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面临从体外实验过渡到体内成骨时如何快速血管化的问题,尽早建立血运才能保留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优势。在体外短时间内能大量扩增且纯度较高的细胞,才能成为组织工程化骨再血管化理想的种子细胞。目的: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表型研究,拟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5/2004-04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为C02培养箱,M199,胎牛血清,Ⅳ型胶原酶,40g/L多聚甲醛,20g/L戊二醛,EGGF,鼠抗人第八因子单克隆抗体(抗FⅧ-RAg),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1420,WALLAC BLCTOR^2),离心机,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等。方法: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法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浆Weibel-Palade小体,以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及CD44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活性及表型。结果: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1代。此外,免疫组化显示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电镜下观察到Weibel-Palade小体,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出CD31,CD34表达阳性,而12D44阴性。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且后者表达CD31,CD34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s,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方法实验选用7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只,抽取SD大鼠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获得较纯的MSCs。采用第4代的MSCs,以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进行体外诱导,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内皮细胞特征样蛋白VIII因子的表达阳性率,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特异性W-P小体。结果诱导前MSCs多呈扁平、多突起形态,诱导后形态均发生变化,10d细胞呈扁圆形,20d后细胞之间渐呈集落状、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检测VIII因子阳性比例接近70%。透射电镜显示诱导后细胞内出现内皮细胞特异性W-P小体。结论成体中的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表现内皮细胞样特征,是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理想的移植用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以简便快捷的方法获得大量生长状态良好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以作为构建含血管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方法以新生儿脐带静脉作为细胞来源,用消化法获得血管内皮细胞,用本实验室设计的方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第Ⅷ因子)和透射电镜(Weibel-Palade小体)鉴定细胞来源。结果用本实验室的纯化方法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未见成纤维细胞污染,细胞增殖旺盛,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结论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大量处于良好生长状态的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可以用于含血管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王萌  程立明  廖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84-2286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带来希望,如何保证移植工程骨快速成活与宿主建立骨性连接一直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骨为高度血管化组织,血管的形成先于骨形成,血管的生长速度和范围决定了新骨形成的效率和结果。组织工程骨若没有充足的血供,位于其中心的种子细胞将会因氧、营养物质、代谢物质得不到有效转运而  相似文献   

5.
背景观察缺氧状态下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可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血管生成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变过程.目的构建分离微血管段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的技术方法研究.单位一所军区总医院的神经外科,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对象2002年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8例(SpetzlerⅡ~Ⅲ级),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取材于手术中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周围粘连的新鲜脑组织,采用匀浆、过滤和酶消化技术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在培养瓶内生长良好的细胞分成缺氧2,4,8 h组和对照组4组,每4瓶为1组.方法缺氧条件模拟体积分数0.95 N2,体积分数0.05 CO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中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表达.选用RT-PCR技术观察每组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同时以ELISA方法检测每组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和各缺氧组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的活细胞具有单层"卵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90%以上的细胞为FⅧ-RA阳性染色.缺氧4 h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为0.98±0.19,(180.77±20.15)ng/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26.20±6.33)ng/L,P<0.01],8 h后表达下调[0.35±0.07,(31.68±8.34)ng/L],并出现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及溶酶体多囊泡形成.结论采用分离微血管段方法培养人脑血管内皮细胞,操作简便易行,细胞纯度可靠.缺血缺氧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不足以维持细胞超微结构完整,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可发生损伤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萍  邹霓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30-132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归纳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为骨缺损患者修复与恢复功能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细胞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有关骨组织工种、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l、bone defect.bone 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中文文献应用计算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②综述、讲座、笔谈等非原著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了384篇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文献.其中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61篇对23篇文章中提及的①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外种子细胞:骨外间充质干细胞,胚胎于细胞.③转基因干细胞等种子细胞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综合: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应该是:①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②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增殖传代能力,生物活性好,衰亡率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数量较多并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③植入机体后能适心受区环境、保持高质量成骨活性,且远期效果良好。④生物毒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活性低,致癌性低等。 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研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以间充质干细胞最好,它取材容易,安全性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观察缺氧状态下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可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血管生成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变过程。目的:构建分离微血管段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的技术方法研究。单位:一所军区总医院的神经外科,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对象:2002年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8例(spetzlerⅡ~Ⅲ级),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取材于手术中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周围粘连的新鲜脑组织,采用匀浆、过滤和酶消化技术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在培养瓶内生长良好的细胞分成缺氧2,4,8h组和对照组4组,每4瓶为1组。方法:缺氧条件模拟:体积分数0.95N2,体积分数0.05 CO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中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表达。选用RT-PCR技术观察每组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同时以ELISA方法检测每组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和各缺氧组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的活细胞具有单层“卵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90%以上的细胞为FⅧ-RA阳性染色。缺氧4h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为0.98&;#177;0.19,(180、77&;#177;20.15)ng/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26.20&;#177;6.33)ng/L,P&;lt;0.01],8h后表达下调[0.35&;#177;0.07,(31.68&;#177;8.34)ng/L],并出现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及溶酶体多囊泡形成。结论:采用分离微血管段方法培养人脑血管内皮细胞,操作简便易行,细胞纯度可靠。缺血缺氧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不足以维持细胞超微结构完整,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可发生损伤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归纳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为骨缺损患者修复与恢复功能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细胞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有关骨组织工种、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tissueengineering,seedcell,bonedefect,bone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中文文献应用计算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②综述、讲座、笔谈等非原著性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了384篇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文献,其中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61篇。对23篇文章中提及的①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外种子细胞:骨外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③转基因干细胞等种子细胞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应该是:①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②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增殖传代能力,生物活性好,衰亡率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数量较多并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③植入机体后能适应受区环境,保持高质量成骨活性,且远期效果良好。④生物毒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活性低,致癌性低等。