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直径10mm以上的呈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表浅性病变,包括颗粒集簇样病变及非颗粒型病变。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内镜是检出和诊断LST的唯一方法,黏膜染色及放大内镜观察有助于LST的检出和分型,内镜超声在指导LST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方面具有实际意义。LST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内镜下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EPMR)、氩气刀烧灼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疑似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的特征。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100%、25.00%、95.08%、100%、95.16%,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对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不同表现的超声内镜特征。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鉴别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肠内镜     
介入超声内镜引导的胆管造影:一项新技术评估;药物性放大内镜:利用微血管对肾上腺素刺激的反应辨别早期胃癌;EUS评估上皮下病变组织取样的诊断效率:钳夹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切除的比较;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用新式双通道进行抓取钳辅助的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EMR术即内镜黏膜切除术,旧称黏膜大块活检,指的是在内镜下做黏膜切除术,其目的为切除部分黏膜,其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因而起到诊断深部黏膜病变和治疗黏膜表浅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联合超声内镜诊断大肠病变的价值。方法 667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其中94例入选。分别采用常规放大技术、FICE放大技术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观察,超声内镜判定病变浸润深度,并与病理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94例病人中发现FICE放大模式下发现新生性病变172个,常规放大内镜下漏诊17个。FICE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3.8%、91.3%,高于常规放大内镜88.4%、75.6%(P〈0.05)。结论 FICE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高于普通放大内镜,有利于发现早期癌,可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前,常规的电子内镜检查对绝大部分消化道疾病都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但对一些微小早期病变易于遗漏。近年来,放大内镜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对于观察黏膜的细微结构,发现微小病变和早期病变意义重大[1]。本文就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做一简要综述。1食管病变1.1非糜烂性反流病目前,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ex disease,NERD)尚无明确内镜诊断标准,国内刘建军等[2]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结果根据齿状线形态诊断NERD,锯齿型、三角型和半岛型的阳性率为100%,宽大锯齿型为83.3%;根据齿状线…  相似文献   

7.
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杨建民 《重庆医学》2004,33(9):1406-1408
目前的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对绝大部分上消化道疾患都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但对一些微细病变,仍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放大内镜作为一种诊断用内镜,其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与实体显微镜所见相当,能发现黏膜的微细病变,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近年问世的新型放大内镜,由于放大倍数的增加、清晰度的提高和可操作性的增强,已开始进入临床.目前,有关放大内镜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近年国外文献报道也逐渐开始增多,而国内仅见个别报道,本文收集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燕霞  黄茜  马久红 《广东医学》2016,(Z2):133-134
目的:探索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接受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220例,行染色放大内镜复查。内镜下观察完成后,对高度可疑部位病变取1~5块组织进行活检并作出内镜下良恶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9%、94.47%、89.01%,Kappa值为0.705(P<0.05)。结论染色放大内镜作为一种新型诊断用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但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放大内镜对大肠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技术在诊断大肠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病灶后,对病灶喷洒靛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表面腺管开口形态,根据Kudo分型作出放大内镜诊断。结果 在342处病灶中,发现侧向发育型肿瘤(LST)13个,平坦隆起型病变(Ⅱa)10个,表面平坦型病变(Ⅱb)5个,单纯凹陷型病变(Ⅱc)1个,检出率分别为3.80%,2.92%,1.46%,0.30%。其中Ⅱa,Ⅱb和Ⅱc病变共16个,占4.68%,如将13例LST计算在内.则占8.48%。结论 放大内镜诊断平坦型病变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平坦型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克服普通检查内镜,体积大、视野模糊、对比度低,检出率低、漏诊率高等缺点,研制基于LED智能分光比色技术的直肠-肛管黏膜病灶组织检查内镜。方法将LED智能分光比色技术与检查直肠-肛管黏膜病灶组织的电子内镜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查直肠-肛管黏膜病灶组织的电子内镜。黏膜图像通过光谱估计芯片处理,观察黏膜形态变化,更加精准地诊断直肠-肛管黏膜组织病灶及早期肿瘤性病变,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结果直肠肛门黏膜病灶组织检查内镜,使用LED光源,体积小,便携性高,直肠-肛管黏膜呈像对比度高,为肛肠病灶的识别及肿瘤良恶性的诊治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2%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进行经内镜2%Lugol液染色。结果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经染色后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37例,其中鳞癌31例,腺癌6例;内镜下诊断为粘膜癌13例,粘膜下层癌2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癌20例,粘膜下层癌17例,内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5.68%。同时对5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治疗。结论经内镜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Acute gastric anisakiasis. Analysis of 178 cas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 Sugimachi  K Inokuchi  T Ooiwa  T Fujino  Y Ishii 《JAMA》1985,253(7):1012-1013
From 1969 to 1984, we treated 178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ic anisakiasis caused by gastric mucosal penetration of the Anisakis larvae. Because the larvae of Anisakis can always be observed by endoscopy and removed with biopsy forceps, early performance of endoscopy i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in whom acute gastric anisakiasis is suspected and for those who have eaten raw fish within 12 hours before onset of the gastric symptoms. Endoscopic removal is essential to relieve the intolerable pain; after relief, the administration of antacids will repair the damaged gastric mucosa. Ulcer formation is rare.  相似文献   

14.
