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血内微粒所含microRNA水平,探讨微粒作为microRNA的运载体在ACS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组,其中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收集研究对象冠状动脉血,离心得到微粒,然后经过芯片实验检测差异表达microRNA,并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冠心病组冠脉血微粒所含micro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差异表达基因8个,上调5个,下调3个,UAP组差异表达基因18个,上调1个,下调17个。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血内微粒所含microRNA表达具有差异性,提示冠脉血内微粒microRNA可能与ACS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微粒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入笔者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08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27例,3支病变组27例,多支病变组29例)和非冠心病组32例,每个患者入院后第二天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析血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并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各组红细胞微粒CD235a表达水平,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红细胞微粒(44.37%±15.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8±1.16mg/L)、脂蛋白a(215.23±183.10mg/L)、超敏C反应蛋白(19.58±26.94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各亚组间比较红细胞微粒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多支血管病变组红细胞微粒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最高(P<0.05)。ACS组Gensini积分与红细胞微粒水平呈正相关(β=2.15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β=-15.579,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微粒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微粒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微粒水平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非冠心病组正外周血物质代谢和微粒内物质代谢,证明 ACS 患者微粒内代谢成分.代谢通路不同于外周血成分代谢。方法 本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n=9)和ACS组(n=15),通过质谱仪检测外周血和微粒内物质代谢,分析两组外周血.微粒内差异性物质代谢物质和代谢通路。结果 外周血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差异变量81个,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有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亚油酸代谢,酮体的合成与降解。ACS患者的外周血微粒代谢物鉴定显示其主要的代谢途径主要有淀粉蔗糖代谢和戊糖.葡萄糖醛酸酶转换途径的改变。结论 代谢组学变化可能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风险分层。  相似文献   

4.
5.
冯庚  郭志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467-1467,1470
由北京急救中心冯庚医生撰写的《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心律失常部分历时30余期,现在已经全部结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继续刊登冯庚医生撰写的有关冠心病急症的系列讲座。该讲座约20余讲,主要分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介绍心绞痛的分类、诊断及院前急救,第三部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基础知识、院前判断和急救,包括现场溶栓治疗。冯庚医生一直工作在院前急救的第一线,对冠心病急症的认识和院前急救的特点有独到的心得,相信这套系列讲座能为基层医生带来裨益,同时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已经证实,血栓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ute coro-nary syndrome)发病的重要原因,是临床危险分层中病情最严重的标志。临床表现虽可提示血栓存在的可能,但检测血栓主要依据血管内超声(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冠状动脉造影(CAG:Coronary angiography)和血管内显微镜。CAG难以分辨病灶的组织学组成,发现血栓的敏感性低;血管内显微镜显示血栓的敏感性高,但仅能显示病灶表面的变化,无法评价病灶全貌。高分辨性IVUS是敏感性高,唯一能精确显示活体血管横断面精细结构的显像方法,IVUS能深入观察管腔内径,管壁结构,准确测量粥样斑块的厚度及狭窄程度,较准确地分辨管壁斑块的不同组织成分,这是其它显像方法所不具备的。但IVUS对血栓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IVUS不能准确识别血栓,更遑论评价血栓在ACS发病中的作用,这是IVUS应用中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中医防治急性冠脉综合(ACS)应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1)中药现代药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病理。(2)中医辨证ACS不稳定斑块微观客观指标。(3)从络病理论论治ACS。(4)从毒论治ACS。(5)从瘀论治ACS。(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状态临床分期与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ACS患者,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所有ACS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研究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闭塞组hs-CRP高于狭窄组(P〈0.01)。结论测定ACS患者hs-CRP对其冠状动脉狭窄范围及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适应证病例或者药物治疗失败患者,无疑应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早期溶栓后使再通率明显升高,支架术在降低狭窄上至少在大血管中应用已取得成功,药物涂层包被支架防治再狭窄初期结果令人满意,急诊CABG仅适应用于介入术失败者或多支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32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50%,并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3例)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IMT)检测血清Cys C的浓度。结果①各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间HsCRP比较,UA高于对照组和SAP,同时AM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各组间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8,P值=0.002),其中UA高于对照组和SAP,AMI低于对照组和SAP。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ys C水平在ACS分层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病例227例,其中行CAG确诊冠心病者140例。选择CAG正常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WBC及部分相关危险因素的含量,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危险因素指标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加重。(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计数是冠心病的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分组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BC计数是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但WBC在不同性别中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做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其心电图表现,分析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STEMI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耸、双相、倒置多变,多合并心律失常;NSTEMI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导联、胸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ST-T改变持续存在和ST-T呈动态衍变两种情况;UA心电图表现形式多样,以发病时ST-T缺血性改变为主;2STEMI、NSTEMI患者病态狭窄血管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UA患者的3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3ACS心电图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ACS心电图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联(χ2=5.68,ν=8,P<0.05),Pearson列联系数rp=0.570。结论:ACS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STEMI、NSTEMI患者发生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50%的概率较高,ACS心电图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郑磊磊 《医学综述》2010,16(16):2470-2473
骨保护素(OPG)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无跨膜结构的可溶性糖蛋白,可影响血管钙化和动脉硬化的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心血管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子。OPG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相关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中均发现较高水平的OPG表达。虽然这一特点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OPG在ACS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具有可比性。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4.5±3.4)min,股动脉组为(3.8±3.6)min(P>0.05)。导管室支架置入时问桡动脉组为(41±20.7)min,股动脉组为(38±19)min(P>0.05)。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4.3%,股动脉组为95.1%。桡动脉组有1例桡动脉闭塞,1例肱动脉损伤渗血前臂肿胀,无其他严重局部并发症发生,股动脉组有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应用不同方法治愈,11例有出血并发症,其中2例有严重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桡动脉途径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和60例经CAG证实的ACS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含量;并对该两组TAFI:Ag和TAFI:A含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浆中TAFI:Ag均值为95±34%,TAFI:A均值为29.2±11.2μg/ml,且均明显高于CAG正常者(P〈0.001)。亚组分析显示心肌梗死组中TAFI:Ag含量略高于心绞痛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而TAFI:A含量则明显较高(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均显著增高,表明TAFI在ACS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TAFI:Ag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可能是一致的,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TAFI:Ag的激活程度却明显加强,提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纤溶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树森 《医学综述》2006,12(6):368-369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会对肺炎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反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参与全身或局部为炎性反应。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提示,CRP升高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而且是预测心血管高危事件的重要标志。高CRP的心血管危险可经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IL-18、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分子水平及血脂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另选取同期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IL-18、MMP-2、MCP-1和CRP的浓度;速率散射法测血清CRP水平;血脂及脂蛋白含量测定分别用酶化学法与直接测定法检测。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IL-6、IL-18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和SAP组患者(P<0.05,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IL-6、IL-18、MMP-2和MCP-1水平均表现出进行性升高的趋势。患者血清IL-6、IL-18与CRP水平显著相关;患者血清IL-6与IL-18水平亦呈正相关。结论 ACS实际上是炎症、免疫、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对ACS的诊断,应综合炎症、脂类代谢等多种因素,进行评价各检测指标的诊断意义;IL-6、IL-18与CRP,可作为ACS发病和冠脉病变不稳定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CS合并DM且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即冠脉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Ⅲ)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结果:三组患者的TG、LDL-C、HDL-C及apo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G、LDL—C、HDL—C及apoB水平在ACS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受损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脂代谢异常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