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抗血栓治疗及系统化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 IM I血流分级情况、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ST段回落程度。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术后30 m in研究组S T段下降≥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及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灌注状态,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急诊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术中未予替罗非班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内推注及静脉内泵入替罗非班。术前及术后30 d测血清hs-CRP水平。术后随访30 d,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30 d血清hs-CRP均较术前降低,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后治疗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心肌损伤,是否能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上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83例,按时间顺序分为未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及急诊室应用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下降趋势(8.1%比2.2%,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降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缺血事件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的112例(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80.36%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达到111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变化,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更高,住院期间及30d、3个月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芦涤  郭乐凌  周琪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865-867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99例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进行12~48h药物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于PCI前30~60min加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CI术后30d复合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与23.5%(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观察组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应用时机对疗效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46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问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冠脉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住院天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死亡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年龄65~81岁,平均(71.6±8.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6)和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1 h内ST段回落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2例)及对照组(82例),比较2组术后24h和30d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P〈0.05);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能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证明其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出血事件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血流灌注,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右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中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对照组,n=60)和强化他汀治疗组(研究组,n=60).两组患者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或60 mg/d,连续使用7d,之后以20 mg/d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5、7d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3d内SCr较基础水平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结果 (1)对照组与研究组Scr、eGFR水平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cr均在PCI术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第7天降至正常.两组eGFR在PCI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研究组eGFR在第5天恢复至正常,而对照组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2)对照组和研究组CIN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7%vs.3.3%,P=0.675).亚组分析显示,基础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无CIN发生;对照组和研究组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者CIN发病率分别为23.5%和10%,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83).结论 对于STEMI患者,在标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急诊PCI术前短期、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可能不能降低CIN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陈然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1-24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39例患者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7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抽吸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2h内ST段回落率分别是2.6%vs.16.2%、48.1±10.3vs.63.2±14.3、2.59±0.48vs.1.68±0.43,84.6%(33例)vs.62.2%(23例),抽吸组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中,对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焦虑状态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接受急诊PCI与IABP泵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是否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早期接受针对性行为与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评价IABP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为(41.62±4.51)分,对照组得分为(50.68 ±4.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4%)明显低于对照组(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83,P<0.05);在治疗完全依从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76.3%,对照组为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9,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够缓解PCI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中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比较两组术后即时造影检查结果、术后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术后2h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90 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0 d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给予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124例A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成替罗非班组(68例)和常规组(56例)。两组PCI围手术期均予常规抗血栓治疗,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另予替罗非班应用。比较两组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术后ST段回落程度、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情况。对替罗非班组做好药物维持期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P〈0.05);ST段回落不良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比16.1%,)(2=4.78,P〈0.0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比16.1%,X2=5.0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6±2.3)%比(55.3±1.9)%,t=5.99,P〈0.01];轻微出血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患者在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左心功能,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疗效确切,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在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益并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325例年龄≥60岁的ACS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210例)和对照组(115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支架植入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血流(TIMI)3级的比例,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 d和12个月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心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9.05%比94.78%,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47%比2.61%,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和12个月病死率、心梗和TV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 d:0、0.47%、0.47%比2.61%、3.48%、2.61%;12个月:0、0.47%、0.47%比2.61%、5.22%、5.22%,P<0.05或P<0.01);替罗非班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比4.35%,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病例;替罗非班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0.95%比0,P>0.05).结论 国产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状况,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减少术后30 d和12个月的病死率及心梗和TVR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利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病史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否,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n=-47);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测量2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求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5.2±5.4)ml/m^2;(68.3±5.7)ml/m^2,P〈0.05.LVESVI[(31.5±4.2)ml/m^2:(35.6±3.7)ml/m^2,P〈0.05],LVEF升高[(0.52±0.04)%:(0.48±0.03)%.P〈0.05];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