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文献,结果发现Hp相关性胃炎、溃疡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中药治疗,特别是中西药联合治疗在Hp转阴、症状改善和控制溃疡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尚未从本质上阐释HP感染的中医致病特点及中医药治疗机制。本文就HP感染与中医舌象、证的关系及中医单、复方治疗HP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生活于人体胃和十二指肠的螺旋状细菌。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报道,平均感染率为58.07%。慢性胃炎中95%患者伴Hp感染;胃溃疡中50%~90%患者伴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中94.6%的患者伴Hp感染;消化不良中40%~70%的患者伴Hp感染,尤其是儿童消化不良。许多学者研究证实,胃内若有Hp聚积,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分离、培养出后,经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和重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85%[1]. 相似文献
5.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体胃腔内部存在一种致病菌,即幽门螺杆菌(HP),其与慢性感染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十分密切,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国内学者应用中医药防HP感染性胃病,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初步证明中医治疗HP感染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显示了中医药的广阔前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与中医药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皮疹2例,失眠3例,胃肠道反应加剧4例,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茵感染性胃病采用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全球范围内感染率最高的慢性感染细菌之一,且Hp感染与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MALT淋巴瘤的发病有关。目前西药抗Hp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但还存在许多的临床问题,如细菌耐药,药物过敏反应,加重消化不良症状,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的影响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Hp根除、症状改善和控制溃疡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简写Hp),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目前通用的三联及四联疗法存在较多问题,如耐药、价格昂贵、副作用高、根除率不稳当等.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周增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15(4):6-7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病,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弯曲菌(简称CP)1989年改称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以来,国内外学者竟相开展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9年悉尼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HP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病的致病菌.况且,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抗HP作用药物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几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防治HP相关性胃病亦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证明中医治疗HP有明显的优势,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的38篇文献,将中药抗Heticobacter pylori的体外实验、体内实验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并分析其机制。以往的研究从有效成分的筛选、抑菌浓度实验、抗菌机制研究和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疗效研究,逐步扩展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观察。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应紧密结合中医理论指导,合理选择中药和复方,规范动物模型制作和辨证分型,并严谨实验设计,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更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 1983年由War 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组织中首先发现的[1] 。此后的研究表明 ,HP不仅与慢性胃炎发病有关 ,与消化性溃疡也有密切关系。国内中医界对HP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研究始于 80年代后期 ,起步虽晚 ,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近五年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诊断研究1 1 HP感染与舌象孙国祖等[2 ] 分析了 138例胃病患者的舌象 ,发现黄苔的HP阳性率为 74 6 % ,薄黄苔为 6 1 5 3% ,白苔为 2 9 6 3% ,黄苔组与白苔组 ,以及薄黄苔组与白苔组相… 相似文献
14.
自 1983年Warren和 Marshall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以来,Hp的感染问题深受人们的重视。大量的研究已证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关系,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现代医学对Hp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应用中医方法研究、治疗Hp相关性胃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近年来研究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关系 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病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法检测胃病患者和正常人HP感染情况。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溃疡高度相关(P<0.01),与胃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呈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非贲门部胃癌明显较贲门部癌高(P0<0.05)。结论:HP感染与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26-27
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胃癌的病因之一 ,根除 Hp不仅能加速溃疡愈合 ,而且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及胃癌发病率。笔者自 1997年以来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 Hp相关性胃病 ,取得较显著效果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按《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诊断标准确诊 :1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 ,治疗结束 4周后 ,复查胃镜 ,观察患者 Hp根除情况 ;2尿素酶试验阳性 ;3治疗前 1个月未使用过任何抗菌药物、铋剂及抗酸药 ;4无心、肺、肝、肾…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并可导致多种胃肠外疾患。Hp感染最重要的年龄段是儿童时期,大部分成人Hp感染是在此阶段获得。Hp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较高,我国儿童感染率为25%~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0%的速度递增[1]。控制儿童Hp感染不仅能保障儿童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8.
杨俊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15-16
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分离、培养出后,经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和重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85%。胃病的严重程度与阳性率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可癌变。研究发现:小儿胃炎的HP感染率为63.3%; 相似文献
19.
20.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的一种,常出现于人体口腔和胃黏膜中,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时,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副作用小,灵活性大,复发率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