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博  陈涌泉  张森  李自生 《安徽医学》2022,43(9):1058-1061
目的 探讨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伤和肾性贫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肾脏内科的250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KD病情分期分为CKD早期组(n=100)、CKD晚期组(n=150),同时选取50例体检结果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CKD分期患者iPTH水平与肾功能损伤和肾性贫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红蛋白(Hb)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清iPTH水平呈负相关(rHb=-0.415,reGFR=-0.736,P<0.05),尿素(Ur)、肌酐(SCr)、胱抑素C (Cys)和磷(P)与iPTH水平呈正相关(rUr=0.662、rSCr=0.812、rCys=0.756、rP=0.423,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iPTH是CKD患者eGFR (β=-3.324,P=0.003)和Hb浓度(β=-3.125,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PTH对CKD肾功能损伤和肾性贫血均具有辅助诊断价值(P<0.05),当iPTH取56.25 pg/mL和40.15 pg/mL时具有最大诊断效能。结论 血清iPTH水平是CKD患者肾功能和Hb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CKD患者肾功能损伤和肾性贫血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用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相关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4月~2015年5月在笔者医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130 例,根据尿白蛋白及接受透析情况分为尿白蛋白正常至中度增加(A1期)组(n=49)、中度增加(A2期)组(n=36)、重度增加(A3期)组(n=28)及透析组(n=17)。就诊时纪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检测患者血清galectin-3及胱抑素C(Csy-C)水平,分析galectin-3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galectin-3单独及联合Csy-C用于诊断DKD肾功能损害的价值。结果 透析组血清galectin-3水平(87.47±26.65ng/ml)最高,随后依次为A3期、A2期、A1期及健康对照组;eGFR≤15ml/(min·1.73m2)或透析患者galectin-3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eGFR情况的患者。所有患者中,galectin-3与尿白蛋白肌酐比(ACR)(r=0.760,P=0.000)及Csy-C(r=0.723,P=0.000)呈正相关,与eGFR(r=-0.768,P=0.000)呈负相关。Galectin-3单独诊断肾功能损害的AUC为0.908(95% CI:0.859~0.958),联合Csy-C的AUC为0.920(95% CI:0.873~0.967)。结论 T2DM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升高提示更严重的白蛋白尿及肾功损害,galectin-3单用或联合Csy-C具有良好的对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7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303例,并以年龄1∶1匹配于本院体检的非糖尿病健康男性303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间不同年龄段血清FT水平的差异。根据血清FT水平将T2DM组患者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T水平的相关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男性T2DM患者低血清FT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T2DM患者血清FT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健康男性对照,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FT与年龄(r=-0.402,P<0.00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215,P=0.001)、糖尿病病程(r=-0.121,P=0.035)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r=0.115,P=0.049)、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l vitamin D3,25-(OH)D3](r=0.340,P<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r=0.231,P=0.025)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城乡分布、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后,高BMI(OR=1.101,95%CI=1.023~1.183,P=0.009)、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OR=1.175,95%CI=1.060~1.302,P=0.002)、低25-(OH)D3OR=0.937,95%CI=0.900~0.975,P=0.001)及低TSH(OR=0.838,95%CI=0.710~0.989,P=0.037)是低FT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成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FT水平低于同年龄组健康男性,低FT水平与高BMI、高HbA1c、低25-(OH)D3及低TS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缺乏对新疆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7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差异,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关系,同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显著偏低(P<0.01);NIHSS评分与25(OH) D3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梗死面积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是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95%CI:0.91~0.97,P=0.001)。结论 血清25(OH) D3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越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蒋加雁  李雨  卢岚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4):107-110,113
