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降低儿科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全面分析标本溶血原因的基础上,自2010年1月起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儿科血标本采集,具体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标本采集指南、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强调采血时的注意点、调整采血时间、改进采血流程等。比较2009年7-12月(实施CQI前)和2010年1-6月(实施CQI后)采集的1 641份和1 788份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并调查400例患儿家长对护士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且在各年龄段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血标本重度以上溶血的发生率从CQI实施前的25.84%下降到6.49%;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5%上升到98.50%,技术满意度由88.50%上升到96.75%。结论实施CQI提高了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能有效降低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围绕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建立标本采集指南,调整采血时间,强调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制定重新采集标本的流程等,全科护士参与,检验科配合,认真实施,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4.63%下降到1.37%;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上升到98.3%;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7.3%上升到96.8%。结论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能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和护士服务意识,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林美红 《护理学报》2010,17(20):31-3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大便标本采集送检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249例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率低(67.9%)的原因有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对大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在管理方面缺乏大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老年患者多,由于便秘致无大便送检;事务中心人员缺乏大便标本采集相关知识,对大便标本及时送检的意义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制定预期目标,实施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CQI前后大便标本送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士采集大便标本的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CQl后患者对护士采集大便标本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CQI有效提高了大便标本送检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罗卡 《全科护理》2011,(30):2735-273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便标本采集送检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239份小便标本送检率低(89.1%)的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CQI后小便标本送检率达98.4%,小便平均送检时间为1.9d,医生对小便标本送检满意率为97.8%。[结论]实施CQI有效提高了小便标本送检率,提高了医生对小便标本送检满意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黄招娣  李滢  黄丽云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7-667,67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儿科采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对采集血标本进行管理,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收集资料、确定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改进目标、采取整改措施、制订操作流程、评价效果等。结果儿科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由1.10%下降到0.04%,病人和家属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92.00%上升到98.0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应用于血标本采集管理中能改进采血质量,降低采血风险事件,提高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采集血标本的流程管理,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提高静脉血标本检验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0年1—3月和2010年10—12月静脉采血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分析不合格标本原因后实施采血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后静脉采血不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采血流程管理后,静脉采血不合格率从2.86%降低到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05,P〈0.01);患者满意度从86.86%上升到94.06%。结论对采血流程进行质量管理,制订规范化、标准化的采血流程,能够提高静脉血标本检验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减少输血前标本差错的效果。方法统计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科收到的输血前血液标本169599份,其中2007年7月~2009年6月79115份(实施CQI前),2009年7月~2011年3月90484份(实施CQI后)。对所有标本实施两次ABO血型验证。自2009年7月起,针对错误标识和错误采集的标本采取CQI过程,比较实施CQI前后的错误标识标本和校正的错误采集标本比例。结果实施CQI后,错误标识标本比例从1/290增加到1/207,但随着时间进展而逐渐下降;校正的错误采集标本比例从1/1485降至1/4133,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实施CQI有助于改进标本采集过程,减少标本采集错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院内血培养送检中不规范送检环节,通过拟定各类人员培训、推行血培养标准操作规程、考核与反馈、多部门协作等行政干预手段开展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持续改进,对实施CQI前后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实施CQI后的全院血培养送检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CQI后两套或三套血培养送检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CQI后血培养标本假阳性率及血培养不规范情况显著少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CQI能有效改善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提高血培养送检率,降低血培养污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紧密医联体下区域检验中心在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下实行并管采血前、并管采血后及实施持续改进后关键质量指标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医联体下属3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以临床生化组和免疫组作为质量指标监测点,采集并管采血前、并管采血后、实施持续改进后稳定运行3个阶段的标本采血管数量、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TAT)达标率、标本项目漏检率、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并进一步进行经济学指标分析。结果 通过并管采血实施后,患者采血管数及采血量明显减少,其中<5管/人次组采血管数占总体采血管数比例由78.24%上升至92.64%,5~<10管/人次组采血管数占总体采血管数比例由20.26%下降至6.58%,≥10管/人次组采血管数占总体采血管数比例由1.50%下降至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组和免疫组实验室内TAT达标率≥90%,医生和护士对实验室检验服务满意度分别由94.6%、89.6%上升至96.9%、99.1%,患者对实验室检验服务满意度由85.9%上升至98.9%;与并管采血前采血管数理论值相...  相似文献   

11.
冯菊华 《华西医学》2014,(9):1720-1722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一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引入品管圈概念,通过成立QCC小组、设计标本送检现况调查表,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解析,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由90.33%提高到97.16%;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团队精神、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品管手法、创造性思维、个人表达能力等6项无形指标进行调查,每项分值1~6分,分别统计6项内容总分,与改进前比较,无形成果显著.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对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患者准备不足、标本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标本送检数量不合要求、暂存不当等问题,进行干预后,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完善标本采集手册,系统培训标本知识,落实标本采集的环节控制,加强科间联系等干预措施可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2012年1~12月本院收集的1524份痰培养标本设为对照组,2013年1~6月收集的768份痰培养标本设为实验组,由专人负责调查分析对照组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对策并在实验组中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痰培养标本不合格情况。结果两组痰培养标本在采样时机有误、样本量不足、口腔未清洁干净、样本水样或唾液样、非肺深部的痰液不合格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合格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样时机有误、标本量不足、口腔未清洁干净、样本水样或唾液样等因素是引起痰培养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痰标本采集流程等可提高痰培养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质管办牵头,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运用PDCA管理手段在检验前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以WS/T496-2017《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发布落实为契机,将临床标本规范化采集管理列为院级年度重点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积极调动多学科协作共同管理,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全院不合格标本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PDCA手段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结果:检验前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由干预前(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1.50‰降低至干预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的0.90‰,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PDCA管理手段后,全院临床标本采集规范性明显提高,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规范化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的运用及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规范盘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强化血标本的质量控制。方法对全院不合格血标本、差错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规范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在临床进行培训、试点,应用完善并在全院推广使用。结果不合格标本率显著降低,杜绝差错,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与检验科关系改善。结论规范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可有效提高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MDRO感染控制中开展CQI,内容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严格实施各种隔离措施。比较CQI前后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和MDRO感染率。结果 CQI后,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优于CQI前;MDRO感染率低于CQI前,CQI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QI在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能使MDRO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和确定质量改进的问题,采取了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化疗护理路径,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改变工作模式,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加强质量管理等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化疗中静脉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减少(P0.01),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规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管理,有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