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29例,CT12例,MRI10例。结果误诊为尤文肉瘤8例,其他原发性骨恶性肿瘤4例,骨转移瘤5例,骨髓炎7例,骨结核3例,骨囊肿2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缺乏认识占75.9%(22/29);不恰当地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占44.8%(13/29);诊断思维偏差占82.8%(24/29)。结论加深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正确有效地应用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并结合临床,大多数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能在治疗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7例,CT检查9例,MRI检查4例。结果:长骨6例,椎体5例,颅骨3例,锁骨2例,髂骨1例,病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单发灶21例,多发灶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多种影像学(X线、CT、MRI)表现,并对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X线诊断可见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以骨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经CT检查的7例患者均可在病灶处观察到略低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得肿块影,晚期可见骨质硬化;经MRI检查的9例患者,可见病灶处T1WI序列上呈低-中等信号,T2WI序列是呈混杂中等-高信号。观察不同病理学分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见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比较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各有优缺点,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相结合可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四肢长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超声诊断及分型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超声及放射学资料.结果 病灶37例,均为单发.25例可见骨质破坏,12例未见骨质破坏;16例骨内可见低回声肿物;9例骨内呈低回声区;7例骨内无肿物,但周围软组织有影像学改变;3例骨内无肿物,周围软组织亦无明...  相似文献   

5.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MRI检查4例。结果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14.7岁;22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股骨14例,胫骨5例,肱骨3例,腓骨2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6例,干骺端8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肿胀。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3例外科治疗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经验,并结合献加以讨论。结果: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胸壁肿瘤的2%~6%,临床表现为局部胸痛或无症状,胸片呈梭形骨质破坏,与正常骨质界不清,局部可见骨膜反应和骨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发病率低,以肋骨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术前不易确诊,手术及放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和CT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 本病从青年到中老年均可发病,男性多见,病史大多较长,临床表现为腮腺腺体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无痛性肿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CT表现分为3种类型:多发结节及团块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大多伴有同侧病变区周围和颈部淋巴结增多、增大.结论 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本科近2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行病灶全切,并将受累硬膜恰当处理。随访6—12个月,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嗜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MR)技术用于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3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MRI检查,回顾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可良好显示异常状况,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邻近骨皮质损害、软组织肿块或肿胀形成;MRI检查也可良好显示所有病变状况,病灶T1、T2加权像分别呈低信号、高信号,病灶显示范围更大,显示异常信息更多。结论:CT及MRI技术用于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诊断均可良好显示病变状况,存在各自的影像学表现,但相比之下,MRI检查可获得更多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0.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组织细胞增多症 X线的一种表现,最常出现为孤立性嗜酸性肉芽种,多发者少见,可能仅占 1/10左右 [1].作者自 1995~ 1998年共收治骨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 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炜  吴国忠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3):234-235,245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11例为单发,位于下颌骨1例,颞骨2例,肩胛骨2例,锁骨1例,髂骨3例,长骨2例;1例为椎体多发。主要表现: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组织改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9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的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其中加作CT检查6例。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股骨12例,胫骨4例,肱骨2例,腓骨1例;其中发生于骨干13例,干骺端6例;主要的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表现。结果:本病基本X线表现有:(1)骨质破坏;(2)骨皮质改变;(3)病理性骨折;(4)骨膜增生;(5)软组织肿块,CT对病变范围、皮质、骨膜、软组织改变、死骨及邻近结构受累与否显示更清楚。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CT能进一步显示病变的病理解剖结构,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4.
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附 7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的特殊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单发嗜酸性肉芽肿,术前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2例;其特殊X线表现为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椎体密度增高而体积不变、椎体压缩椎间隙狭窄和椎体囊状破坏而椎体未压缩等。结论:认识它的特殊X线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X线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间本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病灶清除,平均随访33个月(8个月至7年),患者恢复好,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及X线、CT及MRI等影像资料,其中X线10例、CT 5例及MRI 4例。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2例,其中8例单发,2例累及2个相邻两个锥体。X线表现为4例椎体明显塌陷变扁,前后径及横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呈硬币征。4例呈不同程度楔样变。2例呈局部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3例附件破坏伴软组织肿块。7例椎间隙大致正常,2例椎间隙稍增宽,1例椎间隙稍变窄。6例有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影。结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 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 CH)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及病理证实的 16例 L C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按传统分型 ,符合勒 -雪氏病 (L S) 3例 ,韩 -薛柯氏病 (HSC) 2例 ,骨嗜酸性肉芽肿 (EGB) 11例。颅骨单发破坏 8例 ,多发破坏 2例 ,下颌骨、肋骨、股骨及尺骨破坏各 1例 ;伴肺内浸润 3例 ,软组织肿块 7例。结论 L CH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传统 X线检查仍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CT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8.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s frequently confused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or neoplastic conditions of the temporal bone. It is one of a spectrum of diseases classically known as histiocytosis X. Eosinophilic granuloma usually takes a benign clinical course; however, progression of disease has frequently been documented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Our interest in eosinophilic granuloma was generated by a 2-year-old white boy who presented with a large postauricular mass, aural discharge, and posterior-canal-wall granulation tissue. We present this patient's clinical course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