目的 1α, 25-二羟维生素D [1α,25(OH)2D3]是维生素D信号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其血清水平不仅受其前体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调控,还受体内炎性状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124例COPD患者和188名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α,25(OH)2D3及25(OH)D水平,同期收集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量(Hb)及白蛋白(Alb)等实验室资料。 结果 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中血清1α,25(OH)2D3和25(OH)D平均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8.33±5.87 vs 30.58±6.48pg/ml, t=3.108, P=0.002; 25.73±5.44 vs 27.14±5.89ng/ml, t=2.128, P=0.034。根据患者病程分层分析,与稳定期COPD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血清1α,25(OH)2D3和25(OH)D平均水平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04±4.67 vs 29.17±5.01pg/ml, t=2.377, P=0.019; 24.31±4.22 vs 26.66±4.56ng/ml, t=2.888, P=0.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检验COPD组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纳入的变量包括血清25(OH)D水平及CRP、WBC、Hb、Alb等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COPD组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与25(OH)D和CRP呈正相关(r=0.291, P=0.002; r=0.352, P=0.004),与Alb呈负相关(r=-0.346, P=0.001),而与WBC和Hb无关(P>0.05)。 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1α,25(OH)2D3水平与血清25(OH)D、CRP和Alb水平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患者的病程。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CKD患者181例,根据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指南标准将患者为分为CKD 1期、CKD 2~3期、CKD 4~5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4组。利用Agatston评分方法评估CAC评分,CAC评分≤10为无CAC、11~100为轻度CAC、101~400为中度CAC、>400为重度CAC。采用Spearman线性回归分析研究CKD患者发生CAC的相关因素,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CK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中CKD 1期44例、CKD 2~3期36例、CKD 4~5期25例、MHD 76例。CKD患者CAC发生率为55.2%(100/181),其中MHD患者CAC发生率为80.3%(61/76)。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CKD患者的CAC评分增加(r=0.526,P<0.001)。CKD患者的CAC程度与其年龄、血液透析龄、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呈正相关(r=0.135、0.525、0.139、0.141、0.824、0.135、0.140、0.138、0.391、0.453、0.326,P均<0.05),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胎球蛋白A、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r=-0.871、-0.135、-0.138,P均<0.05);与血红蛋白、血糖、三酰甘油、碱性磷酸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eGFR、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FGF23水平是CK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95%置信区间)分别为3.723(2.521~8.363)、0.582(0.415~0.724)、5.252(3.912~10.327)、11.243(10.185~16.836)和2.469(1.141~5.362)。结论 年龄、eGFR、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FGF23水平是CK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女性患者脂质代谢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纳入136例新疆绝经后女性,并分为糖耐量正常伴骨量正常组(对照组,26例)、糖耐量正常伴骨量异常组(骨量异常组,28例)、T2DM伴骨量正常组(T2DM组,27例)及T2DM伴骨量异常组(55例)。记录各组年龄、身高等基线资料,采用罗氏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结果 T2DM伴骨量异常组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均高于对照组(Z均=-2.54,P均<0.05),骨量异常组、T2DM组各项基线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和T2DM伴骨量异常组的空腹血糖(Z=-4.08、-5.87, P均<0.01)和糖化血红蛋白(Z=-4.59、-6.33,P均<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DM伴骨量异常组的脂质代谢指标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Z=-2.01,P<0.05)。骨量异常组和T2DM伴骨量异常组腰椎L1~L4Z=-6.23、-6.84, P均<0.01)、股骨颈(Z=-5.32、-4.30,P均<0.01)、髋关节(Z=-5.44、-5.00,P均<0.01)BMD均低于对照组。调整年龄、绝经年限混杂因素影响后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82例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的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与BMI(r=0.209、0.623、0.265,P=0.015、0.002、0.002)、三酰甘油(r=0.298、0.233、0.273,P<0.001、P=0.007、P=0.001)呈正相关,股骨颈、髋关节BMD与HDL-C呈负相关(r=-0.191、-0.200,P=0.027、0.021)。结论 在新疆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中,HDL-C升高及三酰甘油降低与BMD下降有关,这可能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 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 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与CKD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CKD 3~5期患者120例,其中CKD 3期、CKD 4期和CKD 5期各40例;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比各组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blood phosphorus,P)、钙磷乘积(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Ca·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观察各组SOST、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并分析SOST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CKD 3期组、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CKD 3期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与CKD 4期组比较,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CKD 4期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CKD 4期组(P<0.05)。