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研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以间充质干细胞最好,它取材容易,安全性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全麻下取兔的主动脉,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免疫组化鉴定及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形态,平滑肌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免疫组化鉴定内皮细胞Ⅷ因子( ),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 )。结论:所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研究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全麻下取兔的主动脉,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免疫组化鉴定及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形态,平滑肌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免疫组化鉴定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结论:所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研究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再生和修复作用的机制及应用方式,探讨其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4-01/2006-02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的文章,检索词“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one formation,Maxillofacial bone,Bone defe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骨、颌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分子结构方面的文章。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颌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个案报道。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6篇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30篇符合要求(其中2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分子结构方面的文献,18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10篇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颌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资料综合:①国内外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为: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调节骨组织血供并参与骨的发育形成;作为旁分泌因子参与骨形成代谢;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和重建。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外源性应用和内源性应用,外源性应用就是将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加入到支架和细胞的复合体中,使它通过促进血管化、调节参与成骨的多种因子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提高成骨效能。内源性应用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将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种子细胞,使种子细胞持续的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骨形成提供足够的血管化和调节骨细胞的活性。③动物实验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颌骨牵张成骨和颌骨缺损修复起着促进作用。结论:应用外源性和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骨形成和骨缺损修复,用它来加快颌面骨组织工程的骨形成和缩短疗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为研究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提供启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12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8-01/2006-1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研究相关,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的、较陈旧的或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3篇相关文献,排除125篇内容较陈旧、重复研究的或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②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的联合应用优势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作用的发挥。③关于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构建一种新型的共表达载体是许多研究者热衷的方向。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骨缺损具有广阔前景,但仍有很多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具有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骨组织工程中可以加工成用于细胞移植和组织再生的多孔支架、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及外源基因的递送载体,也可加工成微球或水凝胶等形式用作骨组织工程的可注射性支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壳聚糖复合支架的机械性能较弱、在体内的降解时间难以精确控制、壳聚糖用作基因载体转率效率偏低等原因,目前大多研究只处于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阶段,随着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壳聚糖将广泛用于骨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于鼠、兔等小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较少.实验拟了解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于组织工程研究使用.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中国山羊,10月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羊骨髓5 mL,梯度离心制备单个有核细胞,并接种于无菌的50 mL塑料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0.10 FBS的DMEM.利用多孔培养板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选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结果:①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②一般细胞接种密度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代细胞生长周期基本一致,均为接种培养后前二三天,生长较缓慢,为生长迟滞期.3 d后细胞生长加速,有一快速增长过程,达到对数生长期,于七八天时,细胞数达最高值,为生长平台期,其后生长速度减缓.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有阳性表达.结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而是一群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谢鹏  张仲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4):2509-2514
背景: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分离法获得兔软骨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细胞浓度为3×108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共培养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实验组:取同代同浓度的软骨细胞(浓度与共培养细胞的终浓度相同);对照组:取低浓度软骨细胞1×108L-1(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终浓度相同)。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7,8d;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增殖比其他2组明显增快(P〈0.05);糖胺多糖水平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同时软骨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转化,节省大量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观测体外培养骺板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聚集体的变化,评价其不同代次生物学功能活性。方法:酶消化分离原代骺板软骨细胞,传代培养至第6代。改进的二甲基亚甲蓝(DMB)比色法测定各代细胞胞外基质的硫酸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含量,细胞-玻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具有最高的硫酸GAG分泌活性,(70±8)μg/cm2,至第3代则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53±10)μg/cm2,第4代以后很低下;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原代细胞对甲苯胺蓝呈明显的红色异染反应,第3代异染反应明显减弱,第4代以后异染反应微弱,其结果与硫酸GAG含量变化相一致。结论:骺板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功能活性逐渐降低,第3代以后的细胞不适于作为骺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用于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7.
骨组织工程中细胞种植基质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研究和实验中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种类繁多,来源不同,性能各异,但尚无一种材料能够满足支架材料的全部要求,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复合材料,并含有最佳组合的生长因子释放系统,发挥最佳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细胞因子存在半衰期短、价格昂贵等缺点,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假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表型有一定的影响,为组织学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寻找新的细胞因子.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照实验,于2007-08/2008-02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完成.材料: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为Propetech公司产品.方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组织,将其剪碎,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待细胞铺满瓶底80%胰酶消化传代,取其第2代,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加入30,50,100,150 μ g/L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采用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迅速,呈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部分细胞聚集成团,形成软骨结节.②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均能促软骨细胞增殖,100μg/L为最佳作用质量浓度(P<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下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增多,且始终为阳性.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以刺激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维持软骨表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用来作为组织工程学修复软骨缺损,治疗骨关节炎的新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一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各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学、生物材料学和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目前骨组织工程中不同的种子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中选择不同的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质量也不同,不同的支架材料有不同的理化特性,无论天然材料或是人工材料,各有优缺点,尚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过程中,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有效结合才能提高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质量,目前各种构建方法及应用的支架材料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质量尚不能满足要求,为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合理选择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促进种子细胞与支架黏附的方法,就其中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