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应用机械通气加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4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2例 ,男 30例 ,女 12例 ,14~ 72岁。其中严重胸外多发肋骨骨折 8例 ,严重多发伤 10例 ,严重胸腔感染 8例 ,急性胰腺炎 6例 ,药物中  相似文献   

2.
严重胸部创伤早期救治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现代创伤以高能量、多发伤发生率高为其特点。而胸部创伤在多发伤中所占的比例接近50%。一般胸部创伤的救治已取得满意效果,住院患者死亡率为1.3%~8.5%,平均4.2%。心脏大血管损伤、连枷胸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这对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救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在腹部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腹部术后并发ARDS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并进行血气分析和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死亡5例,病死率14.3%,机械通气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37.1%,机械通气时间3-26天,平均7.2天。结论:腹部术后并发ARDS是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和冬眠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机械通气策略.方法:18例病人根据通气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例病人采用无创通气(NIPPV)治疗,B组5例在NIPPV 3~6 h后改为有创通气(IPPV),C组10例采用IPPV.结果:A组治愈2例,B组2例,C组4例.A、B组病人通气3~10 h后氧合指数(PaO2/FiO2)与通气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C组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NIPPV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压伤(3/8)、胃胀气(2/8).IPPV为下呼吸道感染(5/15)、上消化道出血(3/15)、急性肾功能衰竭(2/15).结论:AOPP合并ARDS经典通气治疗为IPPV,但早期或症状较轻的病人可采用NIPPV治疗或用作向人工气道通气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严重多发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模式应用。方法:总结12例严重多发伤后ARDS的机械通气措施。结果:3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死亡,9例呼吸功能改善存活,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3±2.4天。结论:严重多发伤供氧仍持续低氧血症,PaO_2<60mmHg(8kPa)或PaO_2/FiO_2<300,应机械通气治疗。SIMV+PSV+PEEP是一种可选用的呼吸模式,早期诊断、早实施机械通气、早撤机为ARDS呼吸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2002—06~2005—09我们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46例,针对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人机对抗的原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1~74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9例;重症肺结核6例;开胸手术后引起急性肺水肿及术后麻醉未醒,自主呼吸功能不全患22例;严重感染,手术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胸膜腔穿刺抽气、抽液术后复张性肺水肿4例。其中经口气管插管40例,经鼻气管插管1例,气管切开5例。所用呼吸机为PB740、Bearl000型及BirdⅡ型。  相似文献   

7.
徐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54-2455
我科2000—03/2006—05运用机械通气治疗36例骨盆骨折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ARDS诊断标准,男27例,女9例;年龄16~71(平均35.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挤压伤5例;人院时均行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骨盆骨折,其中26例合并四肢骨折,10例为单纯骨盆骨折,本组均无胸部损伤、颅脑损伤等合并伤。36例中伴休克者22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1995年间收住EICU的14例创伤性ARDS病人的抢救治疗。全部病例均为多发伤患者。结果表明:发生ARDS高峰时间为创伤后24—48小时。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0.01)和血氧饱和度(P<0.05)。PEEP为救治ARDS的一种有效通气模式。早期采用机械通气、脱水剂、激素、血管扩张剂、肝素和抗感染等综合措施是提高ARDS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5-09~2006-04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8~73岁。车祸外伤9例,其中头部外伤5例,胸部外伤1例,多发伤例3例,感染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手术后2例,溺水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ALI/ARDS的诊断标准(草案)。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交通意外和工伤日益增多,创伤已成为急诊医学研究重点。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于1994年3月成立创伤组,多发伤由急诊科医生首诊,并实施抢救、手术、监护及全程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多发伤的全程护理作如下探讨。1临床资料多发伤IOZ例中,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66岁,平均年龄为35.4岁。其中男性86例,女性16例,男女比为5.4:1。102例多发伤受伤部位287处.其中2处伤72例(70.5%),3处伤26例(25.4%),4处伤4例,(3.92%)。并发休克46例(45%);消化道出血34例(33.3%);ARDS15例(14.7%);急性…  相似文献   