CKD 3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KD 4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C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D 5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Ca·P、AK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于CKD 3期组比较,CKD 4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3期组,P、Ca·P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CKD 5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3期组,P、Ca·P、AKP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CKD 5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4期组,P、Ca·P、AKP显著高于CKD 4期组(P<0.05)。CKD 3~5期患者SOST与eGFR、Hb、Ca、25-(OH)D3、BMD呈负相关(r=-0.910、-0.660、-0.426、-0.393、-0.223,P<0.05),与SCr、P、Ca·P、iPTH呈正相关(r=0.610、0.640、0.548、0.404,P<0.05)。 结论CKD 3~5期患者血清SOST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BMD及矿物质骨代谢指标Ca、P、Ca·P、iPTH、25-(OH)D3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CKD-MBD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9例,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空腹血糖、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的关联。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显著负相关(β=-0.007,P=0.018)。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5-(OH)D水平仍与空腹血糖呈显著负相关(β=-0.008,P=0.006)。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指骨骨密度(BMD)的变化以及其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早期诊断肾性骨病的目的。 方法 选取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CKD患者75例,并分为透析组(38人)和非透析组(37人)。另外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105例受试者生化指标和指骨骨密度。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KD患者指骨BMD值与年龄(r=-0.464,P<0.01)、性别(r=-0.287,P<0.05)、血P(r=-0.259,P<0.05)、iPTH(r=-0.315,P<0.01)、β2-MG(r=-0.255,P<0.05)、Hcy(r=-0.264,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身高、体重、血Ca、ALP、UA无明显相关性;透析年限与指骨BMD(r=-0.568,P<0.01)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P(r=0.304,P<0.01)、iPTH(r=0.558,P<0.01)、β2-MG(r=0.540,P<0.01)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血液透析组患者指骨BMD低于非透析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透析组指骨BMD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HD患者指骨BMD较非透析组CKD患者以及健康人群显著下降;血P、iPTH、β2-MG、Hcy水平与指骨BMD相关性好,因此联合检测指骨BMD和血P、iPTH、β2-MG、Hcy水平可能是早期诊断肾性骨病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5月—2022年3月于我院肾病内科就诊的173例CKD患者,包括非透析CKD1-3期组59例、CKD4-5期组79例及血液透析组35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14种维生素水平变化特点及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88%的患者血清维生素B2、B3、B5、B6(吡哆醇)、B9、B12、25(OH)D2、25(OH)D3、E浓度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随着肾功能恶化,未透析患者维生素A浓度逐渐升高(P<0.05),且透析患者高于非透析患者(P<0.05)。94%的患者存在维生素B1的不足,且透析患者维生素B1浓度低于非透析患者(P<0.05),CKD4-5期组维生素B1水平低于CKD1-3期组(P<0.05)。所有非透析患者均存在25(OH)D的不足或缺乏,但CKD1-3期和CKD4-5期之间无明显差异,透析患者25(OH)D水平高于非透析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A、B2、B3、B5、B7、B12、25(OH)D、E水平与eGFR均存在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的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维生素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以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探讨FGF-23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35例健康者(对照组)、34例CKD 1期、35例CKD 2期、34例CKD 3a期、33例CKD 3b期、38例CKD 4期和32例CKD 5期患者。检测各组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肌酐、钙、磷、25-羟维生素D、iPTH、FGF23水平及baPWV。结果 对照组及CKD各期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及BMI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CKD 3a~5期组和CKD 2~5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P?<0.05);CKD各期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升高(P?<0.05),CKD 3a~5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磷、iPTH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血钙水平下降(P?<0.05);CKD 2~5期组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CKD 3a~5期组患者的FGF-23水平升高(P?<0.05);7组不同水平25-羟维生素D例数所占比例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CKD 1期组分别比较,CKD 3a~5期组患者的baPWV加快(P?<0.05);所有CKD患者中血清FGF-23与血钙(r?=-0.175,P?=0.000)、25-羟维生素D(r?=-0.130,P?=0.000)呈负相关,与血磷(r?=0.236,P?=0.000)、iPTH(r?=0.249,P?=0.000)呈正相关。结论 CKD患者血清iPTH、FGF-23水平的变化先于血钙、磷的变化。随着eGFR的降低,25-羟维生素D的下降时间早于iPTH和FGF-23水平的升高。