疲劳量表总分由干预前(21.43±2.76)分下降为干预后(18.32±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学科团队进行监护仪报警管理,能够有效减轻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且能够保障ICU住院患者安全,建议在同类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芳  何敏  狄恒丹  沈雁蓉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4):2256-2260
目的 探讨Smart管理方案在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8月应用Smart管理方案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电监护期间心率/律、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误报警情况及护士报警疲劳评分数据,与2020年9月-2021年1月应用Smart管理方案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Smart管理方案应用后,患者心电监护期间心率/律、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误报警次数较应用前减少(P<0.05);护士报警疲劳评分较应用前降低(P<0.05).结论 将Smart管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中,规范了不同患者心电监护仪个性化的报警设置,并从夯实日常维护、开展中央监控、提升报警意识、明确报警设置责任护士、降低环境噪音及加强报警相关培训等方面实现结构化全流程管理,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电监护误报警的发生,减轻了护士的报警疲劳,为心电监护仪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使用技能的作用。方法:通过现状调查,针对心电监护仪护士应用能力及管理存在问题,成立了护理干预小组促进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并做到持续改进,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管理满意度、心电监护仪安装调试等使用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器安装使用、监护仪报警设置参数的设定、监护仪维护保养合格率100%。结论: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规范心电监护仪的管理,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熟练程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4月晨交班的411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将2015年5~9月晨交班的436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护士在交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执行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情况。结果:护士在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低的原因包括安全意识淡薄、交接班落实欠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率提升至80.3%,明显高于管理前的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交接班期间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执行中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其中呼吸机管道脱开或阻塞(积水、扭曲、连接不当、单向活瓣装反等)为常见故障.须及时识别并处理,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呼吸机报警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呼吸机使用的质量.不同的呼吸机具备的报警功能不尽相同,为了确保患者使用顺利及效果满意,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呼吸机应用情况,及时发现报警情况并给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ICU护士的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临床设备报警管理问卷及临床报警疲劳量表于2016年5月—6月对南昌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1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临床报警管理的得分为(49.23±5.29)分;ICU护士感知的前3位医疗设备报警管理阻碍条目依次为"频繁的误报警导致我对监护仪报警声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下降""我在合理设置仪器报警参数方面存在困难""我认为目前针对报警仪器规范使用的系统培训不足";ICU护士的报警疲劳得分为(19.88±3.72)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报警使我感到焦虑不安"。结论误报警率高与系统培训不足是影响报警疲劳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工作,避免报警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对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效果。方法成立品质管理活动小组,选定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不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护士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措施、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简化和规范使用流程、及时排除干扰因素、调整监护仪参数设置等。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报警设置正确率、患者对宣教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品质管理活动后心电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报警设置正确率、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质管理活动能提高心电监护仪监测的规范性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课程的设置及应用,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 以美国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QSEN)的护理安全培训内容为基本框架,查阅国内外文献,采用专家咨询等方法设置护理安全管理课程,并予以实施.结果 应用安全管理课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良事件上报、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护士安全态度3部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及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安装、使用神经监护仪对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7年9月围绕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监护仪的规范安装及使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选择2017年7—11月我院收治的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7—8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使用神经监护前组,9—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使用后组,比较使用前、后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使用前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8. 3%显著高于培训后的1. 7%(P 0. 05)。结论通过神经监护仪使用培训,能促使护理人员规范安装、使用神经监护仪,显著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加之护理配合,能改善手术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功能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血压测量值的差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和汞柱式血压计同时测量血压,分别记录血压值。结果监护仪测量的收缩压均值、舒张压均值、脉压差均高于汞柱式血压计的测量值。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的血压测量值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多功能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血压测量值存在差异,但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常见心电监护仪报警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上常见心电监护仪报警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995例患者使用PRO1000心电监护仪其中652例在监护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根据其发生原因了解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临床工作中心电监护仪不必要的报警。结果通过对相应护理对策的学习,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率由原来的65.5%降至15.2%,报警效果从80%升至98%。结论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监护仪的报警,其中常见的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不当、患者不配合自行拔除监护设施、报警值的设定不当,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减少上述原因的发生,从而降低报警率,提高报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心电监护仪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监护仪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法 将80名护理人员分为2组,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对照组操作常用监护仪,实验组操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监护仪.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操作准确率明显提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对操作难易程度的认可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精细化管理,可全面提高监护仪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心电监护仪的良好备用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应用能力进阶分层培训与资质认定考核档案的效果。方法制定护理人员能力进阶分层培训与资质认定考核档案,并经临床试用1年。采用自制的护理人员档案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护理人员档案使用效果评价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使用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对分层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为85.26%,对资质认证考核内容的满意度为84.21%,档案的总体满意度为81.05%;75.79%的护理人员认为本档案较实用,81.05%的护理人员认为该档案有助于科室分层级管理的落实,并使分层级管理更加规范化。86.32%的护理人员认为该档案有助于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84.21%的护理人员认为该档案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80.00%的护理人员认为该档案有助于提高专业能力。结论使用护理人员能力进阶分层培训与资质认定考核档案能指导临床分层级管理的落实,规范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考核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综述国内外ICU护理人员报警疲劳的现状、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认为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报警参数;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流程;提高仪器应用能力,缓解报警疲劳情绪,能有效应对报警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护理工作中常用仪器的管理周佳云,刘妍,徐海山目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掌握使用的高科技仪器设备愈来愈多,如血压脉搏床旁监护仪,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光量子血液仪、人工呼吸机、微机联网等。然而由于这些仪器分散分布在各个科室,无专人负责使用,且掌握机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