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静脉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静脉球瘤较少见,主要发生于颈静脉部的耳蜗鼓室内或颈静脉孔附近,解剖部位复杂,部分肿瘤细胞能分泌儿茶酚胺物质即所谓功能性颈静脉球瘤,临床治疗困难,且易复发,文章复习有关文献,对其发生率,组织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分型、治疗治疗及并发症予以。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静脉球瘤较少见,主要发生于颈静脉部的耳蜗鼓室内或颈静脉孔附近,解剖部位复杂。部分肿瘤细胞能分泌儿茶酚胺物质即所谓功能性颈静脉球瘤,临床治疗困难,且易复发。文章复习有关文献,对其发生率、组织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分型、治疗及并发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伴喘憋1周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较黏稠,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8·5℃之间,咳嗽症状加重,程度较剧烈,随后出现胸闷、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能平卧.查体:Bp 130/60 mmHg,神清,端坐位,颈静脉怒张,双  相似文献   

4.
胃血管球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余、黑便2d、晕厥2次入院。患者于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疼痛呈持续性,与进食无关,白服胃药能缓解。2d前出现黑便,呈柏油状,量多。体检:神清,贫血貌,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剑突下轻压痛。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 ),血红蛋白73g/L;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血管球瘤称为血管球性血管瘤,是来源于球细胞的错构瘤,其发病约占血管球瘤的15%。血管球瘤好发于指(趾)甲下,手指末端、足趾皮下,具有典型的疼痛三联症———间歇性疼痛、剧烈的触痛及冷敏感疼痛,大多疼痛定位明确。多发性血管球瘤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定位不具体,疼痛呈现弥散状,引起周围组织肿胀活动受限,由于诊断和治疗常被延误,可引起不可逆性功能障碍〔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肿瘤患者中,12例肿瘤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中无死亡。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者13例,1例无明显变化,1例术后原有症状加重,经下胃管鼻饲及预防性气管切开治疗10d后拔管,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显示肿瘤全切者无肿瘤复发,且KPS评分均有所提高。肿瘤残余者术后行放射治疗,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以后组颅神经症状为主,经随访大部分患者可恢复。结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是首选,术后积极控制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男,34岁,因"上腹部饱胀2年"于2010年4月8日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饱胀,症状反复发作,进食后明显,以剑突下为著。无恶心、呕吐、黑便、纳差、消瘦。2年来患者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抑酸、护胃等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服药后症状可缓解。此次患者于入院前1 d门诊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肿块,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慢性轻中度非萎缩性胃炎,胃窦部隆起性病变,遂以"胃间质瘤或异位胰腺可能"入院行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8.
胃血管球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患者女,65岁,反复脐周腹痛15年,偶有反酸,恶心呕吐。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窦部占位,黏膜下良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39岁。间断黑便 3个月余 ,伴头晕乏力入院。体检 :中度贫血貌 ,剑突下深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6 2g/L。胃镜 :胃窦后壁“溃疡”出血。术中所见 :胃浆膜面正常 ,大、小网膜未见肿大淋巴结 ,胃窦后壁可触及一小硬结。遂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 :大体检查见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 0 .5cm× 0 .6cm× 0 .8cm ,暗红色、实性 ,周围境界清楚 ,向黏膜面溃破。镜下检查 :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表面有破损 ,光镜下瘤内可见较丰富血管 ,其周围有多层排列的上皮细胞围绕 ,细胞大小相近 ,呈圆形 ,胞质淡红 ,核圆形 ,瘤体周围有明显网状…  相似文献   

10.