在CKD的早期即出现血管僵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HF)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提供诊疗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肾衰竭(CKD4~5期)患者289例,依据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分为两组: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组(CRS组)和单纯肾衰竭组(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及实验室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血压、贫血程度、心肌损伤、白蛋白、肾功能、心肌肥厚、心包积液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308,P=0.002)、高血压(OR=2.464,P=0.000)、肌酶升高(OR=3.065,P=0.000)、低白蛋白(OR=0.845,P=0.000)、低血钙(OR=0.062,P=0.000)、高血磷(OR=2.868,P=0.004)是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损伤、低白蛋白、钙磷失衡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重视这些因素的把控对防治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质疏松与心血管钙化的情况,分析其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的368例CKD 3~5期患者,另选60例同期于本院和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时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钙(Ca)、磷(P)、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患者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情况;采用胸腹部CT评估所有纳入对象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eGFR、血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心血管钙化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KD 3~5期组患者血P、iPTH、BALP、PINP、β-CTX水平升高(P<0.05),eGFR、血Ca水平降低(P<0.05),且随着肾功能损害加重,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CKD 5期血液透析组患者血管钙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高于CKD 3~4期组和CKD 5期未透析组(P<0.05);CKD 3~5期患者的eGFR与血Ca呈正相关(P<0.05),与血P、iPTH、BALP、PINP和β-CTX呈负相关(P<0.05);CKD 3~5期患者骨质疏松、血管钙化、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与eGFR和血Ca水平下降呈负相关(P<0.05),与血P、iPTH、BALP、PINP和β-CTX水平增加呈正相关(P<0.05)。  结论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和eGFR水平与CKD 3~5期患者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人附睾蛋白4(HE4)在女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非肿瘤CKD女性患者和同时期6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CK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E4,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运用简化的肾脏病膳食改良实验(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E4在诊断CKD中的价值,比较不同CKD分期患者中HE4、Cr、BUN、UA表达水平及eGFR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HE4与Cr、BUN、UA及eGFR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组血清HE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570.00(260.75,944.75)pmol/L比49.12(43.06, 59.8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E4诊断CK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95%CI:0.922~0.985),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81.7%,最佳截断值为79.9 pmol/L;HE4在CKD不同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终末期CKD患者透析组HE4水平高于非透析组[1 081.50(911.75,1 284.25)pmol/L比617.50(516.50,782.00)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患者血清HE4表达水平与BUN和Cr均呈正相关(r=0.696、0.875,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73,P<0.001)。结论 血清人附睾蛋白4在女性CK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对CK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与CKD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组)和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孕晚期脐动脉血流S/D比值(S/D值)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孕晚期孕妇,剔除可能影响脐血流的合并症后,将孕妇分为甲减组、亚甲减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S/D比值的不同,分析S/D比值与血清TSH、FT4、FT3的相关性。结果 甲减组S/D值(2.46±0.31)与亚甲减组S/D值(2.48±0.27)均高于对照组(2.32±0.17),P值均为0.000。亚甲减组与甲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3组间不同脐动脉血流S/D值区间病例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甲减组孕妇S/D比值与血清TSH呈正相关(r=0.186,P=0.037),与血清FT4、FT3无相关性(P > 0.05),亚甲减组孕妇S/D比值与血清TSH呈正相关(r=0.146,P=0.015),与血清FT4、FT3无相关性(P > 0.05),对照组S/D比值与血清TSH、FT4、FT3均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有可能影响孕晚期脐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8.
高环  李涛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41-143
目的 通过对早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笔者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PDA早产新生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另随机筛选无PDA病症的同期早产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孕母患病史、用药史、围生期高危症以及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产新生儿PD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儿胎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687);出生体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P=0.012)。羊水过少(OR=9.67,P=0.010)、羊水粪染(OR=3.50,P=0.019)、宫内缺氧(OR=4.13,P=0.038)、Apgar评分(OR=3.70,P=0.017)、脐带绕颈(OR=4.59,P=0.002)、双胎(OR=3.56,P=0.035)、母孕期感染(OR=11.92,P=0.026)、母孕期糖尿病(OR=8.94,P=0.001)、出生时吸氧治疗(OR=9.41,P=0.003)、HIE(OR=12.12,P=0.014)是早产新生儿PD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新生儿PDA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后,能够明确其发病机制,有利于新生儿PDA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