11.
胸部创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硕允  叶敏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99-900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因素、临床监测内容及治疗。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38例胸部创伤及多发快与ARDS发生指数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机械通气在ARDS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动脉氧分压(PaO2)在6.2~7.53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4.67~6.0kPa,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为-32.35±11.30,机械通气时间为3~11天。全组病死率21.1%。结论:胸部创伤与ARDS有明显相关性,必须在ICU严密监测下,应用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公式来分析,对提示早期诊断和疾病发展与治疗转归有很大帮助。同时需正确处理好多发伤和ARDS的关系。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有效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75年至1995年20年中共收治外伤病人2473例,其中严重多发伤243例。本文就此24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对煤矿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作一探讨。l临净资料(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Zll例,女性32例,男与女之比为6.59:1。年龄最小4岁,最大73岁。20一49岁共182例占74.8%。(2)损伤原因井下以冒顶,片帮砸伤为主,占用.3%,煤车撞挤伤占12.8%,车祸占26%,坠落伤占13%,刀刺伤占5.8%,钝器击伤占5.4%,挤压伤占3.7%,其他伤占2%。(3)受伤部位本组损伤共851处。每例伤员平均有3.5处损伤,其中颅脑8例次,胸部121例次,腹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5月31日我院收治107例多发伤合并胸伤地震伤员的一般情况、救治情况及转归、死因等临床资料。结果多发伤急诊手术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肝修补、脾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胸伤紧急处置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多发伤分类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ARDS、胸骨骨折、连枷胸;死亡伤员均为AIS-90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很高的重度、极重度多发伤,颅脑伤、腹腔脏器伤和四肢骨盆伤是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胸伤也是伤员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汶川地震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中,严重创伤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和重型颅脑伤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胸伤的严重程度是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损伤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胸伤越重,病死率越高。迅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分诊,尽早胸伤紧急处置,能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时出现呼吸对抗可使通气量减少 ,影响治疗效果。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收治需机械通气的患者 2 6 6例 ,其中 4 2例连续出现呼吸对抗 ,及时寻找呼吸对抗原因 ,采取针对性护理 ,以保证有效通气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4 2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0例 ,年龄 7~ 81岁。多发伤胸腹联合伤并发ARDS2 0例 ,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 5例 ,COPD急性发作6例 ,术后并发呼吸衰竭 11例。机械通气 2~ 37d。2 .方法。对机械通气病人 ,观察病人情绪 ,自主呼吸频率、心率、SpO2 、气道峰压、出汗等。如出现烦躁、紧张、恐惧、…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并发肺不张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汤秋芳 《护理与康复》2003,2(6):362-364
由于长期大潮气量通气能增加病死率,故目前趋向使用小潮气量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但同时也增加了肺不张的发生。本文就机械通气致肺不张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护理环节提出有效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ICU机械通气病人,男6例,女3例,年龄29~82岁。基础疾病: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严重多发伤ARDS 2例,慢性支气管炎伴呼吸衰竭2例,颅脑损伤1例,颈椎损伤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RDS患者经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1次脱机成功者30例,2次脱机成功者5例,3次脱机成功者2例。机械通气3—10d,无一例依赖呼吸机。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4-12d,TPN支持期间合并高血糖5例,消化道出血4例,肺感染、呼吸衰竭5例,无一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ARDS临床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营养供给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ICU2005-06~2006-08应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救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严重创伤合并休克的病人极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尽管现代治疗及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死亡率仍高达50%[1]。早期诊断和防治对于伤员救治能否成功有重要意义。在我院收治严重创伤合并中度以上休克病人248例中,发生ARF者35例,现就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8例严重创伤合并中度休克的伤员,发生ARF者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男女之比3.4:l.0,致伤原因:车祸27例,高处坠落3例,塌方砸伤2例,刀伤2例,机器挤压伤1例。其中多发性损伤29例,占829%,就诊时间为伤后半小时至21h,多数在1-15h内。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严重肺挫伤在ICU的救治经验,提高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ICU收治的62例因严重的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肺挫伤的治疗效果及措施。结果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治愈54例(87.10%),死亡8例(12.90%)。结论严重肺挫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致死率高,早期使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其ICU的监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32例创伤后ARDS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RDS患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及监护要点。结果 本组32例患治愈2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5.6%。结论 治愈创伤后ARDS患的关键是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其呼吸功能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气道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