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透析期间两组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医院内个性化护理干预和离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EEF)综合评定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4个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洁  夏颖 《现代护理》2006,12(11):1017-1018
在各种肾脏替代疗法中,发展最早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是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进行血透的必需条件,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共为31例尿毒症患者成功地在局麻下行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2.5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炎12例。采用纤维膜F6透析器,德国费森尤斯血透机,碳酸氢盐透析,平均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4~5 h。2护理2.1术前护理告知患者造…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肾脏替代疗法中,发展最早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是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进行血透的必需条件,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40例MHD患者实施6个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差异,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SF-36评分、相关监测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MHD患者中,可改善其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预见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而既往透析过程中发生过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针对患者低血压形成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预见性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从根本上消除致病因素所致的临床症状,保证了患者透析质量。结论:血液透析中采用预见性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瘘成行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本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科学合理的进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是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1],是透析的先决条件.正确使用和保护血管通路可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尤其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差,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较年轻人低,一旦建立,其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长期使用内瘘的32例病人实施了有效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视其为生命线[1],而术前术后的护理对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关重要.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前臂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动静脉内瘘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整体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整体化护理自90年代引入我国后一直蓬勃发展,大多应用于住院患者,而门诊患者开展很少,其中包括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终身治疗才能维持生命,稳定规律的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住院,只需定时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故对其开展整体化护理较困难。我院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从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并明确分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为起始时间,2020年12月为结束时间,收集本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120例患者展开研究,经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60例/组),前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修复后早期透析的护理。方法:66例次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合理控制血压,严格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做好术后内瘘的观察护理,根据血管条件采用合适的穿刺方法,透析结束后注重拔针技术及压迫止血。结果:66例次内瘘失功患者术后0.5~72h内开始使用内瘘进行透析,均顺利完成了内瘘修复后的早期透析治疗。结论:注重内瘘修复后的护理,早期开始使用修复后的内瘘进行血透,成功率高,对赢得治疗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8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联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施行专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以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0d后HAMD评分、HAMA评分和干预30d后SF-36评分.结果 干预10d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应施行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个体化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感染、低血糖、失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控制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9月1日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