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14-11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实施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23例行择期内镜检查治疗,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及输血治疗率、内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23.91%(11/46),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1.74%(10/46),两组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输血率、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确诊率,减少输血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发现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应用NBI-ME与白光内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早期胃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8例,肠上皮化生9例。白光内镜漏诊10例,检出率76.19%;NBI-ME漏诊3例,检出率92.86%。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内镜(P<0.05)。结论 NBI-ME对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态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病变靶向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就内镜检查的10例慢性胃扭转,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与内镜特征。慢性胃扭转男性多见,青中年居多,病程较长,呈间歇性发作,多表现为无规律性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往往在胃肠道与其他病变基础上发生。X线钡餐检查有确诊价值。内镜下特征为过镜困难,胃腔形态异常,胃粘膜糜烂扭曲水肿,常可发现基础病变。慢性胃扭转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采用内镜治疗6例,成功复位4例,2例有基础病变其位未成功而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组对比,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双重染色内镜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52例,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49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予以活检,观察组262例行内镜下双重染色检查,对2组患者结直肠黏膜、胃黏膜、食道黏膜病变及早癌检出情况予以对比,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观察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57例,检出率为80.28%,对照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37例,检出率为25.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5.63%,对照组未检出结直肠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56例,检出率为64.37%,对照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24例,检出率为14.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早癌检出率为4.60%,对照组未检出胃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19例,检出率为18.27%,对照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8例,检出率为4.3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早癌检出率为3.85%,对照组未检出食管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有腹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14例伴有便血。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点片状出血、多发浅溃疡,越接近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改变越重,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胃溃疡。解痉剂和抑酸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胃镜下粘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胃镜检查可有助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确诊,及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Barrett食管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的形态学特征,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普通胃镜检查疑诊Barrett食管的患者,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对可疑或病变部位进行共聚焦内镜扫描,检查后即刻进行预测组织学诊断,即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最后对扫描部位黏膜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入选的23例患者的73个部位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扫描,结果显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93.1%,诊断符合率为95.9%.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快速准确的诊断Barrett食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igh resolution microendoscopy,HRME)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GIM活检标本及10例正常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的HRME图片,总结图片特点,提出GIM组织的HRME诊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对49例患者的91处可疑胃黏膜病变先进行白光内镜诊断,靶向活检后再对标本进行HRME下的成像和预诊断.将白光内镜、HRME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评估HRME对GIM的诊断价值.结果 GIM组织的HREM图像特点:小凹周围细胞排列规则,腺体呈绒毛状或宽大杵指状的基础上可见发亮的腺体边缘,绒毛结构呈周围一圈高亮、中间区域稍暗的明暗交界特征.49例患者的91处胃黏膜活检标本经病理学确诊为GIM的有57处,其中白光内镜诊断25处,HRME诊断52处,HRME对GIM的诊断明显优于白光内镜,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23%、88.24%,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9.结论 高分辨率显微内镜对诊断GIM具有明显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有助于GIM的早期诊断和胃癌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