手指血管球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甲下31例、手指甲旁或皮下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局部疼痛、触痛、冷敏感。甲下血管球瘤可见指甲局部隆起,增厚,变形,甲下见点状蓝紫色斑点;手指甲旁或皮下血管球瘤局部皮肤可呈淡青色改变。Love试验、冷敏感试验均阳性,X线片检查8例手指末节指骨有肿瘤压迹。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血管球瘤。35例获随访6~30个月,症状均完全消失,手指功能正常,Love试验、冷敏感试验均阴性,指甲生长良好、无明显畸形。结论血管球瘤临床表现典型,冷敏感试验、Love试验、Hildreth试验、透光试验有助于诊断,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确诊。该病一旦确诊应行肿瘤切除术,切除要彻底,防止肿瘤包膜破裂。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3个月,加重7天”来院就诊。发现高血压2年余,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1mmHg=0.133kPa),平日服药不规律。既往有高脂血症史4年。查体:T37℃,P68次/min,R18次/min,BP144/92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浊音界临界扩大,心率68次/min,心律规整,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正常。TC 4.8mmol/L,TG 3.61mmol/L,ECG正常。心脏超声检查示主动脉内径29mm,主肺动脉内径20mm,左房内径38mm,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沿海地区老年性肺炎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部湾沿海地区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8例60岁以上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性肺炎呼吸道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情重,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结论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纳差乏力、心悸气促、消化道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考虑肺炎的可能,尽早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便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3.
心脏肿瘤少见 ,右心房肿瘤尤为少见。在原发性心脏肿瘤中 ,以心脏粘液瘤多见 ,其起源于心内膜下间叶组织。我国单发心脏粘液瘤中 ,左心房占 93 2 5 % ,右心房占 5 1% [1 ] ,与国外文献报道左心房占 75 %、右心房占 10 %~ 2 3% ,差异明显[2 ] 。我院自 2 0 0 0年至 2 0 0 1年收治 2例右心房巨大粘液瘤病人 ,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例 1:女 ,10岁。因活动后气促、乏力两个月 ,加重伴晕厥 2小时 ,于 2 0 0 1年 7月 2 3日拟诊“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收治我院小儿科。体检 :面部浮肿 ,颈静脉怒张 ,呼吸 30次 分 ,两肺呼吸音粗 ,心前区无隆起…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因"食道异物"行胃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胃窦前壁大弯侧有一大小约0.8 cm×1.0 cm黏膜下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见图1),为行进一步治疗以"胃黏膜下肿物(胃间质瘤?)"收入我科。患者平时无腹痛、腹胀,无黑便、呕血,无消瘦。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等未见异常。入院后行超声内镜检查:胃窦病灶为椭圆形,大小约1.1 cm×1.6 cm,呈高回声,边界清楚,回声均匀,起源于黏膜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研究显示GIST的年龄调整发病平均为60岁[1].本文总结了24例老年GIST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GG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国内外有少量的个案报道~([1-3]),常因其临床表现、胃镜和超声胃镜下表现与胃间质瘤难以鉴别,临床上极容易被误诊为胃间质瘤。通过组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才能确定诊断~([4])。现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南医院消化内科1例误诊为胃间质瘤的GGT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原发于血管球的肿瘤,在临床上发病率低,属罕见病。血管球瘤好发于机体多个部位,但以指甲床下居多,也可发生肢端的皮肤,但肺组织的GT非常罕见。此外,GT的发病形态多为单发,多发者尤为罕见。本文现报道1例发生于气管的多发巨大GT,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农民,反复咳嗽气促3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梗死灶;或虽有卒中病史,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病灶。随着CT和MRI的应用,SBI日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我科住院的72例SB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泓  张桂兰 《山东医药》2005,45(19):73-7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1994年4月~2004年7月,我院收治20例GIST。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男12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55岁;病程1h至5a。病变位于胃12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3例,结肠3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2例呕血伴黑便,余为单纯黑便;恶心呕吐3例,腹痛7例,腹部包块5例,吞咽困难1例,元症状1例。胃镜检查8例,确诊2例;X线钡餐检查2例,未确诊;B超、CT检查15例,确诊2例;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2例,未确诊。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0.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钡餐、胃镜、CT下等检查时与其他黏膜下肿瘤有许多共同之处,故易误诊。笔者遇到超声内镜诊断胃血管球瘤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