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在颅脑损伤中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颅脑损伤伴颈部损伤患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外伤常合并颈椎损伤中,导致相应的颈神经受损,椎动脉受累等脑血流动力学症状,容易误诊和漏诊。结论:颅脑损伤患伤后有难以解释的神经症状时,应根据病情作相关的颈部影像学检查,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腮腺导管损伤多为车祸所致的复杂损伤及利器损伤,易发部位为导管嚼肌段。运用曲面断层全景技术腮腺造影检查有利于临床诊断。腮腺导管损伤多采用端端吻合方法。结论腮腺导管损伤患者早期诊断、Ⅰ期手术最理想,采用曲面断层全景技术腮腺造影检查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武雄  肖少华 《中国康复》2000,15(3):172-174
脊髓损伤在美国的年发病率为1万人,年患病率为20万人[1],脊髓损伤的后果严重,但也有一部分恢复较好。评价及准确判断脊髓损伤的预后是临床医生尤其是康复医学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底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对脊髓损伤的评价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内容[1],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的评价、辅助检查的评价和ADL的评价。该规定一直沿用至今。1 神经系统检查的时间  脊髓损伤的临床检查一般越早越好,但多数患者在脊髓损伤的同时还合并有其他的损伤,这些损伤在早期影响了脊髓损伤的临床检查。Blaustein等人[3]曾对脊髓损伤24及72h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和特点。结果CT显示84个病灶,MRI显示264个病灶,CT敏感性只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随着MRI设备的普及,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上交叉韧带损伤漏诊的原因。方法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2例交叉韧带损伤漏诊患者进行体格检查、X线、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关节镜检等检查。结果12例交叉韧带漏诊均明确诊断,给予相关治疗。结论临床上诊断交叉韧带损伤不能过分依赖体格检查或者MRI,或者仅凭膝关节X线检查正常结果便诊断为软组织损伤。临床医生应加强膝关节方面的知识学习,综合多方面的检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玉青 《护理研究》2005,19(8):1549-1549
脊柱、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井下工伤、交通事故与高空作业中多见,严重的高位脊髓损伤病死率极高,后期的截瘫治愈率低。因此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治及护理极为重要,特别是部分病人可能并无脊髓损伤,在转送和急诊检查过程中由于搬运或护理操作不当并发脊髓损伤和死亡也时有发生,故应特别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1999年-2002年脊柱、脊髓损伤中资料较完整的60例病人,均采取早期脊柱制动的方法护理,无一例发生继发性脊髓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椎损伤急诊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椎损伤患者在救治和检查过程中减轻和避免损伤加重的措施。方法 车祸伤和坠落伤急症患者65例,现场处理:颈托固定、保持颈椎和胸椎轴线一致及减少搬动次数。急救和转运: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给氧、和喉罩等,但禁忌常规气管插管;甲基泼尼松静脉滴注及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固定和减少或防止颠簸;确诊检查:依次为X射线颈椎摄片、CT检查、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结果 确诊率100%,无1例损伤、无原有脊髓压迫症状明显加重者。结论 颈椎损伤患者在救治和检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颈托固定、颈椎和胸椎轴线保持一致、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能减轻和避免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MRI(磁共振成像)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尤其对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临床法医关于脊髓损伤的认定和脊髓损伤后临床愈后及功能恢复程度与伤残鉴定均依赖于MRI的检查已日益突出。本文总结了2002年3月~2003年3月,脊柱脊髓损伤病人56例,在伤后24h以内,常规行MPI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6例司法鉴定脊髓损伤合并瘫痪的病人通过MPI检查确定了损伤性质和程度,并准确判断了愈后,给予了相应的伤残等级鉴定。  相似文献   

9.
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附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检查方法是关节造影和关节镜检查。关节造影诊断准确率较低,关节镜为创伤性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最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检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显示半月板损伤的程度,还可显示周围韧带损伤、肌肉损伤及骨挫伤。现分析98例半月板损伤MRI检查,以评价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超声检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超声检查19例临床怀疑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18例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符合,符合率为94.7%;仅1例超声出现假阴性。作者认为超声检查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30例(15%)、中残30例(15%)、重残38例(19%)、植物生存12例(6%)、死亡90例(45%)。结论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壹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参照Cordobes诊断标准,对68例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病率高,错迷程度深,瞳孔改变、癫痫及生命体征改变大,但病死率低。结论 小儿DAI发病率高,伤情重,但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MRS技术在DAI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DAI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1H-MRS扫描,测定脑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代谢物水平,结合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AI组较正常对照组的NAA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ho、NAA/Cr值下降,Cho/Cr值上升。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与DAI患者GCS、GOS存在相关性。结论:MRS能定量测定DAI患者脑组织代谢状况,对DAI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性脑损伤的严重形式之一,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影像学诊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磁共振(MRI)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本文就MRI的各种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价值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25例,均做了CT、MR检查。结果25例中CT共发现65个病灶,MR共发现263个病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R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优于CT(P<0.05)。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手段,提高DIA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将96例DIA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脱水、止血、及神经营养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亚低温、镁离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神经节苷酯的综合治疗。患者于伤后7d进行颅内压测定,1个月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6个月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综合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给予亚低温、镁离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神经节苷酯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抑制轴索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与临床的表现(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临床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对41例DAI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范围从15~67岁,平均年龄为30.5岁。据临床症状,把病人分轻、中、重3组。结果轻度组10例,CT表现以单侧脑肿胀、单纯脑实质点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中度组15例,CT表现以弥漫性脑肿胀和大脑深部灰质点状出血为主;重度组16例,CT表现以重度弥漫性脑肿胀合并灰白质交界处点状出血及硬膜外、下出血为主。结论CT表现能反应DAI临床表现的轻重,对DAI的诊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及脑干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TI显示DAI患者除胼胝体膝部外的其他测量区域FA值均明显减低(P<0.01)。ADC值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损伤水肿区,但量值随发病时间变化较大;DTT结合弥散张量椭球体图可很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受损范围。结论DTI联合DTT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1993年1月—1995年6月间220731人次急诊总数中,收治于急诊病房和EICU的重症弥漫性脑损伤225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本组病例损伤机制绝大多数为因交通意外回转加速性损伤,伤后昏迷无中间清醒期,CT表现无明显占位效应,病死率和病残率俱高。文中对弥漫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上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特征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影像学诊断标准 ,60名颅脑外伤患者被诊断为DAI而进入这项开放平行对照试验。结果 :研究证实 :尼莫地平治疗是安全的 ,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外伤后 3月两组在优良效果上进行比较 ,尼莫地平组优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在Ⅲ级DAI患者亚组中 ,尼莫地平治疗DAI的显著有效性得到了体现 (P <0 0 5 )。经TCD检查发现在本组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高 ( 4 0 % )。结论 :临床上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DAI是有价值的。在DAI的临床治疗中 ,防止脑缺血性损伤仍然是重要治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